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試入學方案無可遲疑
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是我國教育上一件重大的變革,也是我國入學考試制度繼多元入學方式後另一次考試革命。教育部在本年七月一日宣布這項方案,近日內閣改組,新教育部長上任,九月十八日正式公布擴大方案,依據教育部公布的方案,明後年是宣導推動期,公立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名額提高為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三十五。一百零一學年度起擴大辦理期,公立高中職免試入學名額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以上,公立高職百分之六十以上,公私立五專及私立高中職以百分之七十以上為原則。
此外,從一百零一學年度起,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將從兩次調整為一次,每年六月中旬辦理,考科仍維持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五科及寫作測驗,基測成績將提供各招生區考試入學使用。教育部又說,各招生區可從全區共同、跨區聯合、多校聯合及單一學校四種方式,擇一辦理,以現行全國十五個招生區作為共同辦理的招生區。希望藉此引導學生優先以免試入學方式,就近選擇適合的高中職及五專就讀。
這項方案公布後,媒體及社會各界反映相當熱烈,大多持肯定態度,尤其偏鄉地區校長多支持免試升學,認為免試升學能夠讓學生就近讀社區高中,減輕家長負擔,並讓學生五育均衡發展,但偏遠地區補救教學不能因而偏廢,否則學生恐徒有高中文憑,卻無高中實力。
不料,總統府資政李家同昨日演講指出,他對此方案「極度反對」,並提出嚴厲批評,他認為一旦少了一個關鍵考試,國中成績灌水,可以預見學生不再努力唸書,他說:「免試入學的高一新生,會比考進去的學生程度好嗎?答案是否定的,一旦失去升學考試壓力,國中生不再這麼認真唸書,程度恐怕會逐漸下滑。」李家同也擔心,此一方案一旦實施,對窮學生更不公平,他以大學甄選為例,家境較富裕的孩子可以準備精美資料申請入學,但「窮學生哪有這種能力?」他認為免試入學方案也是如此,只會讓窮小孩更難翻身。李資政這些憂慮,語重心長,言之成理,教育部在配套上不能不加以省思,並重視補救措施。
針對上述的爭議及針鋒相對的看法,筆者對教育部擴大推動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加以比較後仍較持贊同的意見。茲綜合各界意見歸納為以下各項理由:
第一,目前我國國中畢業生仍面對繁重的升學壓力,從國中一年級甚至國小開始,書包沈重,課業負擔不輕,如何掙脫或解除是當前重大的教育問題。「十二年國民教育」未實施前,先以擴大免試入學解套,或許是正確的方向,畢竟「一試定終身」或二次基測或其他入學方式都難免落入「填鴨式教育」,若免試政策能讓部分學生五育均衡發展,或不改變現在的升學制度,就不能將孩子從考試的枷鎖中解放出來,何不試試看。
第二,教育目標基本上可分為:菁英教育或普及教育,沒有任一方式是絕對的好或壞,採取嚴厲的考試制度甄選人才,可以培養社會少數領導階層的菁英人才,可是這種甄選或培育方式往往偏重智育,一旦教育走向普及化階段,全民的需求是多面向的,這時入學制度與課程內容必須趨向普羅大眾化了。
第三,眼前討論的是高中職及五專的入學方式,基本上高職及五專性質上與高中有相當的差異,目前五專(前三年)只有十四所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這些學校的招生有極大的「區域性」,免試入學適合學生及家長的需求。公私立高職是弱勢或第二類的中等教育,基隆光隆家商校長楊瑞明認為,技能取向的高職和用智育分數評量的高中,就像把烏龜跟兔子放在一起賽跑,根本沒有比較的標準,這比喻很傳神。至於高中亦有多種類型,只有普通高中或明星高中特重學科能力與升學導向,其他的如:社區高中、偏遠高中、單科高中或完全中學等可能目標亦多元的,並不能以升學或學科為唯一的教育目標。何況免試入學方案亦提供他們較佳的學生升學機會。
第四,未來的設計,高中職及五專入學方式是雙軌並行的,免試入學方案祇採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六、七十,而且是漸進的,並且比例的高低由各校或地方自訂,可依實際需求彈性調整。另外,基測或考試的大門並沒有關閉,明星高中可採低比例的免試入學,加上酌採基測(每年一次)成績作為入學標準,各取所需,應無困難。
第五,這項方案,所提免試入學每個國中還是有其自主權,可舉辦考試,或採國中成績篩選,免試入學不見得會影響學生學習動機,如果各國中研擬一套檢測學生基本學科能力的評量方式,對於所有的孩子都可一視同仁,不會有家境好壞的差別。
第六,李資政關心窮小孩是否會受影響失去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多數國中校長認為,高中職免試入學制度是給偏遠國中學生多一點進入明星學校或社區優質高中的機會,立意良好。校長們說,偏遠地區及原住民孩子因生活環境文化刺激少,沒有透過免試入學要進入第一志願機會真的很低,因此就各地特性,分配一定名額給偏遠地區窮苦的孩子,反而有一點翻身的機會。
總之,當前我國中小學教育的重大目標之一是緩和升學壓力,讓孩子快樂的學習與成長,免試入學從國小推向國中,將來有機會推向高中職,無可遲疑,勇敢邁進,以促進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早日邁向坦途。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育文化組召集人 李建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