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間天使‧好人好事
2008/03/18 21:02:55瀏覽21570|回應28|推薦23

 

前陣子看新聞時﹐看到幾則屬於「好人好事」的溫馨小故事。

故事的主角﹐和你我一樣﹐都是平凡人﹐但他們所做的事﹐卻一點都不平凡。

而這樣的一些人﹐就是所謂的「人間天使」﹐

而他們所做的事﹐也絕對能讓一些偽善者在他們面前黯然失色。

以下﹐就是這些「人間天使」的故事 ——

 

《 負債百萬 葉榮銘天天請窮人吃飯 》

【記者洪敬浤】署立台中醫院員工餐廳老闆葉榮銘,儘管負債近百萬,仍天天請窮人吃飯。不論外籍看護工、手頭緊的病人或路倒街友,有錢沒錢先吃飽再說,等於每周捐千元作公益。

葉榮銘說:「見人沒飯吃,我的心會酸,大概上輩子是餓死的,這輩子才來布施!」

葉榮銘隨身攜帶百元紙鈔,看到乞丐或賣口香糖的輪椅族,他會掏出100元,請對方吃飯,他數不清送錢給多少人了,大概每周有上千元吧。

52歲葉榮銘是南投縣鹿谷人,年輕時開設皮革工廠,曾每月淨賺20萬,還在台北市東區買房地產。

後來景氣變差,負債300多萬元,只好回故鄉開餐館,5年多前接手台中醫院員工餐廳。

餐廳供應自助餐、便當、水餃與麵食,物美價廉,雞腿飯搭配四樣配菜,只賣55元;即使菜價、物價飛漲,價錢仍比外面便宜。

葉榮銘說,父母都擅長烹飪,他耳濡目染,不只愛煮菜,更愛看人吃;只要聽見、看見院內有人沒飯吃,他會包個豐盛便當,把對方餵飽。

有名院內工作的單親媽媽,撫養兩個孩子,每月扣除房租、水電費,薪水所剩無幾。他每天請這位單親媽媽吃飯,還免費打包給孩子吃。

這名41歲的單親媽媽說,九月兩個孩子開學,她繳完學費後,幾乎沒錢吃飯了,也不好意思再去麻煩葉老闆。

但他熱情地說:「既然沒錢吃飯,更要常常來,包給孩子吃。」他的慷慨讓她感動得掉淚,「竟然有這麼好的人」。

有名外籍看護工每周一、三、五,陪阿嬤雇主洗腎,她得幫忙買便當,自己卻沒得吃。葉榮銘知道了,每次都煮碗大分量的排骨酥麵或雞腿便當給她。資深護理人員說,只要隨口提到沒錢吃飯的患者,不一會兒,葉氏愛心便當馬上送到,簡直「有求必應」。

葉榮銘說,儘管債務還剩近百萬,但收入穩定,可以分期還,但窮人沒飯吃,餓肚子可不行,不管有錢沒錢,進了餐廳吃飽再說吧。

【聯合報 2008/02/25】

 

《 小兒麻痺志工 送餐妻相隨 》

【記者彭志光苗栗報導】苗栗縣三灣鄉民鍾福明雖然患有小兒麻痺、行動不便,但他將幼時生父舐犢的情感化成大愛,4年前與妻子蘇幼敏投身協和慈善基金會送餐志工行列,夫婦倆騎著機車、風雨無阻,奔波服務鄉內獨居老人。

50歲的鍾福明出生於南庄鄉南富村,兩歲時因小兒麻痺而行動不便,父母對他更加疼愛;鍾福明的生父在他10歲時病逝,頓失慈父的關愛,年幼的鍾福明久久無法釋懷。

鍾福明說,生父過世後,經濟重擔落在母親身上,在他12歲時,母親改嫁當時在三灣鄉辦報的繼父鍾萍,他高中畢業之後,也繼承父業。

93年,從事獨居老人關懷公益的協和慈善基金會,打算增闢三灣、南庄鄉的老人送餐路線,鍾福明主動透過鄉公所媒介成為送餐志工,快樂服務至今已3年多。

鍾福明謙虛地說,「我對三灣地區的大街小巷都非常熟悉,沒什麼啦!」他每天在派報工作結束後稍做休息,就趕往基金會領取餐盒,再火速送往分散鄉內各村的14名獨居老人家中,最遠的一戶還深入三灣鄉下林坪山區,來回車程需半小時,蘇幼敏體貼夫婿行動不便,經常陪同送餐,夫妻倆鶼鰈情深。

