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故事3】
佛說:「不僅今天讚歎仁慈孝順,過去無數世中,也常常讚歎的。」諸位比丘對佛說:「世尊,過去世代中供養父母的事是怎樣的?」
佛說:過去迦屍國中,有一座大山,其間有一位迦摩迦仙人,父母年老眼盲。仙人常以好果、鮮花、凈水來供養父母,將他們安置在幽靜安全的地方。他凡有行動,必先告訴父母。這次他告訴父母后便去取水了。此時梵摩達王遊獵,見到有鹿在水邊飲水,彎弓射去,卻射中了迦摩迦。葯箭毒發,他高聲叫道:「一箭射殺三人,何等殘酷啊!」
國王聽到了,即拋下弓箭,來前觀察:「誰這麼說?我聽說這山裡邊有仙人叫迦摩迦,慈仁孝順,供養失明的雙親,世人都稱讚不已。你莫非是迦摩迦嗎?」答道:「我正是。」接着他對王說:「我中箭之苦痛不算什麼,只怕父母年老失明,今後將飢困交加而無人供養了。」王問:「你的盲父母,現在何處?」迦摩迦指點着說:「在那草屋之中。」王於是去到盲父母處。
那時,迦摩迦的父親對母親說:「我眼睛跳,不會是我的孝順兒子有什麼患害吧?」母親說:「我乳房也顫動,莫非我兒子有什麼禍事?」
盲父母聽到國王腳步聲,心生恐怖:「這不是我兒子的聲音,會是誰呢?」王到父母前,招呼行禮。盲父母說:「我們眼睛看不見,是誰在行禮呢啊?」答:「我是迦屍國王。」於是盲父母請王坐下:「我兒子如果在,會以好的花果奉獻。但我兒早上去取水,到現在還沒有等到他回來。」
國王於是哭泣,說詩偈道:
我為斯國王,遊獵於此山。
但欲射禽獸,不覺中害人。
我今舍王位,來事盲父母。
與汝子無異,慎莫生憂苦。
盲父母以偈答道:
我子慈孝順,天上人中無。
王雖見憐憫,何得如我子?
王當見憐憫,願將示子處。
得在兒左右,並命意分足。
於是國王帶了盲父母,來到摩迦身邊。盲父母到了兒子身邊,頓足捶胸哭泣着說:「我兒子仁慈孝順,天下無雙啊!」對着天、地、山、樹、河、池各神說偈道:
釋梵天世王,云何不佐助?
我之孝順子,使見如此苦。
深感我孝子,而速救濟命!
當時天帝的宮殿震動,他以天耳聽到盲父母的哭號之聲,即由天而降,對迦摩迦說:「你對王生了恨心。」答道:「沒有恨心。」天帝說:「誰信你沒有恨心?」答道:「我對國王,如有恨意,毒遍布全身,當即死掉。如我對王沒有恨意,毒箭退出,身瘡全愈。」果如其言,毒箭自行退出,身傷平復如常。
大王非常高興,普命國內,要慈愛孝順。迦摩迦從此更孝順供養父母了。
要知道那時的盲父,就是凈飯王;那時的盲母,就是摩耶夫人;迦摩迦就是我的前身;迦屍國王是舍利弗;天帝即是摩訶迦葉。
【佛學故事4】
摘自《雜寶藏經》
過去釋迦牟尼佛曾在王舍大城,告訴他的比丘弟子們說:「對於父母,即使作很少的供養,都能夠獲得無量的福報,但如果稍微對父母不孝順,同樣也會獲得無量的罪業。」
諸比丘對佛說:「世尊啊,這孝和不孝的罪福報應,具體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世尊說:回憶我過去在很久遠以前,那時在波羅奈國有一位長者子,名叫慈童女。他的父親很早就過世了,錢財也花費盡了。於是他靠出賣勞力打柴為生,每天能夠得到兩個錢,他把這兩個錢全部都供養給他的母親。後來日子慢慢好過了一些,每天能夠賺到四個錢,同樣也全部供養給母親。這樣又漸漸增長,每天能得到八個錢,也供養給母親。他對母親的孝順很多人知道後,大家都很信任他,遠近都來買他的柴,他所賺的錢就更多了,每天能得到十六個錢,也全部都供養給他的母親。
大家見他聰明而且又有福德,就勸他說:「你父親在的時候常常到大海採集寶藏,你現在為什麼不也入大海尋寶呢?」慈童女聽後就問母親說:「我父親在的時候常做什麼行業呢?」母親告訴他:「你父親在的時候,經常入海尋寶。」慈童女向母親說:「我的父親能夠入海尋寶,那我為什麼不能入海尋寶呢?」
母親見孩子孝順仁慈,認為他不會離開自己。就開玩笑說:「你也可以去。」慈童女聽到母親這麼一說,就認為得到了母親的准許,便開始計划著尋找一些願意一同前往的夥伴,準備入海。當慈童女準備好一切,向母親稟白告辭準備要離去的時候。母親對他說:「我只有你這麼一個孩子,除非我死了,我不願意你離開我而入海。」慈童女回答說:「如果當初母親不准許,我不敢打定主意。母親既然已經准許我了,為何又阻攔呢?我希望自己能夠身行立信,因為我已經許諾其他同行的同伴,所以我不可以再留在這裡。」
