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31 09:38:51瀏覽1590|回應4|推薦35 | |
【轉載,像片、文章,如有侵權,敬請通知刪除。謝謝!】 * 【行善積德,終獲美滿人生】黃忠臣 《轉載行天宮通訊183期》 來到行天宮的拜亭裡,總能看見許多信眾,低著頭舉起一炷馨香,虔誠敬拜慈悲的恩主公,然後娓娓說出心中的所祈所願,生活快樂美滿,是每個信眾的期盼與冀望。然而,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獲致真正的平安幸福呢? 分享一則故事:唐玄宗天寶年間,有個人叫徐有望,科舉及第後,被派到長沙附近擔任知縣。一天,轄區內糧倉失火,朝廷為此震怒,逮捕了駐守糧倉的小吏們,欲處極刑,以殺雞儆猴。徐有望心念慈悲,想到這些小吏薪俸微薄,家有妻兒父老,便火急上奏朝廷,表明身為地方父母官,本該擔任責任,希望聖上網開一面。幾經波折,終於救回小吏們的性命,但自己卻因此丟了烏紗帽,與小吏一起被革職,斷絕了仕途。鄉民對徐有望的善行十分欽佩,也不禁為他的境遇感到惋惜。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的叛軍攻破首都長安,中原大亂,玄宗逃往四川避難。徐有望為避戰火,也帶家眷進入四川。到達白帝城時,已是身無分文,眼見就要斷炊挨餓,有位善心人士扛了一袋米前來接濟,並提供住所,讓他安頓家人。徐有望感激萬分,正想當面道謝時,沒料到那人卻笑著說:「徐大人,你不認得我了?」仔細一看,才發現他正是當年的小吏之一。 原來,這位小吏被革職後,便帶家人回四川老家,煮鹽為業,勤奮打拚了數年,如今已小有成就。他激動地說:「沒想到此生還能再遇到救命恩人,請受小弟一拜!」兩人相談甚歡,一見如故,便義結金蘭,成為情同手足的摯友。兩人合伙經商,互相扶持,共享成果。致富後,又四處行善、造橋鋪路、濟弱扶貧,造福了鄉里,雙雙成為地方上有名的大善人。 徐有望一念之善,挽救了寶貴的人命,雖然犧牲了仕途,卻也開啟另一段良善的因緣,令其在艱險困難的逆境中,得以遇上改變命運的貴人。一心念善,功不唐捐。誠如《太上感應篇》曰:「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地佑之,福祿隨之。」由此可知,照顧命運最佳的心靈良方,便是「時時不忘行善,念念不忘功德」。 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亦開示:「萬般由心不由命,修心平安幸福來。」說明好命或歹命不是風水、厝宅造成,也不是命運所造成的,而是我們的「心」之所嚮。若能勤修心田,實踐五倫八德,保持身、心、口三業清淨,天地神明巡遊鑒察,自會賜與福祿壽,讓你我平安幸福!新年到來,在此祝福各位兔年行大運, * 「家家修德家家福,戶戶敬神戶戶春」。 * 【功不唐捐】 【解釋】 功:功夫;唐:徒然,空;捐:捨棄。 佛家語,功夫不會白白地拋棄。 "唐"字這裏意為"白白的,徒然的". 所以"功不唐捐",可以解釋為"世界上的所有功德與努力,都是不會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報的." 【出處】 原文出自《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而裏面的"福不唐捐",後人逐漸寫成了"功不唐捐",也把經文裏比較單純指代的佛教功德的"福",擴展成了可指代一切奮進努力的"功". 【名人引用】 胡適先生在為他人題字的時候,也常常喜歡寫"功不唐捐"一詞. 胡適給人題字,喜歡寫"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喜歡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喜歡寫"功不唐捐"。 唐捐"是佛經裏的話,意思就是泡湯了、白費了。 功不唐捐是就努力絕不泡湯、絕不白費。一個人的努力,在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看不見想不到的地方,會生根發葉、開花結果。 《 天道酬勤 功不唐捐》
*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