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23 17:26:12瀏覽1434|回應3|推薦17 | |
請善知識們記得先參訪 http://blog.udn.com/godnews/3714451 高僧『佛圖澄』傳記 - 平安書苑《Godnews》 - udn部落格 【墮畜牲報論第二十三】 文殊菩薩問佛:造何等業,墮畜牲中? 世尊曰:一切眾生,貪酒食肉,宰殺禽獸,鋪設筵席,取歡作樂,果報為牲,酬前命債。又有借人財物,未足酬還;或有偷騙他人,奪人受用,果報為畜,還人錢債,直至業盡,方出輪迴。 【一體三寶論第二十四】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一體三寶? 佛言:性是佛寶,如如不動是也。心是法寶,明決公正是也。身是僧寶,清淨齋戒是也。 【三種淨戒論第二十五】 文殊菩薩又問佛:如何是三淨戒? 佛言:第一、惡心去盡。第二、善心滿學。第三、度盡眾生。是名菩薩三種淨戒。 【長得男子論第二十六】 文殊菩薩又問:修何福業,長得男子? 世尊曰:恭敬三寶,孝養二親,常行十善,受持五戒,心行公道,志慕賢良。修此善根,常得男子;三劫不修,便墮女身。五百年中,為人一次,或有轉身換身,忘卻前因,遇惡因緣,同造不善,便失人身,萬劫難轉。 【男子七寶論第二十七】 復次文殊師利!男身具七寶,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寶? 一、有志氣之寶,到處遊行無畏。 二、有主為之寶,行事善掌權衡。 三、有成家之寶,善能生財立業。 四、有安生之寶,善能輔君養親。 五、有聖智之寶,善能決斷是非。 六、有安邦之寶,舉理上下皆從。 七、有定性之寶,善能親賢襲聖。 是名男子七寶。 【女人五漏論第二十八】 女身何名五漏? 一漏不能為身主。 二漏不能為家主。 三漏不能為人主。 四漏不能為物主。 五漏不能為聖主。 是名女人五漏之體。 【到老修行論第二十九】 文殊菩薩問佛:少年造業,到老修行,得成佛否? 佛言: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若人回心發願修行,捨非從是,改惡向善,長齋戒酒,參投明師,得正見者,不拘老少,皆成佛道。 【破齋犯戒論第三十】 文殊菩薩問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一生齋戒,種諸善根,老來顛倒,破齋犯戒,得何福報? 世尊曰:此等眾生,雖有善根,無大願力,無正知見,遠離明師,漏失前功,六賊返轉,劫自功德,心生顛倒,不成佛道。 其中或有單犯食肉,必落神道,上品鬼王、中品夜叉、下品羅剎,受人祭拜,福盡氣消,隨業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其中或有單犯飲酒,必落鬼道,上品有財鬼、中品風月鬼、下品消散鬼,福盡氣消,隨業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其中或有單犯淫慾,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福盡氣消,隨業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其中或有單犯偷盜,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怪、下品邪人,邪氣消散,隨業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其中或有單犯妄語,未得謂得,未證謂證,空腹高心,必成妖類,上品魑魅、中品魍魎、下品倚草附木,妖氣散盡,隨業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其中或有多瞋怒者,雖有福德,必落修羅惡道,上品阿修羅王、中品阿修羅眾、下品阿修羅女,常好鬥爭,受勞不息,福氣消盡,隨業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所以者何? 食肉修行,欲圖成道,如認冤家,當己子想,欲求相親,無有是處。 飲酒修行,欲圖成道,如飲毒藥,欲求長生,無有是處。 偷盜修行,欲圖成道,如灌漏巵,欲求平滿,無有是處。 淫欲修行,欲圖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飯,無有是處。 不斷妄語,以虛言實,欲圖成道,如彼凡夫,自稱國王,欲求富貴,無有是處。 心多瞋怒,性好爭勝,缺平等慈,而圖成道,如渡漏船,欲過大海,終須沉溺,是人自墮,非佛不渡。 若欲成就菩提妙果,當持如來清淨齋戒,寧捨身命,終不毀犯,佛許此人,立地成佛。 佛告文殊師利:佛從發心齋戒清淨得;佛從久久不退真實得; 佛從廣發大願,願出世間得; 佛從平等,不擇冤親得; 佛從下心,參求明師得; 佛從慈悲、忍辱得; 佛從精進、解脫得; 佛從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學能學得; 乃至佛從一切種、一切智得。 【薦拔亡親論第三十一】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凡人在生不能齋戒,修諸佛慧,死後有孝順男女,請僧轉誦大乘,修設水陸無遮大齋,資度亡者。未審亡者,實得度否? 佛言:凡人在生,自無善功,死後子孫,修功報薦,十分功德,只得其三。何以故? 修功作福,無過財力。是故生人,出己財力,眾同分中,得福勝前,過於亡者。其中或有飲酒食肉,不淨人等,誦經修薦,善神不降,聖賢不赴,反累亡魂,加增罪業。 若有真正孝順男女,父母亡歿,七七之內,三年之中,合家齋戒,出清淨財;命有德者,讀誦大乘,修設水陸,無礙大齋,燒香散花,鋪設莊嚴,如法供養,一心虔誠,代為亡者釋罪請福。如此拔薦,亡者生天,生人有福,存亡兩泰,人喜神歡,方為人子,孝順者也。 