母親見到孩子意志堅決,於是抱住他的腳痛哭,說道:「你除非等到我死了,怎麼能現在離去呢?」但是慈童女去意已決,掰開母親的手和腳,扯斷了母親數十根頭髮。母親害怕孩子得到不孝的罪報,於是放他離去了。慈童女便與他的那些商賈夥伴們,入海尋寶了。尋到寶島,取得了寶物,便與同伴們準備返回。
返回的時候,道路有兩條,一條是走水道,另一條是走陸路。眾人都說從陸路走,因此一群人就從陸路走。當時國家法令有這樣的規定:如果有盜賊來搶劫,抓住商主,那麼商人的貨物都歸盜賊,如果沒有抓住商主,那麼商主索要時就要把財物歸還。所以慈童女作為一名商主,總是和同伴分開宿營。其他商人起得早,會叫醒他。一次夜間大風,商人們倉卒早起,忘了叫他,這樣慈童女作為商主就落在了後面,也就丟失了同伴,不認識路了。
慈童女就只能一個人走了,不久後見到前面有一座山,於是慈童女爬上了山頂,遠遠看到有一座很明凈的琉璃色的城池。因為很饑渴睏乏,於是慈童女快速向這座城走去。這時城中有四名玉女,手中持如意寶珠,歌舞彈唱,前來迎接。慈童女便在這個城中生活了四萬年,享受無盡的快樂。後來對這種生活自然生出厭離心,便想離開。諸名玉女都說道:「閻浮提的人啊,真是反覆無常,和我們共同生活了四萬年,卻突然捨棄我們說走就走。」
慈童女不理會她們的言語,便繼續向前走,又見到有一座玻璃城,有八名手持如意珠的玉女前來迎接,於是又在這座城中歡愉度日,過了八萬年。慈童女再次厭舍離去。
離開後又到了一座白銀城,城中有十六名玉女,持如意珠,又前來迎接。在城中十六萬年,享受極大的快樂。之後慈童女又棄之離去。又到達一座黃金城,有三十二名玉女,持如意珠,前來迎接,慈童女又與這三十二名玉女快樂生活了三十二萬年,再次厭離而去。
這次黃金城的諸玉女對他說:「你從前所住都是很好的處所,但是從這裡出去以後,便沒有好的住處了,不如你再繼續留下來好了。」慈童女聽了這話後,自認為是諸玉女捨不得他離開,想挽留他而找的借口。他想如果繼續前行一定有更好的地方,於是便毅然離開了黃金城。
向前走着,遠遠地看到一座鐵城,慈童女心中升起疑惑,感覺很奇怪。於是想:外面雖然是鐵,裡面想必極好。便繼續前進,接近鐵城的時候沒有玉女來迎接了,便自己想:看來此城中一定更快樂,所以都沒有空來歡迎我。於是繼續前行,便進入了鐵城。城門關閉之後,看到裡面有一個頭上戴着火輪的人,這人把這個火輪取下,放到了慈童女的頭上,便自己出去了。慈童女這下才知道自己走進了一個地獄城,他問旁邊的獄卒說:「我頭頂的火輪什麼時候可以摘下來呢?」獄卒回答他說:「世間有人,造作同你一樣的罪福。入海采寶,經歷各城,時間也一樣,然後才能代替你,否則這個鐵輪始終不會墜落到地上。」
慈童女問:「我作了什麼福又造了什麼罪呢?」獄卒回答說:「你曾經在閻浮提每天以兩個錢供養母親,所以感得琉璃城同時有四個如意珠以及四名玉女,又在四萬年中享受快樂。因為你以四個錢供養母親,所以感得玻璃城和八個如意珠以及八名玉女,又在八萬年中享受快樂。因為你以八個錢供養母親,所以感得白銀城和十六個如意珠以及十六名玉女,又在十六萬年中享受快樂。因為你以十六個錢供養母親,所以感得黃金城和三十二個如意珠以及三十二名玉女,又在三十二萬年中享受快樂。如此類推,而得福增倍。但是因為你不順母親的意願,扯斷母親的頭髮,所以今天感得頭戴鐵火輪的果報,而且這個鐵火輪不會掉下來,必須要有同樣罪福的人來代替你,才可以解脫這個苦報。」
慈童女又問:「這獄中還有和我同樣受罪的人嗎?」獄卒回答:「有啊,那是百千萬數那麼多。」慈童女聽了這話後,即便想到,我終究是難免這些苦報,但願這一切受苦罪人的罪報都集中到我一個人身上。慈童女剛升起這個念頭,頭上的鐵火輪就掉到地上了。慈童女問獄卒:「你不是說此輪不會墜地,現在怎麼落到地上了呢?」獄卒十分生氣,就用鐵叉重擊慈童女的頭,一下就把慈童女打死了。命終後慈童女往生到了兜率陀天。
世尊告訴比丘們說:「你們知道嗎?其實那時的慈童女就是現在的我。你們一定要知道,如果對於父母做了少許不善,一定會得很大苦報,能對父母即使少作供養,都會獲得無量的福報。我們為人一定要盡心儘力地孝順、奉養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