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塔式吊車介紹
2011/03/05 12:06:16瀏覽9840|回應0|推薦0

專業一點兒講,樓主所說的高吊車應該叫“塔吊”。

1.塔吊分類 

(1)按工作方法分類。
①固定式塔吊:塔身不移動,工作範圍靠塔臂的轉動和小車變幅完成,多用於高層建築、構築物、高爐安裝工程。 
②運行式塔吊:可由一個工作地點移到另一工作地點,如軌道式塔吊,可以帶負荷運行,在建築群中使用可以不用拆卸、通過軌道直接開進新的工程幢號施工。 

(2)按旋轉方式分類。
①上旋式:塔身上旋轉,在塔頂上安裝可旋轉的起重臂。, p, f3 S% b# E' r( Z
②下旋式:塔身與起重臂共同旋轉。 這種塔吊的起重臂與塔頂固定,平衡重和旋轉支承裝置佈置在塔身下部。

(3)按變幅方法分類。
①動臂變幅:這種起重機變換工作半徑是依靠變化起重臂的角度來實現的。
②小車運行變幅:這種起重機的起重臂仰角固定,不能上升、下降,工作半徑是依靠起重臂上的載重小車運行來完成的。
 
(4)按起重性能分類。
①輕型塔吊:起重量在0.5~3t,適用於五層以下磚混結構施工。
②中型塔吊:起重量在3~15t,適用於工業建築綜合吊裝和高層建築施工。 
③重型塔吊:適用於多層工業廠房以及高爐設備安裝。 

固定式塔吊為例:

2.結構 
金屬結構包括底架、塔身、頂升節、頂底及過渡節、轉台、起重臂、平衡臂、塔帽、附著裝置等部件。 

(1)基礎
固定式基礎。 按說明書配筋,澆混凝土。
(2)塔身 
它是由第一節、第二節等幾個增強節和很多普通節構成。 每節高2.5m。
另外在最上面還有頂升節和過渡節。 過渡節:頂升節以上是過渡節及迴轉機構,塔身增高時,由過渡節承座架承受以上全部結構重量,通過定位銷固定在塔身上,然後引進接高塔身的標準節。

(3)水平臂 
①起重臂。 此種塔吊不同於動臂式塔吊,起重臂為受彎構件,其斷面呈空間三角形或四邊形,載重小車沿起重臂移動實現變幅(迴轉半徑的變化),起重臂的下弦桿安裝有小車軌道。
②平衡臂。 全長20m,平衡重由4個平衡重塊、8個懸接體組成,且有8個滾輪和牽引機構。 移動平衡重的位置,以改善塔身所受的彎矩,增加塔吊的穩定性。

3.頂升原理 
吊塔的塔身是一節一節的普通節拼裝的。 塔身的最上一節普通節上套裝了一節爬升節,爬升節的長度大於普通節的很多,周圍的尺寸也剛好大於普通節。 剛好像戴帽子一樣套在普通節上。 爬升節的液壓頂可以頂住普通節將自己升高。 當升高的高度是普通節的長度時,爬升節還套在塔身上。 爬升節有一面沒有斜拉桿,象門洞一樣。 這時塔吊吊起一節普通節從門洞裡塞進去就可以安裝在塔身上了。 然後爬升節就落到新的第一節普通節上,並把液壓腿收回,這就完成升高一節的高度了。 繼續升高就是重複上面的操作了。 如此塔吊就可以一直往上升高。

4.迴轉機構 
它由兩台幾kW電機驅動齒輪在過渡節上的大齒輪上旋轉。 由於塔身是固定不動的,電機就帶動塔臂旋轉了。 塔身和塔臂連接處還有一個很大的推力軸承,塔臂的重力主要被大的推力軸承承受。 塔帽迴轉設有手動液壓制動機構,防止起重臂定位後因大風吹動臂桿,影響就位。

