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離開艾菲爾鐵塔,我跟Q沉默地走在地鐵通道,她突然抓住我的手,大叫一聲『快跑!』...我聞到刺鼻的瓦斯味,眼淚像是塗了辣椒似地急湧而出...
2006/03/29 09:07:39瀏覽1007|回應0|推薦10

這是這幾年寫的小說,陸陸續續經過大量修改,近期將會登出。

這裡摘錄以前發表過的一小段,是我在巴黎真正的經歷變化而成,包括地鐵的暴動、楓丹白露森林的黑色紳士(我們在楓葉中騎腳踏車)、以及艾菲爾的紙鶴....,照片也是我用心愛的FM2拍的。

那時我去香榭儷謝大道上的雷諾總部受頒工業設計獎,還在羅浮宮門口無預期地遇見我大學最好的朋友,我們幾乎相擁而泣,生命中真的充滿驚喜啊!在大學是他是最膽小地,受父母保護的很好的那種乖乖好學生,結果看到他時,手肘上的衣袖髒污了,看起來是在歐洲流浪的樣子,他已經長大了,經過風霜,之後我門在香榭大道喝露天咖啡,聊這幾年發生的事情,晚上趕去巴黎最fashion的discoque,結果地鐵關門了,我們只好在寒風中等有貓頭鷹標誌的公車,真是高興至極。

圖下巴黎街頭藝人是在我住的平價旅館附近拍的,我記的那天早上我去買乳酪、牛奶,(法國的牛奶真的好喝阿),天氣好到不行。而我樓上住著一個藝術家,每天清晨都會被低音提琴所喚醒...

我最關心的還是Q,他是我眼中強悍堅強女孩子的原型,是那種與法國售票員對罵、我結婚時寫一大串髒話來罵的那種,不知道她過的怎樣了...而且她到底存不存在真的不重要了...

對我而言,巴黎是一個超乎存在的世界,在記憶中流動,尤其看到最近法國的工運越演越烈,那一份真實感又襲了過來.....


不存在的巴黎遊記 5-6  摘錄

5.

在巴黎的第三天,我與 Q 約在艾菲爾鐵塔,排隊搭乘電梯上了頂層。

鐵塔頂層頂層可以看到巴黎全景,塞納河從腳邊流過,以凱旋門為軸心成放射狀的都市計劃像一幅幾何抽象畫,展現了人類的理性。由制高點向下望著這理性的計劃,想像著巴黎人在其中橫衝直撞、死命地按著喇叭、超速、外遇、自殺,我開始覺得似乎擺脫了所有束縛。我回過頭來望著 Q ,她陷入深沉的思考,憂鬱地望向遠方。

隔壁一群學生傳來一陣騷動,有人開始摺起小飛機向賽納河丟去。每個人屏息地望著紙飛機無聲地飛行,直到落入賽納河,跟著失望的嘆氣聲。然後是第二個小飛機,跨過塞納河到左岸落下,大家一片歡呼。

Q 也摺了一隻紅色的紙鶴,奮力地丟出去,在巴黎灰矇的天空思乎閃著一思希望,越來越遠,像一個無聲飛行的小紅點,我也急切地看著這紅點,好像是自己奮力地飛行,到底到了彼岸了沒?她像許了願,口中念念有詞,緊張地閉上眼。

我描述了巴黎鐵塔上的每個細節。到此,我陷入了沉思。

席子打破沉默,焦切地問『到了河左岸嗎?』

『我忘記了』,我怯懦地說,真的想不起來。

為什麼掉落河中就是失敗?到達河左岸便是歡喜的結局?這邏輯令我困惑。紅色紙鶴到達河左岸的代表著我們的一切不是徒然?落入河中代表著一切又回到原點?沒有漣漪?

這個隱喻的連結到底是對的?還是反之易然?

『你忘記了?這麼重要的事忘了?』席子帶著責備的表情。

蛇牙攝影簿 


6

離開艾菲爾鐵塔,我跟 Q 沉默地 走在 地鐵 通道 , 這時前方隱約傳來似怪獸低吼的聲音。

這時轟隆轟隆的聲音越來越大,她突然抓住我的手,大叫一聲『快跑!』。我嚇了一跳,轉頭拔腿就跑。我聞到刺鼻的瓦斯味,她拿起手帕,遮住鼻子,我在慌亂中也學著她。但是眼睛開始刺痛。

『不要 … 揉眼睛!』 Q 大聲地喊。但是已經來不及,結果像是塗了辣椒似地眼淚急湧而出,視線開始模糊。後方似乎一大群人死命地跑著,夾雜著警笛聲,嘈雜的人聲與喘氣聲越來越近,我來不及回頭,已經有幾個人跑的更快,超越了我們。

Q 拉著我,跟著大家跑到出口,到了地面。大家喘成一團,她仍然緊抓住我的手不放,臉頰紅通通地,煞是好看。旁邊像是大學生的年輕人,臉上仍然戴著用手帕包著的口罩,開始推來推去笑了起來,嘈雜地用濃重的口音興奮的大聲討論。她意識到還抓著我的手,放開我的手,臉頰更紅了。

Q 問了旁邊的人,向我解釋:原來是巴黎大學生與當地農民串聯起來向政府抗議在世貿組織談判中的退讓,結果激進派學生丟了汽油彈,鎮暴警察開始用催淚瓦斯強力驅離。

『想不到帶頭的學生跑最快!因為最有經驗。』 Q 大笑著說,我擦著眼淚。不到十分鐘,四周的學生一哄而散,有人身上帶著血,他們也不在乎,隨意地擦去,各自找了小酒館繼續大聲地吵鬧。我也跟她坐在街頭,享受著這刺激的餘溫,感覺巴黎真正活了起來。

 
                                                                 1991 by Nikon FM2, 蛇牙

待續 全文將在媒體登出

不存在的巴黎遊記 by 蛇牙, 2004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offreyfang&aid=219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