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9/27 10:31:00瀏覽1866|回應0|推薦0 | |
珠寶世界雜誌 2018年3月
國際鑑定室話 ” 珠璣藏玄機 ” 圖文:SSEF 麥可.欽尼斯基博士,羅倫.卡帝亞博士 編譯:杜雨潔
‘IMPERIAL PEARL NECKLACE’ PROVES TO BE FAKE AND THE PROBLEM OF ‘AGEING’ OF PEARLS BY TREATMENT “皇室珍珠項鍊”做舊仿古的處理問題
鑑定室曾收到一件珍珠項鍊,據稱可追溯至中國皇朝時代(圖1)。 然而,經過測試很快就發現,它實際上是頗新的淡水無核養殖珍珠加工製品,結合一些青金石珠和低淨度的藍寶石,透過人為加色修飾和刻意“舊化處理- aged ”。 由於對此物件假設具一定程度的重要性,我們研究了它的製作細節,從而浮現更多捏造的跡象。項鍊是以合成彈性纖維辮繩所編串,這種線材顯少用於天然珍珠項鍊的編織,當然也不屬用於歷史古物所有(圖2)。 從這些纖維串起的許多細小籽珠seed pearls之間,可找到鑽孔後才染色的明顯痕跡。它們的特徵是鑽孔周圍皆呈深褐色(圖3),這是種眾所周知的人工處理改色特徵。 然而,最重要的是在無核淡水養殖珍珠(直徑7-12.5mm)表面上觀察到的特徵。所有這些珍珠在珠光面上的許多瑕疵處,帶有痕量的褐色染料(圖4)。與小珍珠相反,鑽孔周圍反而沒有人造色素的濃集。基於這些觀察,我們認為這些無核淡水養珠是被刻意損壞並接著加以染色以獲得視覺“老化”效果。這些處理是在珍珠鑽孔穿線之前進行完成的; 我們收到這類做舊處理的珍珠已經不是第一次,這些珍珠被刻意磨損破壞而且染色至某種程度,好模擬歲月的痕跡。 “做舊”處理在古董交易中眾所周知(可參見2009年P. Craddock: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Copies, Fakes and Forgeries:複製、偽造和贗品的科學調查)。目前的案例表明,仔細觀察和分析物件的所有部分(包括鑲嵌),充分了解它的偽造性質是很重要的。
‘HISTORIC’ NECKLACE WITH CULTURED PEARLS 養殖珍珠的“ 古董 ”項鍊
最近收到一件迷人的古典風格項鍊,帶有五個從15到42克拉大小不等的珍珠。由於這件珍珠設計採用封底的鑲嵌,為了檢測 (圖5),我們不得不用丙酮將珍珠卸下。 令人驚訝的是,當取下座台時這些珍珠的身份立即刻揭曉,無需鑑定已暴露了皆為養殖珍珠的答案。這些養殖珍珠每一顆都露出由淡水蚌貝磨成的橢圓形半球珠核,其他部分被珍珠層覆蓋(圖6)。 X射線發光像和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證實珠核屬於淡水蚌貝以及覆蓋的珍珠層為海水珠母來源。 雖然這件古董風格項鍊的主人對這個結果相當失望,但是對於從事鑑定古董物件的寶石學家來說,是有意思的案例。
DATING OF 1000 YEAR OLD PEARLS FROM AN ARCHAEOLOGICAL SHIP WRECK 從考古定年法來看船隻殘骸裡的千年珍珠
多年前SSEF開始研究珍珠的放射性年代測定(radiometric age dating)。 珍珠是透過生物礦化在軟體動物中形成的碳酸鈣(CaCO 3)結核物,含有痕量的碳14(¹⁴C),是碳元素一種具放射性的同位素。 因此,原則上有可能根據放射性碳與穩定碳同位素的比例來計算珍珠的年代,類似於骨質或有機組織或其他考古文物的年齡測定。
2014年,SSEF經由休伯特·巴里(Hubert Bari)博士接收了一小部分珍珠的珍貴樣品,爾後成為卡逹博物館Qatar Museums管理局財產。 這些珍珠是2003年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北部海岸的港口城市井里汶Cirebon,一名印尼的漁在爪哇海裡發現一艘沉船裡的遺物。在印尼漁業部的支持下,發現沉船後兩年內將沉船打撈上岸。不久後即釐清此沉船實際上是公元10世紀的一艘商船,推測應該是超載而浸水沉沒的。打撈物中包括許多中國產的陶瓷(約30萬件)外,還有玻璃器皿、陶瓦、金屬、礦石,以及一些拋光和原礦寶石,小珍珠和一些珠寶物件。
我們與Irka Hajdas博士合作研究,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的離子束物理實驗室,使用超靈敏加速器質譜儀(AMS),隨機選擇其中三顆珍珠來做定年檢測。