5.塔吊還配有附著裝置,其安裝間隔,不同塔吊間隔也不同。 QTZ一200塔吊規定間隔一般在16~20m,最下一道附著裝置,距塔身底架不大於60m(軌道式最大臂根鉸點高度55m)。 各道附著裝置的撐桿應交錯佈置,附著框架要固定牢靠,用高標號砂漿灌實,不許有任何滑動。
附著是為減小塔身的自由高度,改善塔身的受力情況,提高塔吊的使用高度而增加的受力裝置。 主要是把塔身的水平分力,通過此裝置傳遞給建築結構部分,附著點的位置和作法,要在施工組織設計中予以考慮。


塔吊安裝 
安裝要求及順序 
塔吊安裝待塔吊基礎砼強度直到80%之後才能進行,安裝時,先將加強標準節安裝在塔身底部,然後再安裝塔機及塔冒,平衡臂和起重臂則在施工現場地面分別拼裝好進行起吊組裝,其安裝程序為:加強標準節外套架迴轉軸承塔冒平衡臂起重臂接通電源調試附拉支架,上部標準節在整機安裝完成後,可自行頂升安裝,附拉支架則根據設計要求規定,第一節附拉支架離地30m,第二節距第一節25m,第三節距第二節20m,以後塔身每升高15m加強一道附拉支架。 附拉支架固定時應調整好塔身,其垂直偏差不大於1%,且不大於5cm,(用經緯儀、水準儀觀測垂直度)安裝要點及順序附廠家提供的安裝說明書。
1、將吊臂旋轉至頂升套架前方,平衡臂處於套架的後方(頂升油矩正好位於平衡下方)。 
2、在引進平台上準備好引進滾輪,套架平台上準備好塔身高強螺栓。 
3、、將一節加強標準節或普通標準節(統稱標準節)吊至頂升套架引進橫樑的正上方,在標準節下端裝上四隻引進滾輪,緩慢落下吊鉤,使裝在標準節上的引進滾輪比較合適地落在引進橫樑上,然後摘下吊鉤。
4、將小車開至頂昇平衡位置。 
5、使用迴轉機構上的迴轉制動器,將塔機上部機構處於製動狀態,並不允許有迴轉運動。 
6、卸下塔身頂部與下支座連接的8個高強螺栓。 
7、頂升作業:將頂升橫梁定在標準節踏步的圓弧槽內(要設專人負責觀察頂升橫梁兩端銷軸都必須放入圓弧槽內),開動液壓系統使活塞桿伸出,將頂升套架及其以上部分頂起,頂起略超過半節標準節高度後,使頂升套架的爬爪擱在標準節的上一級踏步上。 確認兩個爬爪準確地掛在踏步頂端后,將油缸活塞全部縮回,提起頂升橫梁,重新使頂升橫梁頂在標準節上的上一級踏步上。 再次伸出油缸,將塔機上部結構再頂起略超過半節標準節高度,此時塔身上方恰好能有裝入一個標準節的空間,將頂升套架引進橫樑的標準節引至塔身正上方,稍微縮回油缸,將新引進的標準節落在塔身頂部,並對正,卸下引進滾輪,用12件或8件M36的高強度螺栓將上下標準節連接牢靠。.
再次縮回油缸,降下支座落在新的塔身頂部上,並對正,用8件M36的高強度螺栓將下支座與塔身連接牢靠,每根高強度螺栓必須有兩個螺母,即完成一節標準節的加節工作,若連續加幾節標準節,則可按照以上步驟重複幾次即可。 為使下支座順利的落在塔身頂部,並對準連接螺栓孔。 在縮回油缸之前,可在下支座四角的螺栓孔內從上往下插入四根(每角一根)導向桿,將下支座落下。