【明師口訣論第三十二】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明師口訣 佛言:如來滅後,敕諸菩薩,傳佛心印,續佛慧命,各化一方,開示未悟有緣眾生,正因正果,正見正修,降伏外魔,破除邪見,修正功行,始終清淨,非根不度,非器不傳 若有清信善男信女,智慧高明,力求道者,數數親近,久久供養,下心參求,體性相合,方得以心印心,以道傳道,心心相印,祖祖聯芳,流傳不絕,是名天機口訣。有緣遇者,根無大小,皆成佛道。 【輕師慢法論第三十三】 文殊菩薩問佛:或有男女,親師聞法,帶信不信,似皈不皈,身雖禮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責師,不肯開度。此等男女,如何度脫? 世尊曰:此等薄福少慧眾生,不悟無為,取相執著,邪見自慢,障礙本心,不得正見。何以故? 重師者,便重其法;輕師者,便輕其法。重師者,法便行;輕師者,法不行。輕師慢法,是增上慢人,雖然與師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終時,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附註:淨空法師常言道:學生從學於師『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道理便在於此...) 【七寶布施論第三十四】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一身七寶布施? 佛言:不貪是布施。所謂眼不貪好色相奇物,是色寶布施。 耳不貪好聲音樂,是聲寶布施。 鼻不貪好上妙香,是香寶布施。 舌不貪好上美味,是味寶布施。 身不貪好妙衣服,是觸寶布施。 意不貪名利恩愛,是法寶布施。 性不貪世間欲樂,是佛寶布施。 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寶布施,所得福德,勝如世間金銀琉璃、珍珠瑪瑙、珊瑚琥珀,七寶布施之福,百千萬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王舍城論第三十五】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王舍城? 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淨齋戒喻城牆。六根喻六部宰輔,六塵喻六賊強梁,六識喻六門出入,五欲喻五道阱坑。見聞覺知,喻住國四相,同佐性王,一體家邦。性王一出,坐於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國政。 若性王有道,不順私情,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體天行道,死者無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牆堅固,六門警慎,六賊不起;在內六臣清政,四相體公,不敢作弊,內外如一,性王太平。 若性王無道,聽讒納佞,背公向私,賞罰不平,上下相乖,在內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門不關,六賊亂起,功破戒牆,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盡法無,身心落泊,便受沉淪。 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心相酬,內外一如,上下無失,君臣道合,心性圓明,體用一致,性王君民,同樂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自己佛法論第三十六】 文殊師利問佛:云何是自己佛法? 世尊曰:悟明自己本來真性,即自佛也;於世間法,及出世間法,通達無礙,即自己法也。 心要理養,佛要法扶,是故財食養身命,道理養慧命,悟道兼通,即成佛道。 【千眼千手論第三十七】 文殊菩薩問佛:觀世音菩薩,如何具千手千眼? 世尊曰:眼表見性,手表妙用。若人徹悟,明心見性,亦同千佛,見性一般,故名千眼,同放光明。又體自性,發生妙用,亦同千佛,妙用無二,故名千手,同作用也。方成體用兩顯,圓通教主,觀世音菩薩。 【三毒論第三十八】 文殊菩薩問佛:如何是三毒? 世尊曰:愚癡邪見是一毒,貪心不足是二毒,瞋怒嫉妒是三毒。此三毒是三惡道之種子,若人具足,決墮三途,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四大論第三十九】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四大論? 世尊曰:地有堅性、水有通性、火有燄性、風有動性。 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體。 所有皮肉筋骨,膠成一身,名地大; 津涎尿血,滋潤一身,名水大; 暖氣均融,溫和一身,名火大; 動轉施為,運用一身,名風大。 四大調和,一身安樂; 四大不調,便生病苦,故曰四大。
【孝順論第四十】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孝順? 世尊曰:孝者慈也,順者不逆正裡也。有孝慈者,不傷生而自活,不取私而背公,尊重三寶,敬順二親,不醉不亂,無愛無憎,勸令合家同修福慧,內和外睦,上恭下敬,現在父母心安體樂,過去父母離苦昇天,是名世間孝順男女。 若是日殺三牲,奉親祀祖,皆與父母加增罪業,是大不孝。生前同造,死後同墮,父母冤親,相牽相連,成群作對,同入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方便論第四十一】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方便? 世尊曰:方便二字,略說有一十五種。 第一方便:不養不殺。 第二方便:不食酒肉。 第三方便:不造酒漿。 第四方便:不相侵害。 第五方便:莫錯指路。 第六方便:不可燒山。 