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10 11:22:19瀏覽378|回應0|推薦0 | |
看看 經濟日報 以前 社論 多少是錯誤的觀點!? 多少內容是相互矛盾!? 經濟日報道歉了嗎!? 這不是愚民嗎!? 台北人民其實比香港人民 更需要 反愚民街頭運動!!!!!!!!!!!!!! >>>>>> 經濟日報 :「政府 橡皮背書報」!? 研究一下 經濟日報 社論 觀點... 研究一下 政府政策走向 ... 研究一下 聯合報系集團 背後的投資者...及 與掌政府政策 千億科技 預算分配的行政院科技會報的CIO辦公室的關係... 再研究一 下行政院科技會報的CIO辦公室背後的民間大財團股東們 與政府政策的關係... 哇!!!!!!!!!!!!!!!!!!!!!!!!!!!!????????????????????? 怎麼這樣子多的時間及內容的巧合......................!!!!!!!!!!!!!!!!!?????? 經濟日報 不像 :「政府 橡皮背書報」嗎? *************** 外勞政策迷途知返【經濟日報╱社論】2012.10.10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420536.shtml 台灣經濟形勢之險峻,馬總統指示內閣團隊全面動起來,行政院竭思盡慮推出的重要措施「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專家學者大批「無感」,主其事者也自稱此屬中長期政策,目前為止可以見到的最短期措施,只有增加外勞配額一項。政府為吸引台商回台投資,在外勞政策上,這次總算走對了路。 就今日中央與地方政府財政困窘至極的實況而言,任何需要耗費公帑的公共建設或擴張性支出政策,政府部門都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從不花錢的地方拼湊出一些優惠。即使如此,仍有許多做法足以激勵國內外民間資金投入具有遠景的開發計畫;只是主管部門既無法窺見其堂奧,復無心多方探索,坐令機會交臂失之,因而只有擴增外勞上限以及嘗試讓外勞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鉤等飽受詬病的途徑。 但論斷此等政策的學者專家往往見其皮毛、未知精義,即隨口臧否,失之毫釐而謬以千里,不能不徹底加以釐清。不僅還外勞政策主導者一個公道,也讓負責振興景氣者可理直氣壯地運用此等工具,甚而進一步擴及其他領域。 所謂提高新增投資案及台商回流者使用外勞上限至40%,其實乃是實施25年的外勞政策最重要的一次改革。長久以來,基於一般大眾的要求及管理上的便利,引進外勞一向受到雙重管制,一方面數量僵化地定在30萬至40萬的狹窄空間,另一方面外勞工資依基本工資訂定。由於需求遠大於供給,因而眾多企業願意支付遠高於基本工資的薪酬聘僱外勞而不可得。於是凡是幸運取得外勞配額者,立即獲取公權力創造的「經濟地租」,坐享厚利,因此人人趨之若鶩,而且不厭其多,其中的不公平、扭曲市場機制,不言可喻。 學者早已倡議提高就業安定費,讓使用外勞廠商所支付的勞動成本趨近市場工資,將此「經濟地租」收歸國家,用以創造更多直接為社會服務的工作機會,以中高齡失業勞工為優先適用對象,一面促進公平正義,一面解除中高齡失業困境。但由於低到2,000至2,500元的就業安定費已成既得利益者的禁臠,從虎口取肉何其困難,因而始終難有寸進。 最近在行政院主導下,勞委會終於接受,嘗試為外勞僱用比率賦予彈性,容許3K企業於既有外勞配額之外,如果真正缺工嚴重,願意支付更高代價增聘外勞,其增額部分依其比率外加3,000至5,000元就業安定費。依經濟學的術語,就是在邊際上將勞動成本拉高到接近市場價格,則最後的外勞僱用量即與市場供求所決定者相去不遠。在此規定下,3K廠商的外勞使用上限即可提高5至15個百分點,但若原來已達35%,則最高只能增加5個百分點,不得超過40%的最高限度。 此次行政院針對新投資案與回流台商所給予的40%上限,也要完全依照既有規定實施,只是在3年緩衝期內,可免收上述3,000至5,000元的附加就業安定費而已,就此而言,尚稱合理,並無任何大逆不道之處。 至於提供這一項優惠做為誘餌吸引更多投資與台商回流,是否傷及本勞權益一節;只要最後新投資淨額顯著,則一方面與外勞配合的本勞工作機會必有淨增加,有利於減少失業;一方面勞動需求擴張,即能拉動平均薪資水準;同時,投資淨增加,國內有效需求擴大,經濟成長率上升、各業均霑雨露,勞動的福祉只增不減,全體國人更將同蒙其利。 最重要的是,外勞政策迷途知返,走上一條與市場機制相容互動的正確道路,值得大書特書,行政院更應督促其他振興措施同樣尊重市場機制,讓經濟走上更健全的道路。 【2012/10/10 經濟日報】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