塔吊的拆除: 
塔具體程序如下:
1、降塔身標準節(如有附著裝置,相應地拆卸)
將起重臂迴轉到標準節的引進方向,使迴轉制動器處於製動狀態,小車處於規定的平衡位置。 拆塔最上面塔身標準節離開下部標準節2cm左右.,即停止頂升。 頂起的標準節沿引進梁推出,回縮油缸,由爬爪支承,頂升橫梁降至下面踏步再回縮,下支座與塔身標準節之間用螺栓連接;用小車吊夠將標準節降至地面。1 l! s' N% N( U7 J9 I$ K( E) s4 o! T
注意:將拆掉的標準節推到引進橫樑的外端后,在頂升套架的下落過程中,當頂升套架上的活動地爬爪通過塔身標準節主弦桿踏步時,須用人工翻轉活動爬爪,以便頂升套架能順利地落到下一個標準節的頂端。
重複上述動作,將頂升加節上來的塔身標準節依次拆下。 
2、拆下平衡臂配重(留一塊2.32t的配重);   
將小車固定在吊臂根部,借助輔助吊車拆卸配重。 
拆開配重塊的連板,按裝配重的相反順序,將各塊配重依次卸下。 僅留下一塊配重塊。
3、起重臂的拆卸;
從小車及吊臂將起升鋼絲繩卸下,同時應對鋼絲繩全長認真進行檢查。
1)對吊裝點進行拆卸; 
2)輕輕提起起重臂,使位桿系統放鬆,拆掉連接銷軸;
3)放下起重臂,並擱在墊有枕木的支座上。 
4、平衡臂的拆卸;
將配重塊首先吊下,後通過平衡臂上的四個安裝吊耳吊起平衡臂,使平衡臂拉桿處於放鬆狀態,拆下拉桿連接銷軸。 然後拆掉平衡臂與迴轉塔身的連接,將平衡臂輕輕放至一面。
5、拆卸司機室;(亦可待至與迴轉總成一起拆卸); 
6、拆卸塔頂; 
7、拆卸迴轉塔身;
8、拆卸迴轉總成; 
9、拆卸套架及塔身加強節。
1)吊起套架,緩緩地沿標準節主弦桿吊出,放至地面。 
2)依次吊下各節標準節

*******************
主要有二種塔吊,分別為“外爬式”和“內爬式”
外爬式:
在地面是用起重機安裝的,當有一定的高度後,再利用塔吊自身的液壓系統(千斤頂)安裝它的支承鐵籠的,因為它最上邊的哪個鐵籠比下面的一個稍大,它就套在下面的哪個鐵籠上,當它利用千斤頂升高最上面的哪鐵籠再在裡面放一個小鐵籠,一次一次重複下去,它就變高了,反過來就是拆卸啊。
 
內爬式:
安裝於大樓施工中之結構體頂部,隨大樓結構之吊裝過程以大樓結構為支撐,通過自身的液體系統向上爬升,而所使用之塔節為固定長度,一般稱為內爬式塔式吊車,拆卸時,在發達國家一般是用直升飛機吊下來的。

 利用建築物代替下部塔身,將外套架與塔身輪流支承在電梯井內壁的專設的支蹬上,利用液壓缸使起重機沿電梯井爬升,稱為內爬塔式起重機。 內爬式雖省了部分塔身,但對建築物有特定要求,施工完畢後,拆除工作比較困難。

內爬式塔式起重機的爬升系統可分為幾種? 爬升作業中應遵守哪些規定?
答:內爬式塔式起重機的爬升系統可分為繩輪爬升和液壓爬升兩種。 其中液壓爬升又分為側頂升式和中央頂升式。
爬升作業中應嚴格遵守以下規定:
①爬升框架必須固定牢靠;
②錨固的樓層必須安全穩固;
③爬升前,應通過走動小車,使起重機上部處於平衡狀態;
④轉動起重臂,使起重臂和平衡臂的中軸線垂直於液壓油缸的爬升扁擔梁;
⑤塔身結構的主弦桿與爬升框架上的導向觸塊應保持3mm的間隙;
⑥禁止在爬升中啟動迴轉機構;
⑦頂緊導向觸塊,保證塔架穩固;
⑧爬升完後,應收回活塞桿制止爪,通過枕頭梁使塔機上部的載荷全部傳給底部的爬升框架,並通過支座底腳螺栓把爬升槓架固定於樓層結構;
⑨超過4級風,禁止爬升作業

延伸:





********************
延伸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veman&aid=494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