第七方便:莫怨天地。 第八方便:急難相救。 第九方便:莫慢神明。 第十方便:莫出濁言。 第十一方便:積仁布德。 第十二方便:勤儉知足。 第十三方便:敬老憐貧。 第十四方便:修善因種福果。 第十五方便:冤親平等,一體濟度。 若人行得十五方便,便得十五種清淨福報,常生人天,受諸快樂。 【好心論第四十二】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好心? 佛言:好心兩字,無人行得。 若是好心利益他人,不求他報;給事他人,不求果報;供養他人,不求福報;濟利他人,不求恩報;及至下心,滿人心願;難捨能捨,難忍能忍,難行能行,難救能救;不擇冤親,平等濟度。真實能行,非但口說。 愚人口說好心,心無慈善;賢人常行好心,口不自讚,但念利濟他人,不求自己名望,是名好心。 若是捨寸而求尺,種少而望多者,是不好心也。 【智愚迷悟論第四十三】 文殊菩薩問佛: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願佛慈悲,廣為我說。 佛言:智者知也。智人知有佛道可修,知有聖教可學,知有明師可求,知有福可作,知有罪可懺,乃至知有世出世間輪迴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燈,能知能見,善惡報應。一知見後,便能捨惡從善,改邪就正,非理不說,非事不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實,積德成名,流傳後世,是名智人。 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識高低,不知有天堂地獄,不信有罪福輪迴,一向貪花戀酒,殺生害命而供口腹,一生中殺害百千萬億眾生身,借下百千萬億性命債,輪迴相遇,遞相食噉,無有了期。何以故? 一切牛馬豬羊畜生之類,皆是屢世冤親、善惡眷屬,墮入輪迴,改頭換面,來坐畜生。愚人殺食,即殺自己父母身,即食自己眷屬肉。此遭彼殺,彼遭此殺,輪迴路上,親疏不知,相殺相食,無有休息,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迷人戀世,貪酒戀色,縱六根、貪六塵,取快一時,作惡多端,造罪無數,但念目前受用,不顧身後招殃,迷真逐妄,背覺合塵。縱遇聖賢,不能救度,長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輪迴,萬劫不復。 悟者覺也。悟人覺知自己是佛,慕道修行,三業無虧,六根清淨,有方有便,無我無人,自度度他,同成佛道。雖住世間,世法不染,坐塵勞內,轉大法輪。化娑婆界為極樂邦,變地獄為天堂,指迷徒見佛性,作諸佛事,度脫有情,不捨慈悲,誓相救拔。若有眾生得供養者,所得福德,如供養三世諸佛功德,等正 無二。何以故? 自覺覺人,名為正覺。說法利生,妙用神通,與佛無二,能開眾生佛之知見,能指眾生悟佛知見,能引眾生入佛知見,能究眾生成佛知見。所以者何? 大悟之人,得名菩薩,得秘密真正口訣。若有善男女得見得聞,信他法化,由解起行,發菩提心,修無上道,皆是正因,皆成正果。 是故少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二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三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四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五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六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七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 男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女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富貴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貧賤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帝王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宰官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乃至人與非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男女等,得遇善知識, 修行得正法,無一不成佛。 【佛道正果論第四十四】 於是文殊菩薩白佛言:世尊!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何不修,不得成佛? 世尊曰:非是不得成佛,只是業債廣多。何以故? 一切眾生,迷頑顛倒,從無始以來,不種善根,只造惡業,冤冤相繫,業業相纏,你不放他,他不放你,結成業網,彌滿世界。 是故出入三途,往來六道,相逢相遇,相害相吞,遞相報應,無有了期。 假如債滿,生人道中,又無善根,不逢正法;假若得逢,諸根暗鈍,重重魔障,不能進功,所以不成佛道正果。 【不持五戒論第四十五】 佛告文殊師利:不持殺生食肉戒,斷絕慈悲種子;不持不與不取戒,斷絕富貴種子;不持邪非淫慾戒,斷絕清淨種子;不持妄言綺語戒,斷絕誠實種子;不持醉酒昏迷戒,斷絕聰明智慧種子。 是故五戒不持,人天路絕;五戒堅持,三惡道絕。 善惡由人,自造自受。所以者何?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同修同得,不修不得。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