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問仙 - 老子 前言 從道德經的由來說起
2019/04/14 09:03:59瀏覽1377|回應0|推薦2

緣起

    我在學的時候主修化學工程,但立志從商;所以從1977年踏入社會就業後,白手起家做生意,大約40個年頭後才正式退休;其間歷盡滄桑,只憑一股拼勁與自負才幹,以為努力和堅持就會成功,但卻數度遭遇失敗而摔入谷底。直到40歲那年,妻子推薦我閱讀兒子從學校買回來的課外讀物「佛陀傳」;這才領悟到,要成就圓滿人生靠的不只是聰明和努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智慧」。

    之後,我曾追隨「陳履安」先生約有一年時光,其間並被授以「金剛經」參研,但當時智力太低以致百讀不得其意。直到有ㄧ天,偶爾在電視台裡看到「顏進平」先生講述「莊子」,或許是自小接受中華文化熏陶,竟覺得當下立即心神領會,並且頗有感受;於是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跟「老莊思想」結下了深厚緣分,並且開啟這二十多年的學習之旅。

我的讀書方式

    或許因爲自己原本學的是科學又從商,並不是文學出身的學者教授,因此我對於文章優美的欣賞能力理所當然地顯得不足,也不太重視美學修養而著重理論與實踐。

    既然自己讀書目的是為了開啟智慧,故而我研讀老莊的方式自然也就與文化學者不同。我習慣堅持在閱讀內文之前,首先必須要弄清楚作者出書背景由來和其發生過程的邏輯性;因為唯有如此,我才能夠緊緊地跟隨作書者的思惟,探索其言論的原始本意和目的。

道德經的由來

    關於老子的生平,不論是網路或書籍裏面已經有很多的記載,不需過多著墨。在這裡,我只想從他跟涵谷關的關令「尹喜」之間的關係和互動做為探索的起點。

    我們都知道在西周晚期的春秋時代,自從老子管轄的圖書館藏書被反叛失敗而逃的王子攜走之後,就失去了工作;於是他才有了西出涵谷關回歸秦地故里之舉。當時的老子,其實已是舉世的聞人,連孔子都稱他為老師,並且公開推崇老子是「已悟道的偉大智者」;而駐守涵谷關的尹喜,也是拜在他門下的眾弟子之一。但由於老子生平並未著書留言,所以當時尚未得道的尹喜深恐ㄧ但老師離開之後,自己便再也沒機會了;因此他懇求老子留下文字,解其疑惑;這才有了道德經的誕生。

    讀到這裡,我開始假設如果我就是已悟道的老子本人;我將會如何地留下文字以開導向我求道的尹喜開悟。這也同時讓我想起來,之前讀金剛經的時侯,佛陀與長老須菩提之間也出現了類似的狀況。一開始,須菩提問了佛陀一句話,「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這句話問出了問題。佛陀一聽就知道須菩提所問的問題,就足以證明了這個弟子並未真正悟道,因此才會認爲凡是發菩提心的人,還必須要安住或降伏住自己的念頭,讓自己的菩提心不再退轉。於是,佛陀為了要讓須菩提搞清楚什麼是真正又不會退轉的菩提心,來來回回又問又答地足足講了三十二品,才讓須菩提和現場的修行弟子們聽懂。

   而老子的道德經共有八十一章;以一位已經開悟的智者而言,若不是弟子沒聽懂,根本不需多說贅言,幾句話就可說清楚講明白。因此,最關鍵的東西絕對就是第一章;其他的八十章都是由於老子為了讓尹喜弄清楚第一章的真實義理,而不斷地衍生講解。所以,自從我開始研究老子道德經以後,我常常會把第一章講述的論點拿來跟後面的八十章作為對照參考;確實頗有成果而且不會偏離整個思想結構。

結語

    在此,我還要向大家聲明一件事。世間多將道德經視為「黃老之術」,定義成了消極地順天應命、安時處順的哲學思想。但我認為,既然講「道」,就應該用「整體」看待,而不能只偏消極;所以,我解老子,就用積極的心態去研究義理。

    老莊「用心若鏡」,在鏡子面前,消極之心只能得到消極的「道」;積極的心態卻能看見積極且有建設性的「道」。更何況,世間已有太多黃老之術的觀點,何需我再去詮釋呢?我之所以會用不同於世人的角度解義老子,並不是刻意標榜自己與眾不同;而是讓大家可以從不一樣角度,去得到那些原先意想不到的「智慧觀點」,以開啟原本屬於你自己的潛在生機,繼而創造無限可能的人生。

   就如同我42歲以後,運用老子的智慧再度創業,讓自己從谷底翻轉,進而「人生逆轉勝」一樣。

伴霞樓主

2019/04/13 於溫哥華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orycanada&aid=125499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