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12 22:14:16瀏覽2774|回應0|推薦0 | |
亞歷山大石是金綠寶石中最具價值的品種(圖4)。鉻元素使亞歷山大石致色。
圖4. 一顆產自斯里蘭卡7.52克拉的亞歷山大石有著極佳的變色現象,此圖能看出明顯的多向色性,而多向色性的特色有時容易和變色現象搞混。(Photo © H.A.Hänni)
我們知道,鉻元素是使祖母綠(綠色)和紅寶石(紅色)致色的要素。在金綠寶石晶體的晶格裡,鉻正三價Cr3+引起在570納米的吸收,在吸收光譜分光光度的記錄中(圖5),可看出紅寶石、亞歷山大石和祖母綠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亞歷山大石所處的位置正介於祖母綠和紅寶石之間。
圖5. 此圖表為三種寶石裡鉻元素吸收光譜的比較,主要吸收峰由下而上,依祖母綠至紅寶石由右往左推移,該吸收峰譜為致色的因素,亞歷山大石的吸收正好處於祖母綠及紅寶石兩者的中間位置,吸收在570nm處,取得一個冷色調和暖色調的色彩平衡點,因此在不同光源的供應下使亞歷山大石有其特殊的色彩外觀。(Photo © H.A.Hänni)
接著就論及在光譜色組成的光源下,寶石呈現藍-綠色或紅色。在冷光下,如日光或人工冷光源,亞歷山大石呈現藍-綠色。這段光的波長較短集中在像紫色、藍色和綠色。在暖光源,如白熾燈光下的寶石呈現紅紫色,這段光波縈繞在黃色和紅色。這種色彩變化的不僅是取決於鉻的質量同時也受到晶格排列的影響。由於有兩個不同的鋁元素而可能會被鉻所佔用,這端看Cr3+離子對這兩個位子的配置,顏色變化的表現也是要憑晶體切割來決定振動方向所顯示的顏色變化。評價顏色變化質量最重要的是,要在兩個不同的光源下進行:暖光源以及冷光源。在各大鑑定單位的標準下,具有明顯變色現象的才會被定為亞歷山大石。成份中即使是含有微量鉻元素,若無法顯示出變色現象的,只會被歸類為金綠寶石。
在一本值得一讀的新書(Schmetzer, 2010)中論述到俄羅斯產的亞歷山大石(圖6),可做為進一步的參考。這個原先來自俄羅斯品種的金綠寶石,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授與殊名,進一步的出處來源,有其各方面的可能各有關連性的觀點。
圖6. 一件來自俄羅斯烏拉山Malischewo的亞歷山大石集合體包覆著雲母礦母岩,晶體顯示環狀連晶和凹穴的特徵,樣品的長度大約3公分。(Photo © H.A.Hänni)
斯里蘭卡的亞歷山大石通常帶有內部包裹體,顏色變化從卡其色到棕褐色,很少有例外。產自辛巴威Novello的亞歷山大石通常是偏暗紫色,且顯現較弱的顏色變化。坦桑尼亞Lake Manyara, Tunduru的材料色調較淡,並可能表現出中度至好的變色效果。巴西Hematita所產的色彩飽和度高,藍的主色調能變色至紫色。印度Orissa所產的有些相當具有吸引力。緬甸的亞歷山大石曾被報導過,但筆者至今尚未見到過。
亞歷山大石是一種昂貴的寶石,因此註定是會被仿製或生產合成寶石。助熔劑法合成金綠寶石晶體於1960年代出現在市場上,爾後來自俄羅斯和日本製造的拉晶法也陸續出現在寶石市場。最老式的亞歷山大石仿品,是取凡努爾法合成剛玉在製程中摻入釩。許多遊客在假期間到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旅遊時,常被誤導去買合成亞歷山大石。亞歷山大石的仿品中也出現被確定為摻入鉻元素的合成橄欖石或稀土元素的人工玻璃;會變色的柘榴石也會被誤認為亞歷山大石。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