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25 08:44:26瀏覽709|回應0|推薦2 | |
【政府 組織 改變】 科技部、行政院科技會報: 被批「綁標」、「圍標」機制仍存 !? 報載 國科會走入歷史 科技部續設預算審議會 中央廣播電台 – 2014年2月24日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86477 "... 國科會將在3月3日掛牌升級為科技部,24日舉行最後一次委員會議,通過了「科技部科技發展計畫及預算審議會」規劃草案,以便銜接現行國科會委員會議審議國家科技發展計畫及預算;此外,科技部部長為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召集人,將負責對外說明科技預算分配與執行內容。 科技部審議會任務草案內容包括:政府科技發展計畫規劃、協調、評量考核、科技預算審議,及其他經部長核定提報審議會或委員提案的審議事項。 審議會將設置委員14至16人,每3個月開會1次,科技部長及行政院科技政委為委員兼共同召集人,另有3位次長。其他委員擬遴聘中研院院長、經濟部、衛福部、農委會、教育部、交通部、行政院主計總處等機關首長及學者專家,均為無給職,任期2年。 ..." 請參考 文章【東廠坐山頭 科技部名不符實】 台灣 產學官研媒「幫派化」 比政治藍綠還更可怕 2011/11/16 http://blog.udn.com/glee/5843353 報載 學界幫派化 知識分子失蹤了 【聯合報╱蘇益仁/國衛院感染症及疫苗研究所所長(台北市)】 2011.11.15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718335.shtml "... 新的科技部即將在明年一月成立,政府應該徹底整頓台灣科技計劃審查及專案計劃評審及主持機制,明訂委員任期不得超過三年及利益迴避機制,召集人不應成為院士的專利,並確保自由型計劃(bottom up)的比例,使能人盡其才,去除權貴壟斷的現況。 ..." 個人看法: 政府組織改變之前, 國科會上有被批體制外年掌千億預算分配的太上皇組織、行政院科技科問組; 政府組織改變之後, 國科會變為科技部,上有被批體制外年掌千億預算分配的太上皇組織、由行政院科技科問組改變成的行政院科技會報; 一堆官員的頭銜變高了,薪水也變高了,被批一堆利益迴避問題的行政院科技科問組及國科會,也換成了 行政院科技會報及科技部,但依舊是換湯不換藥。不論是行政院科技科問組辦公室或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依舊是私財團法人 資策會所把持,利益沒迴避機制一樣存在,而科技部科技計劃審查及專案計劃評審及主持機制,一樣沒改變!? 科技部及行政院科技會報,被批「綁標」、「圍標」機制仍存在。 *********** 國科會走入歷史 科技部續設預算審議會 中央廣播電台 – 2014年2月24日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86477 國科會將在3月初升級為科技部,今天(24日)舉行最後一次委員會議,通過「科技部科技發展計畫及預算審議會」規劃草案,以銜接現行國科會委員會議審議國家科技發展計畫及預算等職能。委員約14至16人,除部長及行政院科技政委為共同召集人,還包括3位次長、機關首長及學者專家,未來將每3個月開會1次。 國科會將在3月3日掛牌升級為科技部,24日舉行最後一次委員會議,通過了「科技部科技發展計畫及預算審議會」規劃草案,以便銜接現行國科會委員會議審議國家科技發展計畫及預算;此外,科技部部長為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召集人,將負責對外說明科技預算分配與執行內容。 科技部審議會任務草案內容包括:政府科技發展計畫規劃、協調、評量考核、科技預算審議,及其他經部長核定提報審議會或委員提案的審議事項。 審議會將設置委員14至16人,每3個月開會1次,科技部長及行政院科技政委為委員兼共同召集人,另有3位次長。其他委員擬遴聘中研院院長、經濟部、衛福部、農委會、教育部、交通部、行政院主計總處等機關首長及學者專家,均為無給職,任期2年。 ****** ******************** 學界幫派化 知識分子失蹤了 【聯合報╱蘇益仁/國衛院感染症及疫苗研究所所長(台北市)】 2011.11.15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718335.shtml 國科會今年的研究計畫通過率大幅降低,影響到不少大學教授們的自由型研究,七月初經季瑋珠及劉仁沛兩位教授披露後,學界群起反彈。但經過一個多月後,周成功教授為文質疑,何以學界領袖級人物皆未挺身而出主持公道,台灣知識分子究竟跑到那裡去了?這真是大哉問。 在一九九○年代前的戒嚴時期,台灣知識分子關心國是,大師級人物風骨建言,締造了台灣民主法治的改革。