「能幫多少、就幫多少」!鍾福明說,他只是個小區域的派報業者,雖然無力在物質上幫助獨居長者,但願意在行動上為獨居長者盡一份棉薄之力。

【自由時報  2008/02/26】

 

《 免費提供學童早餐 愛心夫婦默默行善 》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南投市八卦山上有對愛心夫婦,十年來免費提供早餐或午餐,給國中小無力付費的學童,學童以「愛心伯仔」及「愛心伯母」稱呼。

南投市鳳鳴山區鳳鳴國中、西嶺國小及市立鳳鳴托兒所毗鄰,惟方圓二公里迄今無小吃店,年逾五旬的林聰仁及藍秋香夫婦,深恐學童沒吃早餐及午餐,在八十三年間考上廚師執照開始經營早餐店,快餐車以賣早餐為主,並向他人承租店面,假日時搖身變成小吃店。

以師長代付助貧童

目前原物料飆漲,但林聰仁夫婦所賣的東西均維持在二十元以下,種類超過四十種,有些學童家境困難,沒錢吃早餐,夫婦倆總以「師長代預付了」等各種理由,避免傷及學童自尊心,有的學童就這樣從幼稚園一直吃到讀國中,夫婦倆也不以為意,默默為學童付出。

鳳鳴國中教導主任蔡永祥說,最令師生印象深刻的是,「愛心伯仔」去年因女兒結婚,深恐學童沒早餐吃,竟然準備十多條吐司及果醬送到學校;今年元月間,有名國中畢業且已婚的媽媽帶著孩子前往吃早餐,並打探當初吃早餐積欠的錢是那個師長代付,獲知是「愛心伯仔」夫婦長期協助下,感動地紅著眼眶。

林聰仁夫婦說,當初因鳳鳴國中教導主任蔡永祥一句話,「學校附近無早餐店,沒吃早餐的學童餓著肚子上課」,決定捨下原先的園藝工作賣起早餐,起初親友笑巷他們傻,但看到學童早餐吃的開心,有頓溫飽,則是夫婦倆最大的成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自由時報  2008/03/19】

 

愛心早餐 業者送進校園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何厝國小原本有十餘名弱勢學童沒吃早餐就上學,精神不濟,校外麵包及早餐店業者張進樹、何奕廷得知後,主動提供免費早餐,每天上午送來各式麵包及中式早點,讓學生選擇,雖然原物料成本不斷上升,但兩人都說只是盡一點棉薄心意。

何厝國小校長何志平指出,學校弱勢學生的午餐除政府補助,民間慈善團體也會協助,但鮮少人注意到弱勢學童其實連早餐都沒吃,有老師發現學生一大早精神不佳,說起話來都沒元氣,詢問後得知學童根本難得吃早餐,不少老師都會帶來小餅乾讓學生充飢。

去年九月,學校附近的麵包店業者張進樹聽說有學童吃不起早餐餓肚子後,主動跟校方表示要免費供應弱勢及清寒學童的早餐,不限人數,讓校方又驚又喜。

經營中式早點的業者何奕廷聽說有人提供愛心早餐的消息,也跟校方聯繫表示要共襄盛舉,愛的力量擴散讓校方感動不已。

尤其兩人極為貼心,知道天天吃一樣的東西學童一定會膩,因而每天變化早餐樣式,西式的除了麵包還有三明治、蛋糕,中式的荷包蛋加熱狗腸、炒麵、碗粿、蘿蔔糕等,再加上豆漿、米漿,讓學童每天早上都能吃飽又吃好。

