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13 08:25:16瀏覽799|回應0|推薦1 | |
人在做夢時,為什么有時能夠預測未來
很多人甚至執迷。為什么我們的夢會出現這樣看似"神通"的特異功能呢? 佛學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了非常簡單和科學的理解方法。佛學中對事物的分類和我們傳統的分類方法有所不同,佛陀在傳講所有的教法中,都是為了讓人(也包括天人)從迷亂顛倒中解脫,因而,在談到事物的分類時,他更加注重的是"心"和心的"外境"之間的關系,他教授的方法可以讓我們的心直接認知可見的和不可見的物質,因而更加能夠觀察到"一切顯現的本質都是沒有實質的"這個真理。 我們這個身體,能夠看、能夠聽、能夠嗅、能夠嘗、能夠觸、能夠想,都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具備了能夠感知這些功能的“根”,這些感知功能的“根”產生相對應的感受---即“識”。 “六根”是我們所熟悉的,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這“六根”一直不停地在對外界世界起反應,“六根”所對應的外境,稱為“六塵”。 它們分別是:“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其中,前“五根”和前“五塵”是有關物質活動的,最后一個“意根”和對應的“法塵”是有關精神活動的。 有關物質活動的“五根”所產生的各自不同的對境“五塵”,是由于“五根”各自不同的組成結構所產生的。 例如,“眼根”是由于有視網膜、晶狀體、瞳孔等組織,因而對“色塵”產生作用,能分辨各形各色的東西,但就不能對“聲塵”或者“香塵”等其它任一“塵”產生作用。我想這個道理大家都應該比較容易理解。 如果沒有“意根”,前“五根”所產生的“五塵”,都是物質層面的事,對心是不產生作用的,但,正是由于有了“意根”這個心理活動的基礎,它立即攝受前“五根”所產生的“色、聲、香、味、觸”,這個時候物質開始被心攝受了,心和物質聯系上了,于是有了“意根”所對應的“法塵”。 心開始活動,會產生“好、壞”、“舒服、難受”、“喜歡、厭惡”等等分別反應。除了“六根”產生的“六識”,人還有另外兩個重要的“識”,即:第七識---末那識,和第八識---阿賴耶識。 這個第七識“末那識”很厲害,它將前面的這些形形色色的東西聚集起來,產生一個強大的感受,就是認為有一個假和的“我”的存在,而且似乎是明明白白地感受到了這個“我”的“真實”存在:“我”看得見東西、“我”聽得見聲音、“我”嗅得到香味 …… 并且“第七識”立即將前面所有的占為已有,會產生出“我要得到、我要拋棄”等等一切一切的諸法,而這些都匯聚在了“第八識---阿賴耶識”那里。 “第八識阿賴耶識”,就像記錄影像聲畫的磁帶,它將前面七識所產生的各種行動反應全部都忠實地一個不漏地記載下來,它是一個載體。 由于因緣的原理,前面所產生的因,一定會成為日后所形成的果。善的、惡的,“阿賴耶識”都記載下來了。 并且,這個“阿賴耶識”不會因為你現在這個身體壞了,它所記載的信息就丟失了,它是從無始以來就有的,并且永遠不會消失。 相對于其它七識,在一段生命的肉體形成之初,它最早來;在這段生命的這個肉體解散前,它最早走。 談論輪回、相續等理論的基礎依于“阿賴耶識”。它是最忠實的記錄載體,沒有比它更強大、更忠實、最無誤的記錄載體了!因而,不管是過去、將來它都有準確無誤的記載。 回到文章的標題:人在做夢時,為什么有時能夠預測未來? 因為,人在熟睡的時候,“眼、耳、鼻、舌、身”五根所反應的“五識”已經相對非常微弱了,因而“意根”對外境所產生的“識”也相對微弱,但通常第七識的作用在睡眠中仍然還是比較強大,這樣的夢境會出現很多雜亂的“習氣”夢境; 當某一瞬間,“第七識”由于前“六識”的減弱也變得比較微弱時,一直被前七識所埋藏的“阿來耶識”會突然間顯現,讓心一窺過去、未來……徹底斷除“我執”的成就者的心,是完全脫離“第七識”的控制的,所以,“第八識---阿賴耶識”是會時常浮現在他們的心境中的,這樣,過去、未來是非常了然的了! 而對于沒有修行的凡夫,當某個時候“阿賴耶識”浮現時,也未必認得;而有些完全顛倒的習氣之夢,卻執著得很,有時甚至讓夢境來牽引自己的日常行動。 這些,都不是智慧的做法。 智慧的做法是:不執著! 希望我這篇文章對大家正確地認識自己有所幫助.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