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03 06:00:48瀏覽1223|回應0|推薦3 | |
糧食生質酒精讓人民餓肚皮■倪世傑降低石化能源的使用,是當前不分官方還是民間論述環境保護的主流思潮,其實自1970年代石油危機依始,西方國家即設法減低對石化能源的依賴,開始從植物、穀物中提煉生質酒精(ethanol)做為石油的添加劑。這一路走來,除巴西外,其它國家受惠於之後原油降價,並未認真地發展此項科技,一直到進入21世紀,油價飆漲,在價格考量下,生質酒精風潮再現。2005年,全球生質酒精產量為96億6千萬加侖,其中巴西(使用蔗糖)佔了總產量45.2%,美國(使用黃玉米)則44.5%,在歐洲則是利用油菜籽榨取生質柴油(biodiesel),每年約達10億加侖。 身為全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美國利用玉米提煉生質酒精將對全球農業產生嚴重的後續效應。先讓我們看看美國生質酒精的生產面。截至2006年底,美國已有110座生質酒精煉製廠,並還不斷在擴充中,其它還在建造的計有73座,預計2008年底,產量可達111億4千萬加侖,超越2005年全世界產量,這同時也意味著美國生產黃玉米產量的半數都將投入生質酒精的行列。 供應生質酒精的生產後,玉米短缺的影響,使得墨西哥和美國愛荷華洲的經濟首當其衝。眾所皆知,墨西哥人以玉米餅為主食,但今年元月起玉米片價格便提高了一倍以上,甚至要向美國進口65萬頓的玉米應急;美國國內市場亦無法倖免,美國人主要的零嘴──爆米花(popcorn)價格自2006年以來上漲了40%,這是因為玉米價格暴漲的結果,當製造生質酒精的工廠大量投產,勢必直接排擠到供應家禽、家畜飼料的供應,牛奶等乳製品、蛋、肉等食物應聲漲價,直接衝擊消費者的荷包。此外,當更多的土地用來種植玉米,意味著其它糧食作物分配到更少的土地,比如說,製造麵粉的小麥。美國的官方數字顯示目前全球小麥庫存已經降到26年來的最低點,但價位卻是近25年來的最高點。相信這一點,國內的糕餅製造商與消費者同樣感受得到。 只要國際油價一直維持高檔(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前曾說會漲到一百美元一桶,看來是無法逆轉的趨勢),對生質酒精的需求終將大增,這也是美國為何大舉擴展產能的原因,但對發展中國家當前的糧食供應而言,無疑將雪上加霜。首先,這些國家本身也通常是原油進口國,當油價與糧價雙漲,以及弱勢貨幣本身不耐國際貨幣市場震盪下,發展中國家民眾的購買力將出現嚴重的缺口。也因此,無怪乎中國國務院在今年6月召開關於可再生能源的會議時決議,中國將停止執行中的糧食生質酒精燃料項目,在不得佔用耕地、不得消耗糧食、不得破壞生態環境的原則下,堅持發展非糧食生質酒精。這一切都是基於國家糧食安全的考量,仰賴國外、尤其是美國麵粉的台灣,至今仍未能正視糧食安全仍就是國家安全重要的一環,一再鼓勵休耕、廢耕,的確是目光短淺,無法洞悉國際訊息萬變的情勢轉變。 的確,有別於不可再生的石化燃料,糧食生質酒精確實具備「可再生能源」的特質,而且,看來也是「環保」的。但這仍僅止於「看來」,我們必須清楚糧食生質酒精主要的服務項目依然是支撐工業發展的汽車產業這項事實。日本豐田汽車於今年5月已經在巴西銷售百分之百以酒精為動力的可樂拉(Carolla)車款,未來豐田所有其他車款,全都以汽油混合10%酒精作為動力,相信未來跟進者將不絕於履。 問題還是沒有改變,科技發展是具備「階級性」的,服務美式主流生活方式的「綠色科技」,怎麼看都還是意欲將這一套浪費地球資源的生活方式盡一切可能的保留下來,只不過,這一次更以犧牲發展中國家人民的肚皮做為代價。 http://publish.lihpao.com/Editorial/2007/09/25/0802/index.html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