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要因恐懼而防疫》
2021/05/19 07:58:01瀏覽184|回應0|推薦0

而是用愛點亮行動,必定得到守護和指引。

天使集體

不管此刻由病毒所引發的恐懼如何隔絕你們,甚至心懷仇恨相互攻擊,

不論某人被人以死亡恐嚇而回應不當,請從內在確認你永恆連接源頭,

並宣告真相:病毒只是基於幻象能量存在,不能傷害永恆的靈魂。

我們看到更偉大的愛,宇宙間最大的力量,正從你們的世界升起!

源頭美好與喜悅的能量流經每個人,廣泛授予每個人恩典和祝福。

許多神聖存有竭盡全力,以祂們對你們的無限深愛盡力協助你們!

請把你的焦點放在內心的平安與愛,放在源頭最真實的力量上面,

而不是基於恐懼的攻擊、抗拒與對立的能量。遭遇困難和問題時,

你們尤其需要去選擇看向事物正向的一面,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

消極和對立只會讓事態變得更加嚴重、更難以解決、更有針對性。

把問題轉到他人身上無法解決任何問題,〈我對你錯〉的狹隘態度,

只能讓人爭執不休,就像某國家首腦以不負責任的言辭挑起國家仇恨,

他們一點也不想一起面對,努力解決當前全人類疫情致命性的問題,

而是以極不成熟且不願擔責的逃避態度,把所有問題都歸結於他人。

如果推卸責任,轉移問題的焦點真的能解決問題,孩子就不必長大,

也不需要學會自己人生的一個最重要課題:

為自己的生命,為自己的生活承擔起責任。

當恐懼能量企圖通過病毒的威脅分離你們彼此,讓你們感覺極不安全,

且有不願再相互合作的趨勢,請明白當你們連接彼此的時候,

總是存在一股更偉大的愛,愛的力量會從看到真相,

並奉行愛的人們心中升起。他們說道:我絕不會讓病毒擊倒!

我會堅定心中的光,把愛與慈悲的具體力量傳遞給此刻急需的人。

我選擇健康,幸福快樂,愛與同情,以我心中的光照亮恐懼與黑暗,

讓愛照亮世界,讓愛治癒世界。不要因恐懼而防疫,

而是用愛點亮行動,必定得到守護和指引。

喜悅可以療癒悲傷;同情可以療癒冷漠;互助可以化解對抗;

任何時候,基於愛宏偉力量總能創造奇蹟,化腐朽為生機。

事實上,從過去到此刻、到未來,直至永恆!永遠都只有唯一的光、

唯一的愛、唯一的神聖!生命與生活僅僅只是一次體驗、一次試煉、

一次讓你們靈魂獲得成長的機會!當一個人允許自己受恐懼能量控制,

被分裂與對立的心態左右時,生活就會成為生命中無法左右的主宰;

而當一個人允許自己站在愛的角度,看清世界的真相時,

就會成為主宰自己生命的大師!

親愛的朋友,生活從來沒有主宰你,任何時候都是你主宰自己的生活!

只是當你允許自己受恐懼能量影響,任由黑暗遮蔽自己透亮的意識,

顛倒成為錯誤的生存狀態,才會成為艱困現實的體驗。

即便此刻病毒在全球肆虐,全球金融也已出現巨大危機,

還有其他的挑戰以其不同方式影響世界,都請你記得:

聖愛的力量,就在你個人的愛之內,也在每個人身邊,從未缺席,

一直存在!聖愛只是耐心等待願與它連接的人接收它的祝福和擁抱。

連接聖愛的力量需要你們自己採取主動,並且願意放下心中的恐懼。

愛與恐懼無法同時在你們體內存在,你必須有意識去選擇,選擇愛!

選擇正向、選擇連接、選擇同情、選擇合作、選擇和平、選擇勇氣、

選擇擔負起自己生活所應有的責任!當你完全信任愛的​​力量,

並擁抱愛的時候,愛所給予你的援助和祝福,絕不會讓你失望!

神聖祝福你,我們天使非常非常愛你!