更難得的,何奕廷自備環保餐具,每天把早餐分裝好,免費提供學生使用,下午再收回家洗乾淨,不讓學生麻煩,既行善又教學童環保。

目前原物料連番上漲,兩人承受不少的經營壓力,但還是樂此不疲,張進樹說,行有餘力能助人真的是福氣,不足掛齒;何奕廷也說,大家都不好過,有客人以前一大早來吃早餐,最近則十一點多才來,原來是吃一餐抵二餐,因此,能盡棉薄心意他感覺很開心。

【自由時報  2008/03/20】

 

◎ 延伸閱讀 ——

人間天使白芳禮爺爺

行善的最好時機? (by 張念慈)

你會是別人的長腿叔叔嗎? (by 張念慈)

小茆,一路好走! (by 亮)

 

 

而人間如果有天使﹐當然也會有魔鬼﹐

以下﹐就是一則讓人看了感到義憤填膺的新聞 ——

 

《 為子爭寵 繼母2度農藥毒殺繼子 》

【聯合報╱記者葉英豪/桃園縣報導】桃園縣周姓婦人認為丈夫和婆婆偏愛前妻所生兒子,擔心自己親生子失寵,下毒謀殺繼子失敗,竟在繼子出院當天再度下毒,並將醫院送驗尿液掉包,以防驗出毒物;幸醫院保留了一分,才揭穿她爭寵兩度殺人的內幕。

桃園地檢署昨天依殺人未遂等罪,將廿七歲的周女提起公訴,並從重具體求刑廿五年。刑度之重,在一般殺人未遂案中少見。

檢察官梁光宗說,周女犯案後毫無悔意,一再強辯是慈母;見繼子兩度送醫垂死,仍無動於衷,還嫁禍中毒是醫療疏失,「刁頑至極」,為懲刁頑才求重刑。

檢方調查,周女六年前和慘遭毒害的男童父親劉姓男子同居,兩年前懷孕生下兒子。周女一直等到去年劉與前妻離異後,才與劉完成結婚手續,並在桃園市婆婆經營的飲食店當會計。

婚後周女認為丈夫與婆婆偏愛前妻所生六歲兒子,從此對繼子懷恨在心;但在家或公開場合卻表現一副慈母模樣,不時關懷繼子生活和課業,私下卻痛罵繼子為「垃圾」、「廢物」。

去年七月廿六日,周女接繼子回家時,趁無人注意,到廚房偷取含有神經劇毒的農藥,摻入繼子所喝飲料,造成繼子中毒,婆婆發現趕緊送醫。

壢新醫院發現男童命危,轉送林口長庚醫院,長庚抽血發現男童疑似有機磷中毒,先打解毒劑,將男童尿液送驗。周女擔心下毒曝光,翌日佯裝關切,主動表明願代寄到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檢驗。

醫院不疑有詐,周女取得尿液後,拿到廁所倒掉,換成自己尿液送驗,事後周女再佯稱是醫院加護病房護士,數度打電話到毒物試驗所詢問結果,確認「移花接木」的尿液沒有毒物反應。

被害男童直到八月九日出院,當天中午由家人帶到廟裡拜拜還願,同行的周女趁繼子中午用餐,又在粥裡下毒,致剛出院的繼子毒發瀕死,緊急被送回林口長庚。

長庚兒童醫院兒科加護病房主任夏紹軒和醫師洪東榮,認為男童二度中毒有蹊蹺,將男童尿液送驗時,刻意保留一分由院方自行送驗,另一分仍交主動出面的周女代送。

檢驗報告出來,周女所送尿液完全沒有中毒反應,院方送驗尿液則有直接食用神經劇毒農藥。院方通報桃園檢方追查,並嚴禁男童食用周女送的食物;周女反咬院方,二次中毒是醫療疏失。

