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1 08:43:51瀏覽2532|回應10|推薦110 | |
早期,台灣各縣市的公園,很多都以中山或中正命名,也許是緬懷對歷史有功的先人,才讓各縣市都有同名的公園,但是各個公園名稱相同卻常常產生困擾,因此,大多數人習慣以當地名稱為名,如屏東的中山公園亦稱屏東公園,而台中的中山公園亦稱台中公園。 台中市的中山公園於日據時代興建,除了台中市的地標湖心亭為市定古蹟外,公園裡還有多項古蹟。 吳鸞旂公館的更樓 更樓又稱鼓樓,也是譙樓的俗稱,是用為遠眺守望,並敲鑼擊鼓報時刻,所以有更樓的稱呼。台中公園裡的更樓是台灣府城建城總理吳鸞旂公館內的更樓。清光緒1889年,仕紳吳鸞旂建公館於新莊子(今東區大智路30號一帶),此更樓原為吳鸞旂公館之正門門樓。 更樓旁的獅子表情豐富栩栩如生,後方則是孔子像。 孔子像是於1973年當時政府為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由台中與日本的獅子會共同捐贈的。孔子紀念像所在地,之前是日治時代的台中神社,台中神社在1942年遷建到新高町水源地公園內(今台中忠烈祠與孔廟),升格為國幣小社,原台中公園內的縣社台中神社主體戰後被拆,1973年,由台中與日本的獅子會捐贈孔子像立於兒玉源太郎基座上。(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放送頭 此播音台為台中放送局所興建,1935年於公園內建造的廣播擴音台,一般都叫它「放送頭」。台灣光復後,由中國廣播公司台中廣播電台接收,一直到1960年代才停用。台灣目前只剩兩座放送頭,一個在台北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另一個就是台中公園內的放送頭。 ↑北門城明遠樓 台中公園內有兩座望月亭,分別是清光緒時期的北門城明遠樓,以及戰後建於砲台山上的望月亭。 日治時期,台中因實施「市區改正」計畫,拆除了大部分的城垣城樓,還有清朝時期官署建築,大北門上層的明遠樓是當時被留下建築。1903年台中公園落成,當時台灣地方士紳請願留城門作為紀念,於是將門樓移到公園內的砲台山旁現址。最初名為「觀月亭」,1948年整修後改名為「望月亭」。亭中的「曲奏迎神」匾額,是台灣知縣黃承乙於1891年所題,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為台中公園最久歷史的一個紀念物。(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望月樓 砲台山上望月亭:位於砲台山山頂處,台灣光復後1948年興建。 砲台山望月亭後方還有個抗日勝利紀念碑,紀念碑旁的老樹是從南洋移植爪哇銀合歡樹,當時一共移植兩棵爪哇銀合歡樹,一棵在砲台山上抗日碑旁,已經有百年歷史;另一棵原在入口處附近網球場旁,已經枯死。 爪哇銀合歡老樹,樹根糾纏。 來台中公園尋古思幽,還有老樹林立,是炎夏乘涼休閒遊憩好去處,若來到台中公園,不要忘了也要看看老樹的表情,或許還可以和它們對談一番。 ↑↓翠盧莉 ↑↓蓮花 交通資訊 公車: 台中客運:6、8、9、14、15、16、35、41、57、70、71、82、88、100、131、132、146 仁友客運:1、21、25、29、31、105 統聯客運:50、56、59、61、73、83、86、87 豐原客運:55、270、271、276、277 開車: 從中山高速公路中港交流道下,延中港路往車站方向行駛,至中正路與自由路交叉口左轉,行至公園路時即可看到台中公園。 中台灣景點:台中公園 攝影:椰子樹/文:椰子樹 本文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