從這三顆珍珠的放射性定年測試,年齡皆在970年上下(圖8)。不僅僅從這些珍珠年齡的同質性來對照,更從此船舶殘骸遺物中,主要更基於陶瓷以及這艘古老的商船及其貨物的歷史背景脈絡得以相互驗證;這些珍珠現今是已知最古老的珍珠之一,並且是唯一以放射性定年直接記錄的珍珠,測示結果與沉船中所發現含有標示日期的物品相互對應。例如密封陶瓷罐的日期對應在西元970年,前後誤差值3年;卡達博物館管理局現今擁有此船上一半的珍珠典藏,另一半歸屬印尼政府財產。M. S. Krzemnicki博士 摘要附註:SSEF多年來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離子束物理實驗室密切合作,珍珠定年的研究成果為珍珠業提供了裸珠及珍珠鑲件一個全新的價值概念;定年技術可有效支持古董珠寶的歷史來源等證據,亦可用來防止欺騙案件。例如珍珠作舊處理鑲上具有歷史的首飾座台上,使其看起來比20世紀的養珠還要古老。碳14定年法能應用在判別天然或養殖而成的珍珠,因為軟體動物培養珍珠技術始於20世紀;類似於激光燒蝕質譜儀的痕量元素分析法,珍珠的定年檢測需要微量的取樣,因此不是完全無損的。通過使用加速質譜法(AMS)先進的儀器,只需要提取約0.01克拉(0.002公克)的珍珠層即可進行測試。如果珍珠已鑽孔,採樣可從孔內取得,完全無損外表;自2017年2月以來SSEF開始這項新服務,被公認是能記錄天然珍珠之獨特和代表性的一項技術突破,並進一步保護天然珍珠貿易。
THE FIFTY SHADES OF GOLDEN PEARLS: NEW TREATMENTS 金珠的五十道陰影:新的處理法
黃色至金黃色的養殖珍珠在交易市場具高接受度。最普遍的是以南海金唇貝珍珠牡蠣的大珠母貝(白蝶珍珠蛤Pinctada maxima)來進行養殖有核珍珠。例如在菲律賓的Jewelmer和其他幾個在東南亞的珍珠養殖場,皆採細心培殖和精挑珠母貝來養殖珍珠。 因此,市面上存在相當多樣的顏色處理方法並不令人吃驚,其目的是將珍珠的顏色增強或修改成所需的黃色至金色色調。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們分析了三種新型珍珠處理法,從使用相對單純的不知名的染料染色到更複雜的處理(圖9)。 除了仔細的顯微鏡觀察外,所有處理過的珍珠都採用顯微拉曼光譜,光致發光光譜和紫外-可見-近紅外反射光譜方法進行檢測。其中一粒有核大珠母貝珠狀珍珠(由日本市場提交),具有珍珠經鑽孔後染色濃集於孔洞邊緣處的經典特徵(圖10);還有 “開心果色pistachio” 顏色處理的珍珠是屬於珠母貝Pinctada margaritifera黑蝶真珠蛤(又名黑色南洋珠)的養珠,整體沒有出現類似顏色濃集於某處的徵狀,但就是呈現相當漂亮的金綠色“開心果”色。另外,我們取得了一種處理過的黃色淡水養珠(又稱-愛迪生珍珠Edison Pearls),這款養珠在銷售點皆有良好的披露。M. S. Krzemnicki RESEARCH ON GOLDEN PEARLS 有關金珠的研究
南洋大珠母貝白蝶珍珠蛤Pinctada maxima 能長出白色white、奶油色cream和金色golden的珍珠。這類珍珠主要培殖於澳洲、緬甸、印尼和菲律賓海域;1953年由Nippo Pearls公司Tokuichi Kuribayashi栗林德一設立的澳洲庫利灣Kuri Bay南洋養殖珍珠場,2016年慶祝首次收穫60週年紀念;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南洋珠已成為市場上最受歡迎且昂貴的養殖珍珠之一。目前,主要在緬甸,菲律賓和印尼有金珠的收成。珍珠養殖業者目前針對牡蠣,專注於特定的珠光伴色和珍珠體色為培養目標。2016年2月,羅倫.卡帝亞博士Dr.Laurent Cartier有機會參觀菲律賓巴拉望島Palawan Island一帶的珍珠養殖場,觀察金色南洋珠所需的不同培養技術。提供協助的Jewelmer公司由Jacques Branellec和Manuel Cojuangco於1979年共同創立,旨在生產高端的金色南洋養殖珍珠。 從大珠母貝產出,未經處理的高品質南洋養珠金珠在國際市場上持續稀有且備受追捧。培育如此高質量的養殖珍珠其關乎於許多生態上和技術上的複雜性,這亦是無法向市場提供更多數量的限制因素; 因此,為獲得和模仿這種珍珠的顏色和品質的處理將繼續存在,對這些處理進行調查,親達生產基地和收集可靠的研究樣品相對重要。寶石學研究以及正確的信息傳達依然不可少;此外,SSEF十分積極於珍珠的DNA鑑識,例如這些來自最大珠母貝白蝶珍珠蛤的珍珠。為了南洋養殖珍珠品牌和銷售的存續,此品種之間與具相似顏色的其他物種間,在寶石學層面的區分成為重點。南洋金珠在市場的關注度是必持續上升,珠寶業對此項新資源的接受度高,並體現一個金色未來。Krzemnicki &L.E.Cartier,SSEF
延伸閱讀 http://www.gahk.org/journal/2016/a5.pdf 譯按:黑蝶真珠蛤經常關聯到法屬玻里尼西亞的黑珍珠,該種珠母貝亦能產出吸引人的大顆黃色珍珠。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