直到今年元月,檢察官到男童家中搜索,當場查扣相關農藥,傳周女調查;她才承認懷恨繼子下毒,檢方聲押獲准後,周女在之後調查中,都翻供否認下毒。法院昨天裁定繼續羈押。

【2008/03/06 聯合報】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yjen&aid=1644031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1 13:27 【udn】 我還找到這個網頁!故事 街貓 天使 家貓比價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8/15 14:35
    
✽ 貓 ✽(fyjen) 於 2010-08-15 14:36 回覆:

大陸『斷臂琴王』 用腳彈琴感動觀眾

據臺灣TVBS報道,在大陸現在最紅的選秀節目《中國達人秀》中,出現了一位沒有雙臂,用腳彈鋼琴的選手劉偉。劉偉用他精湛的琴藝,加上特殊遭遇,感動現場所有評審以及觀眾。

劉偉說:『我覺得在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嘛趕緊死,要嘛精采地活著,沒有人規定鋼琴一定要用手彈。』

報道說,坐在特制的高腳座椅上,被稱為斷臂琴王的劉偉,專注的神情,讓所有人沈浸在他的琴聲當中,包含評審在內,所有人起立鼓掌。

因為小時候遭到電擊,從此失去了雙臂,在他19歲那年,他開始學用腳彈鋼琴,而苦學的成果,讓大家驚艷。劉偉:『可能對腳來說,最靈活的是大拇指,但是大拇趾的寬度要寬於鋼琴兩個鍵之間的寬度,所以按下去都會連音。』 

就是這樣鍥而不捨,他終於成功站在舞臺上,接受大家的喝采。

【中國新聞網 2010-08-10】

 

中國斷臂琴王 雙腳彈奏感動人 

中國北京一名年輕人自幼失去雙臂,所以別人是雙手萬能,他是雙腳萬能,不但日常生活完全自己打理,甚至還會彈鋼琴,獲邀參加電視選秀節目,一炮而紅。

別人是用雙手彈琴,但劉偉卻是靠著雙腳彈琴。失去雙臂的劉偉參加電視選秀節目,展現與眾不同的琴藝,不但評審為之動容,全場觀眾也紛紛起立,報以熱烈的掌聲。現年二十三歲的劉偉,十歲那年不幸遭到高壓電擊中,失去雙臂。但靠著驚人的毅力,劉偉開創自己雙腳萬能的生活,不但可以用腳掌上網打電動,連穿衣服都難不倒他。

只見劉偉坐在床上彎腰低頭,藉著兩隻腳掌的協助,照樣把T恤套進頭上,穿在身上。甚至一隻腳跨在臉盆上,以金雞獨立的姿勢獨自完成刷牙洗臉。至於三餐,劉偉照樣靠著雙腳,拿筷子吃飯喝湯,完全不假他人之手。

為了挑戰自我,劉偉十九歲開始學彈鋼琴,還克服腳趾的先天限制,獨創特殊的趾法。無臂鋼琴達人劉偉,每天花七個小時練琴,一年的時間就練出一身好琴藝,因此參加選秀節目,挑戰自我,以鼓勵更多的身障人士。

【華視新聞 2010/08/10】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用腳飛翔的女孩
2010/08/15 14:27

蓮娜瑪莉亞,1968年出生於瑞典,一出生時即沒有雙臂,左腿只有右腿的一半長。

但她3歲開始學游泳,4歲開始拿針刺繡,5歲時完成了第一幅十字繡作品,並開始學裁縫,中學時縫製了第一件洋裝。15歲進入瑞典游泳國家代表隊,18歲參加世界冠軍盃比賽,打破世界紀錄,並且以蝶式勇奪多面金牌。19歲拿到汽車駕照,喜歡和朋友駕車出遊。音樂更是她的最愛,進入大學專攻音樂後,成為全球知名演唱家,榮獲瑞典皇后個別接見,在全球共發行了8張CD專輯,舉世聞名。

