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風起-----透過失去而得
2013/10/10 15:52:36瀏覽1859|回應2|推薦29

 

起風了,是什麼樣子的風吹著?

它不是輕風吹拂。時代的風,是喧囂地吹著。

「風立ちぬ」想傳達給這個世代的我們,

無論在什麼艱困的時候,都要試圖生存下去!

 

我看宮崎駿的告別作《風起》,看到一個關於處理「失去」的故事。

 

失去,無有,挫敗,──沒有人喜歡。面對失,不容易;面對預知的「失」,更難。當預知「失」是必然,卻無力改變,無從扭轉,無從抵抗時,何以為之?

 

消極以對,奏起哀歌,懷憂喪志,哭嚎自己即將被審判的失去,崩潰、渙散嗎?宮崎駿拒絕這個選項。積極面對,昂揚高歌,以最強悍的意志力,對抗環境,知其不可而為之,纏鬥到底,爭取翻盤嗎?宮崎駿也拒絕這個選項。

 

面對不可能改變的即將失去,積極,或消極,都太為難。《風起》裡,七十來歲的宮崎駿選擇的應對之道是,全然的覺知,然後全然的生存。

 

全然的覺知,是一種透澈的觀察、領悟與接受。通透的瞭解之後,不迴避,不妄想,知命,接受事實的必然結果。全然的生存,是一種生命力極致的投入,有目的的燃燒。不放棄、純粹、盡情、無保留的奉獻於所求所欲。

 

面對失去的可能,全然覺知,瞭然於心;於是,在預知的有限之內,全然的生存。毫無雜質的、最純粹的追求。最徹底的覺知,最極力的投入,優雅的面對「失」的威脅,演繹「失去」的過程。

 

所以片中主角飛機設計師二郎,覺知戰前日本的貧窮、相對於德國的落後,他清楚看到,作為實力不足的侵略者,日本的必敗;乃至於他的才華,只能用為設計戰機,且必然將毀於戰火中。所有覺知的事實,都非二郎所願,但他靜靜的讓自己接受覺知的一切。然後,全然生存。他反覆嘗試,絞盡腦汁在每個飛機零件與線條上。每每受挫,即藉著想像中的精神導師,提醒自己對飛機與飛行的夢想,來一次又一次燃燒自己,終至完成最後一個工序之後,疲憊至極,一頭昏睡在病重的妻子身旁。

 

片中的女主角,二郎之妻菜穗子,覺知自己療癒無望,在高山療養院中,反覆思量,認清自己必不久於人世的事實,也透澈了自己最後的抉擇。有限的時間中,她獨自下山,和二郎當晚即成婚。兩人用最純粹的愛度過每一天,全然的生存。

 

面對日本戰力的有限,妻子生命的有限,二郎的全然生存是雙重的。埋首設計圖的二郎,一手拿筆,一手握著妻子。然後,一如所料,二郎設計完成的戰機飛上戰場,消失在敵人砲火中的天空;妻子和他共渡短暫的婚姻生活,陪著他完成飛機設計之後,撐著最後一口氣,在離開人世前,離開丈夫,獨自等待自己最後的結束。

 

知道將「失去」,面對將「失去」,然後完成「失去」。就如片中選用的這首,三零年代德文流行曲所說,就只有這一次了,未來,不會再有(Das gibt es nur einmal. Es kommt nicht mehr.)。片中人們在酒後高歌,歡唱這首不斷反覆說著「只有這一次...」的曲子。

 

該懂了宮崎駿了。把他描述為反戰份子,太膚淺;說他反對東京申奧,又太簡化。宮崎駿,愛極他的國家,心痛於日本的脆弱,渴望日本的出人頭地。全然的覺知,讓他透澈看到日本的侷限與諸多短線作為的不足;全然的生存,卻又使他透過他的動畫,致力於表達他所認為正確的日本之道,那該是一個在祥和中,美麗崛起的日本。他知其不可能與有限,但一部部的作品仍不斷的畫出自己的想法與期望。

 

這活脫是個「失」的美學詮釋。一切是悲傷的。悲傷中卻又有著認命之後的全然付出。而最終,有了最完整的過程。矛盾的是,因為清楚的、淋漓盡致的呈現了自己。看似全失,最終卻又全得,好比,二郎在戰後的回想,知道自己在經歷失去的過程中,曾有過最美麗的飛機與最鍾愛的妻子。也好比宮崎駿,看似終未能盼到他所想要的日本,但卻也完成了他所勾勒的日本夢。透過失去而得到。得與失,原來是一體兩面。

 

所以,不是只有消極或積極、退縮或躁進,還有這麼個可以面對、接受現實,卻又無比優雅演繹現實的選項。二郎的飛機,菜穗子的愛情,宮崎駿的日本,你我的台灣,都是。

 

轉貼網路: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652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uey&aid=8963885

 回應文章

彩虹心靈花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3/10/14 10:30

樂觀者在每一場災難看到機遇..

很棒的影片..小故事大智慧讚

謝謝桂子好友分享

祝平安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11 14:41

冷靜面對並檢討為何失去

未嘗不是另一種獲得

桂子(ganguey) 於 2013-10-11 23:53 回覆:

是啊,人往往在為何失去的反思中,得到警惕與省悟

「人生中,所有的『失』,有時候是為了成就另一種『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