道家經典名言五十句,看完離得道不遠!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道德經》
最高的善像水樣,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2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道德經》
狂風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道德經》
消磨它的鋒銳,解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
4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 《道德經》
如果不守虛處靜,而以多聞博識自許,進而有為多言,
很快就導致窮敗。而無為不言,能夠取得成功。
5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道德經》
不如處虛守靜,使心靈達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
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見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經》
保持本質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
7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道德經》
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誇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道德經》
能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能戰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強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
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任自然。
10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道德經》
厚重是輕率的根本,靜定是躁動的主宰輕率就會失去根本,
急躁就會喪失主導。
11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道德經》
想要關閉它,就要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強化它;想要廢除它,就要先興旺它;想要奪取一些東西,就要先給予一些東西。
12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德經》
最方正的東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貴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聲音聽不到聲音,最大的形像沒有形跡。
13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道德經》
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可以在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之間自由馳騁。
14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道德經》
過分的愛惜會招致巨大的付出,過多的擁有會招致沉重的損失。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困辱,知道適可而止便不會遇到危險,如此就可以長久安全了。
15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道德經》
上等的人聞道便努力去踐行,中等的人聞道則將信將疑,下等的人聞道會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16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道德經》
禍啊,福就依傍著它;福啊,災禍就隱含其中。
17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經》
最大的禍患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想要得到的慾望。知足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1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道德經》
合抱的大樹由細小的幼苗長成,九層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遠的行程須從腳下開始。
19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道德經》
對待結束時的工作,還像開始時一樣認真,則做任何事都沒有不成功的。
20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道德經》
我有三種法寶,掌握並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儉嗇,第三是不敢在天下爭先。
21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 故能成其私。 《道德經》
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這不正是因為無私嗎?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22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德經》
大自然的規律,利於萬物而不加害萬物。聖人所遵從的原則,
是給天下人帶來好處但卻不與之爭利。
23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
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
功成業就而不自居。正由於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2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道德經》
輕易就許下諾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於人,
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難。
2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道德經》
天地無所偏私,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聖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作自息。
26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德經》
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27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經》
天網廣大無邊,網眼雖稀,卻不會有一點失漏。
28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道德經》
天道對人無所偏愛,但其結果卻是常常幫助善人。
29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莊子•逍遙遊》
舉世讚譽也不感到得意,舉世非議也不感到沮喪。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莊子•養生主》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
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
31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人間世》
山上的樹木皆因材質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燒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樹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
樹漆因為可以派上用場,所以遭受刀斧割裂。
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知道無用的用處。
32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莊子•大宗師》
泉水乾涸,魚兒困在陸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濕潤求得生存,
此時此境卻不如彼此不相識,各自暢遊於江湖。
33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莊子•駢拇》
小的迷惑能夠使人弄錯方向,大的迷惑能夠使人喪失本性。
34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莊子•田子方》
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如死灰、精神毀滅,人身體的死亡還是次要的。
35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莊子•應帝王》
極致之人的內心就像一面明鏡,對於外物來之即照、
去之不留,如實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擺脫外物牽累而不損心勞神。
3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莊子•知北遊》
天地有大美卻不言語,四時有分明的規律卻不議論,
萬物有生成的條理卻不說話。
37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莊子•外物》
竹笱是用來捕魚的,捕到魚後就忘掉了魚笱;兔網是用來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後就忘掉了兔網;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
領會 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
3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天下》
一尺長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遠也截不完。
39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莊子•山木》
利用物而不受制於物,那麼怎麼可能會受牽累呢!
40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週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論》
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中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別的。這就叫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41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莊子•繕性》
一個人如果迷失在物質世界中,在世俗裡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
這個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42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人間世》
知道無可奈何,就當作命運一樣去接受,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莊子•山木》
君子的交誼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樣;
君子淡泊而心地親近,小人以利相親而終會利斷義絕。
但凡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那麼也會無緣無故地離散。
44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
人生於天地之間,就像白馬跳過一個很小的縫隙,忽然一下而已。
45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莊子•天下》
獨自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視萬物,不搬弄是非,以與世俗相處。
46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莊子•逍遙遊》
修養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於求功,有道德學問的聖人無意於求名。
47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莊子•知北遊》
古代人隨外物變化而內心保持不變;
現在的人,內心多變而不能隨外物變化。
48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莊子•刻意》
如果情緒上放縱自己悲傷或快樂,那麼自身的德行就會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麼就無法體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惡,那麼最原初的心性就會缺失。
49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聖人貴精。《莊子•刻意》
多數人看重利,廉潔之士看重名聲,
賢人君子崇尚志向,聖人看重精神。
50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莊子•列禦寇》
有手藝的人勞累,聰明的人憂慮,無能的人無所求,所以逍遙自在。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163049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