沒有了雙手,生活必定遇到許多困難,蓮娜瑪莉亞在生活上的大小事務均能自理,她獨立、自信,用腳完成所有手能做的事─用腳打字、拿筷子、開車、彈鋼琴……,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她都一一辦到了,蓮娜瑪莉亞說:「生活中沒有任何讓我沮喪的事,我花了很多時間學走路、穿衣服,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困難的事。」 「我從不為自己的身體殘障而苦惱,因為人生原本需要許多妥協。因為,生活的重心是我們和週遭人事物的關係、愛和感覺。」蓮娜瑪莉亞有十足的理由可以抱怨,但她卻說:「人生中有許多事情可以抱怨,但也有很多事情值得感恩。」她從不抱怨沒有手,反而坦然的說:「我不需要手,因為人生的快樂並不在於有沒有手,而是生活中有沒有愛。」

蓮娜瑪莉亞說:「父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她的父母用心的培養其成長。蓮娜的父親坦承:「當獲知蓮娜是一個重度的殘障者,內心有很深的挫折感,甚至不願告訴別人他有小孩。只有不斷的向上帝禱告,求祂幫助。」蓮娜的母親說:「遇到困難時只有迫切的禱告,禱告的力量很大,可以幫助我們度過困難和痛苦。」蓮娜和先生畢倫,在遇到生活上種種的習慣、見解不同時,唯一能做的也是只有禱告。信仰的力量,是他們遇困難時的支柱。

生命中必定有許多困境與橫逆,若自怨自艾,必定苦上加苦,若勇敢面對,痛苦可以成為我們成長的良機,轉變心念,換個角度想,生命必能海闊天空。

蓮娜瑪莉亞,一出生時即沒有雙手,左腿只有右腿的一半長,生命中的種種磨難,增長她的意志力,鍛鍊她的心志,使得她心存感恩,並以生命經驗幫助許多處於生命邊緣的人,她雖是重度的殘障者,卻是心靈上的巨人。

(資料來源:http://life.edu.tw/data/plan/091/H54200-0000006/index.html )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6/22 11:21

 

✽ 貓 ✽(fyjen) 於 2010-06-22 11:21 回覆:

賣菜阿桑捐款千萬 列富比世善心榜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台東市報導】在台東市賣菜48年的陳樹菊,賺蠅頭小利,行善卻毫不吝嗇,30年來捐款近千萬元;陳樹菊的善行獲富比世雜誌肯定,與全球媒體大亨梅鐸一百零一歲母親伊麗莎白‧梅鐸,同列亞太地區年度48位傑出善心人士。

路透報導此一新聞時,特別指出,48人中,陳樹菊的事蹟最打動人心。

得知獲獎,陳樹菊第一反應是:「我不知道得什麼獎?你們(媒體)不要亂講,我沒有參加什麼比賽,哎喲!我也沒有捐很多錢。」

六十一歲的陳樹菊,國小畢業那一年,母親難產死亡;她13歲起接下母親的菜攤,幫父親拉拔四個弟弟及兩個妹妹,至今未婚。

她在中央市場賣菜,前四十年除夕以外全年無休,七年前爆發SARS,市公所每月消毒市場一次,她才「被迫」月休一天,自嘲「SARS後,一年休13天,比較好命」。

陳樹菊將賣菜賺的五塊、十塊積攢下來,除固定認養基督教阿尼色弗三名院童,近十年捐贈佛光山學院、母校仁愛國小各一百萬元;九年前又捐四百五十萬元協助仁愛國小建圖書館,也不定期捐款給慈濟等慈善團體。去年她向友人透露,計畫今年再捐千萬,獎勵台東清寒學生,她說:「一個人,留那麼多錢給誰?」

陳樹菊的故事,本報在九十年一月率先報導,之後陸續有媒體跟進,引起富比世(Forbes)雜誌台北分公司注意,向富比世總部提報。

仁愛國小教師李國榮說,整個過程陳樹菊毫不知情;台東縣長黃健庭昨晚派人致意,張貼「台東之光」紅榜祝賀。

亞洲富比世(Forbes Asia)第三年進行這項評選,編輯委員柯比希(John Koppisch)表示:「獲選者不一定是大手筆的捐款人,相反地,我們試著凸顯各有特色的慷慨人士。」明星成龍、籃球巨星姚明都獲選。