但自從民主政治及政黨輪替以來,台灣知識分子反而噤聲失蹤了,取而代之的是媒體人的論政及脫口秀時代。 有人認為學者不願與媒體人為伍,失去了論壇。或被歸類為藍綠陣營,失去了焦點。但部分或主要原因可能是唯恐影響到自身的權益,如研究計劃或資源的危害,可以說是民主國家中的另類白色恐怖。也許這才是台灣現階段知識分子噤聲的原因,潔身自愛,才是王道。 會讓學界及知識分子噤聲或潔身自愛,台灣學界科技計畫審查制度、計畫主持人的公正性以及補助機制的健全是其中關鍵。近十多年來,大家發現,國科會主持或審查人都是同一批院士級專家,尤其在國家型計劃或專題計劃更甚。有些專題計劃的提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為某些人或團體所量身訂做,卻樣板式的在計劃截止前一、兩周公布一下,令其他學界人士天真地猛投計劃,終究落空而不自知。即使陪榜通過計劃,也只是用來點綴插花而已。 此種由上而下(top down)的科技決策模式才是台灣知識分子噤聲的主因,大家開始攀緣結黨。十年多前,學界開始聯盟,台大與中研院是一幫,清、交、陽明與中央是另一盟幫。最近,中南部的大學人人自危,成大與中山、中正及中興組成聯盟,大學頂尖計劃的五年五百億成了廝殺的戰場。結果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工研院等成了邊緣人,預算不斷被砍被排擠。這就是台灣科技研究計劃的現況。在這樣學界像幫派結黨結派的現況下,知識分子依附諂媚都來不及了,何來風骨。 新的科技部即將在明年一月成立,政府應該徹底整頓台灣科技計劃審查及專案計劃評審及主持機制,明訂委員任期不得超過三年及利益迴避機制,召集人不應成為院士的專利,並確保自由型計劃(bottom up)的比例,使能人盡其才,去除權貴壟斷的現況。 【2011/11/15 聯合報】 *************** 蘇益仁的第一槍 【聯合晚報╱社論】 2011.11.15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718955.shtml 國衛院感染症及疫苗研究所所長蘇益仁投書聯合報,感嘆學界有「幫派化」傾向,知識分子都不見了。看了他的感慨,人們也許更能理解:台灣要向上提升、追求更細緻化發展,何以如此艱難,因為連知識界都陷於「綁標」、「圍標」的泥沼了。 用圍標、綁標來形容學術界的圈地現象,或許沉重,但對照蘇益仁所描述的景象:知名大學相互結盟搶奪資源,拉攏院士級學者專家掛名爭取國家級研究計畫,乃至連國科會的重要計畫都有由上而下為特定重量級學者量身打造的痕跡,說綁標實不為過。這種現象一旦蔚為風氣,勢必越發助長學界的縱橫捭闔、結幫拉派;等而下之者,則是相互攻訐不遺餘力。也難怪,學界中黑函滿天飛的現象,並不輸社會上的明爭暗鬥。 對於蘇所長的投書,學界中人都心知肚明,國科會不必急著辯解。事實勝於雄辯,只需攤開目前重大國家級研究計畫,大概就可窺知其中端倪。國科會也許可辯稱,這是因為領銜者皆為國內當前學界的佼佼者;然而,若這些「佼佼者」可一而再、再而三地承接大案,而追隨他的徒眾又多半是同一批人,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有綁標、圍標之嫌了。 更值得關注的是,若長期如此,在「近親繁殖」效應下,勢必形成某種「學閥現象」,壟斷學術資源,也壟斷研究口徑,對學術尤其科技的發展絕對有害無益。試想,邊陲一點的大學、資淺或非主流的學者想自力更生,企圖力爭上游,恐怕連門都沒有!其結果勢必造成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甚至被徹底邊緣化! 蘇所長建議的改革方向,基本可以參考。就是不讓少數人壟斷全部的資源,這不僅需在每一年度的資源分配上如此,尤其需在長期的資源配置上,劃定嚴格的界線,不使某些人、某些學術集團連續壟斷特定資源。這種學閥幫派壟斷現象,其實比政治的藍綠還可怕。政治藍綠容易被看見,也容易被揭露,而學閥幫派則容易被專業的面紗所遮掩。 我們希望,蘇益仁這一砲,是改善學界資源分配不公的第一槍,而非絕響。知識份子也應勇敢發聲,不要再沈默以對了! 【2011/11/15 聯合晚報】 **************** 【救國家 提昇產業】 廢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 ! 2012/10/13 http://blog.udn.com/glee/6939233 "...先廢最上游 千億資源分配 利益不迴避的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吧! 廢了它,每年千億預算,有多少可免用於浪費上!? 國家可省多少錢? 產業才有機會昇級而不流於「創新」「創意」利益不迴避的國家資源浪費!? 甚至避免多少國家錯誤政策!?" ******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