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13 20:15:38瀏覽2335|回應6|推薦5 | |
台灣沒有電影產業? 20080913 *************** 台灣的國片市場低迷不是新聞,「政府扶植不力」及「產業結構複雜」是常被提出的主因之二。如今,《海角》叫好又叫座,《囧男孩》也趁勢上映,讓許多人似乎又看到國片市場的一絲曙光,稱今年為「國片復興年」。但《囧男孩》的楊導演說,這樣的說法讓他們壓力很大,低迷十年的國片怎麼可能就此復興? 楊導此話其實不無道理。據新聞局統計資料,截至今年的一月到七月為止,外片審查通過且准演的電影共達二百部,佔全部比例的八六%,但國產電影(含劇情長片及紀錄短片)僅有十五部,只佔了六%。筆者認為,以這樣的比例來說,電影市場離「復興國片」的目標或許還有段距離。但是,《海角七號》是十年來第一部由台灣全數出資,奪下票房冠軍的國片。如此亮眼的成績,的確讓低迷的國片市場找到新的方向,也不會繼續在藝術導向及商業機制之間迷航。 不可否認的,電影票房的貢獻主力是年輕人,如何寫出扣人心弦的劇本,拍出動人的電影,永遠是電影工作者努力的目標。如果要復興國片,不能只有少數幾部電影吸引觀眾目光,只有曇花一現的熱潮。否則,等到熱潮一過,國片市場又像洩了氣的皮球。 但絕不只是只提供輔導金! 或提供一些教育訓練及輔導! 但現實是有人說台灣幾乎沒有電影產業, 解決辦法應是官員換腦袋瓜, 新聞局審核輔導金的一批專家委員會可能也必須全面檢討? 所謂的專家委員會,對於台灣幾乎沒有電影產業也必須負相當大的責任! 有人說政府是大恐龍,拿納稅人的錢但做事又不用心,電影/電視產業業者要走出去(走向國際)要靠自己(民間業者做火車頭),自己走出去,再來帶領政府. 聽到他們這樣說,個人感覺其實不只是電影/電視/電玩等產業是如此! 其他很多產業皆是如此, 我們沒有有遠見無私有魄力無畏懼困難的領導者... 因此很多國家政策訂定過程皆不用心(但常見報導這些政策是經過深思熟慮透過專家委員會多次開會及舉辦多次座談會所得),但實際上卻是非常草率!? 所以這些國家政策是當前國家最需要的嗎? 大部份肯定不是!? 是對的嗎? 也可能必須聽天由命!? 管理眾人之事的政府長官們,是否該反省一下?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