【2010/03/06 聯合報】

 

人間天使 —— 陳樹菊

台東市六十一歲女菜販陳樹菊近卅年來默默捐款行善近千萬元,獲得富比世雜誌肯定,與國際媒體大亨梅鐸高齡一百零一歲母親伊麗莎白‧梅鐸同列亞太地區今年四十八位傑出善心人士之一。得知獲獎,陳樹菊謙虛表示,「只是盡自己能力,做該做的事」。

富比世(Forbes)雜誌今年是第三年針對亞太地區慈善「英雄人物」進行評選,入選條件未必是鉅額捐款行善;陳樹菊入選亞洲傑出善心人士,是富比世台北分公司根據台灣媒體昔日報導,主動要求台東市仁愛國小提供她的個人行善資料,向富比世總部提報。民國九十年一月十二本報即率先獨家披露陳樹菊善行,隨後國內各媒體爭相報導陳樹菊行善的故事。

仁愛國小教師李國榮說,整個過程,陳樹菊毫不知情。三月五日路透社發布消息,指陳樹菊與國際媒體大亨梅鐸母親伊麗莎白‧梅鐸同獲富比世雜誌評選為今年亞太地區傑出善心人士,另香港動作明星成龍、中國籃球巨星姚明也因長期關心公益,善心一樣受到肯定。

得知獲獎,陳樹菊淡淡的說,「我只是經營小小的路邊攤販,不算什麼,我不知道得什麼獎?你們(媒體)不要亂講,我也沒有去參加什麼比賽,得什麼獎?哎喲!我也沒有捐很多錢,真的不算什麼啦。」

眼見聞訊而來的媒體記者愈來愈多,陳樹菊難為情的笑說:「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講,我只是有能力,就做些自己認為得該做的事,你們這樣都來跑問這問那,喔…我壓力很大,生意都不要做了,好了啦,拜託啦,你們不要拍,不要再寫了啦。」

再問她未來還有什麼心願?陳樹菊表示,「還沒做的事,我不要講啦,講了,做不到,怎麼辦?」

陳樹菊在台東市中央市場賣菜四十八年,前四十年,她幾乎全年無休,直到七年前國內爆發SARS疫情,市公所開始每月消毒中央市場一次,消毒那天,氣味難聞,她被迫休息,她自嘲「SARS之後,她一年休息十三天,有比較好命」。

陳樹菊小時家境清寒,仁愛國小畢業那年,她母親待產,卻因拿不出保證金,跑了幾家醫院、診所都被拒收,最後難產,一屍兩命,為協助父親賺錢養家,她放棄升學,接下她母親留下的菜攤賣菜,幫她父親拉拔四個弟弟及兩個妹妹。

少女時期坎坷的際遇,她一度對社會充滿怨恨,直到接觸宗教,她不再懷恨。

從十三歲開始,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在農曆大年初一休息一天,她天天到市場賣菜,颱風天也不休息,且每天凌晨三點就到果菜市場批貨開始忙到晚上八點才休息。她說,由於每天走的路固定且很少出門,至今在台東市區她還會迷路。

自認命苦,卻很認命的陳樹菊,為了扶養六個弟妹與奉養父親,早年曾有不少人試圖媒介婚姻,都被她拒絕;至今未婚的她,生活簡單,經常中午就在菜市場裡,隨便買個四、五十元的便當果腹,晚上回家,因隔天一早就得起床工作,洗完澡只想早點睡,於是天天以泡麵或餅乾、水果充飢,一天花費不到百元。

隨著弟妹長大,陳樹菊將辛苦賣菜賺的蠅頭小利、五塊、十塊積攢下來,她除了固定認養基督教阿尼色弗三名院童,近十年來陸續捐贈佛光山學院、母校仁愛國小仁愛基金各一百萬元,九年前捐四百五十萬元協助仁愛國小建圖書館,之外,她也不定期不定額捐款給慈濟或其他慈善團體,累計已捐款近千萬元行善。

去年她曾向友人透露,計畫今年再捐出一千萬元成立基金會,獎勵台東縣內的清寒學生求學,她說,自己一個人,那天兩腿一伸,留下那麼多錢,給誰用?

