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产业经济:涂料行业的升级
2012/08/13 13:07:12瀏覽133|回應0|推薦0

产业经济:涂料行业的升级

2012年上半年,全国涂料的产量达543.7万吨,同比增长8.49%,这意味着我国继续保持着涂料生产大国的地位(2011年,中国涂料总产量达1079.5万吨,同比增长16.44%,已近全球3540万吨的1/3;总产值2729.76亿元,同比增长25.6%,销售额已超过全球涂料的1/3)。从1992年首次达到百万吨的生产规模,再到2002年的两百万吨,再到去年的千万吨,可以说涂料行业借助中国经济腾飞的动力,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细化工产品。根据《涂料行业“十二五”规划》,预计涂料产量将保持年均10%的增速,至2015年涂料产量有望达到1200万吨。

不过,具体到民用领域主体的建筑涂料,2011年全国产量达到414万吨,但生产企业众多、集中度低,从产品上看溶剂型涂料(存在着污染环境、浪费能源以及成本高等问题)和聚乙烯醇类涂料各占1/5和2/5左右(与之相比,美日欧发达国家合成树脂涂料的比例已超九成),而国产合成树脂涂料中也是以树脂较少的低端产品较多,这也导致跨国品牌几乎垄断了高端市场。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新兴市场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其中中国和印度两大市场最具潜力,因此跨国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华建筑涂料的投资力度。

而对于约占国内涂料总产量2/3的工业涂料格局而言,国际上由阿克苏诺贝尔、PPG、巴斯夫、杜邦和日本关西占据主导,而国内前五大涂料企业也均为这些企业的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除金力泰(受商用车销售下滑影响,以及受机械、车用和家电零部件行业的景气度下降影响,其上半年业绩略有下降)等少数国产品牌在中端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外,跨国品牌几乎垄断了中高端市场,这也使得国内许多工业涂料企业规模较小(年销售收入仅约1亿元或者不到1亿元,尽管其在细分市场领域中,已成为国产品牌的代表),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规模和竞争实力。

说到企业规模和竞争实力,根据《涂料世界》(Coatings World)杂志的《2012年全球顶级涂料企业排行榜》,阿克苏•诺贝尔以145.77亿美元的销售额继续牢牢占据第一位,其它排名前十的企业依次是PPG、汉高、宣威、杜邦、巴斯夫、威士伯、立帕麦(RPM)、关西和西卡(在大陆市场所熟知的立邦则跌出前10名之列,排名第11位;中国尽管有嘉宝莉、上海涂料、台湾永记造漆和大宝化工这四家企业上榜,但其规模分别仅有3.25亿、2.9亿、2.6亿、1.89亿美元,与销售额均达到十亿以上的前二十名企业差距较大,与达百亿以上的前三名企业差距更大)。其中,排名第一、2011年销售收入达145.77亿美元的荷兰阿克苏•诺贝尔的前身为阿克苏公司,在1994年收购诺贝尔公司的股份后,业务曾经涉及医疗、药物和化工(2001年,阿克苏•诺贝尔销售收入141亿欧元,制药业务就达到40亿欧元),但在2007年出价118亿欧元收购全球排名第五的油漆和涂料制造商帝国化工(ICI),同时在这前后把医疗、黏合剂和电子材料业务等部门出售,以集中于涂料和专业化学品领域。通过收购ICI的“多乐士”品牌等,阿克苏•诺贝尔弥补了工业涂料强、装饰涂料弱的短板,形成了由原来高端专业品牌来威和中高端品牌多乐士搭档的最佳品牌组合,以及B2B经营渠道和B2C经营渠道的整合,成为全球涂料行业的霸主。

尽管规模差距巨大,但阿克苏•诺贝尔的整合做法,仍值得大企业少而中小企业多、产品结构单一且同质化严重、技术落后且产品研发能力较差、大多数国产产品和品牌美誉度不够的国内涂料企业借鉴。纵观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涂料企业的发展历程,都是不断收购、合并和整合的过程,而近年来涂料界的并购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就其在华业务发展而言,尽管由于发展水平不一等原因,一些企业选择通过建立贸易公司或生产基地来扩展其业务(例如立邦先后在上海、廊坊、广州、苏州、重庆、成都、江苏等地成立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在浙江和广东建立工厂,巴斯夫在上海投资树脂工厂,PPG公司在苏州、天津、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分别设立贸易公司或办事处),但外资在华并购的加速进行也是实实在在(例如美国威士伯公司以2.8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80%的股权,德国汉高与国内白乳胶漆领军者西安汉港公司合资组建汉高港化工公司)。就目前我国约1万家涂料生产企业(其中相当大比例的企业是仅有几十人乃至几个人的夫妻工厂)、每年投入科研开发的经费不足销售总额的1%(许多小型企业甚至没有自有技术;与之相比,发达国家的许多涂料企业科研投入达5%以上)的现状而言,面对成本上涨(例如2011年涂料原料乳液系列、钛白粉、化工溶剂、桐油、松香等价格10%-70%的上涨)、洋品牌挤压、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压力、资金链压力大(约八成民族涂料产业毛利率已逼近警戒线以下的10%,而国外涂料企业的净利润却在10%以上)等多方面的现实,整合是必由之路。且不论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等因素,也不论品牌战略,仅仅就产品结构而言,实现由聚乙烯醇类涂料和溶剂型涂料占一半以上的局面,向以水性涂料和粉末涂料为主的转变就是势在必行,否则不仅难以与跨国企业真正地相抗衡,甚至难以达到日趋严格的环境标准。通过整合提升技术水平,再由此开发功能涂料、特种涂料的市场,这是“广告战”和“营销战”背后的底气,更是真正走出利润瓶颈的必由途径。

要实现这种升级,最为基础的仍是理念和行业文化的进步,这是改变在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前过度促销、不重视产品形象和核心价值(比如轻视售前与售后,或者以高价销售非高端产品)等现象的根本。目前,总体上看,国内的涂料企业缺乏长期的技术革新和积累底蕴,所做的研究更多是面向已面世的技术,这种局面必然导致只能被动地以变应变,而缺乏自身的主线,给消费市场留下太随机甚至太投机的印象。如果说国内企业与中国企业在生产能力的差距相对较小、在营销能力上有一定差距的话,那么在研发上与陶氏在上海、PPG公司在广东、罗门哈根在上海、伊士曼在上海建立的研发中心等相比,差距却是实实在在。就跨国涂料企业而言,从其人员结构上看,一般科研开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30-40%;营销及管理人员占30-40%;一线生产人员仅占20%左右。因此,只有扎扎实实地从细分市场做起,一步步地弥补技术积淀上的差距,才是打造可信赖的品牌的固本之策。

(执笔人:黑色新星)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lawala&aid=670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