【聯合報 2010/03/16】

 

馬總統:陳樹菊是台灣愛心大使

【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2日電】「幫助人的那種快樂,沒辦法形容」,台東賣菜阿嬤陳樹菊今天和總統馬英九分享助人心情,說這是她花了50年才實現的心願。總統推崇陳樹菊是台灣愛心大使,台灣因此而加分。

今年61歲的陳樹菊,未婚,13歲開始在台東市中央市場賣菜,辛苦掙得錢全部捐給學校興建圖書館以及幫助窮人,她的義行今年3月獲選「富比世亞太善心榜」,接著又獲選美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英雄榜」。

不過,陳樹菊原因為沒有護照,可能無法赴美受獎,馬總統得知後指示外交部全力協助,並說相關費用必要時可使用國務機要費。

陳樹菊上午接獲馬總統電話後,答應前往美國受獎,下午先到外交部領事事務局趕辦護照,明天上午將到美國在台協會(AIT)申請美國簽證,傍晚再於台東縣政府女性人員陪同下,前往紐約。

陳樹菊下午到總統府見馬總統,全程「謝謝」、「歹勢」說不停,神情也很靦腆,直說「頭一次來這,很緊張欸」、「我是認為沒有什麼,這樣子很多人,我很不自在」。馬總統則熱情回應,先緊握陳樹菊的手,還在合照時輕搭陳樹菊的肩,問她會不會緊張。

陳樹菊說,這是從小的心願,但花了50年才實現。幫助人的那種快樂,沒辦法形容,「有一種快樂,不知道從哪裡發出來,我有這樣的感覺,每次幫忙人家,就會覺得很開心,那晚就會很好睡,這種感覺好像從來沒碰到,幫助人很快樂」。

馬總統以台語說,「看到妳的故事,非常的感動」,妳是台灣的愛心大使,是台灣的光榮,可以讓全世界都了解台灣人很有愛心,這是很好的事情,台灣會因為這樣而加分。

馬總統認為,陳樹菊的偉大就在於很單純的信念,「錢就是要給有需要的人用」。雖然在陳樹菊看來這是件小事情,但這可能會成為這些小朋友一生中的貴人。有這樣的事情,政府一定要表揚,讓別人知道這種價值是大家應該共同追求與學習。

陳樹菊幾十年來的生活範圍就是菜攤與住家之間,大概只有50公尺。馬總統說,這次菜攤休息至少要4、、5天,鼓勵陳樹菊去紐約逛一逛,去看看世界。

陪同的台東縣長黃健庭向總統表示,還好馬總統早上有打電話,陳樹菊才沒變卦。黃健庭跟陳樹菊說,「總統都講了喔,妳再不去我會沒面子」。

【中央社 2010/05/02】

 

陳樹菊善行 李安撰文讚「了不起」

台灣之光再度躍上國際舞台。「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台東菜販陳樹菊獨到的金錢觀,多年來不吝捐輸千萬元,獲選美國時代雜誌(TIME)百大英雄榜,不僅被馬英九總統封為「台灣的愛心大使」,國際知名的台灣導演李安也為她撰文讚揚。

台東縣賣菜的小販陳樹菊,雖收入微薄,卻陸陸續續捐了1000萬元,榮登時代雜誌(TIME)百大英雄榜。根據中央社報導,時代雜誌依照慣例,會情商國際知名人士替每位受獎同胞撰寫簡介,而替陳女士執筆的,正是台灣大導演李安。

李安首先在時代雜誌上介紹了61歲的陳女士是台東縣菜飯,儘管收入小康,前前後後卻捐出了台幣近1000萬元,幫助孩童基金會、協助母校興建圖書館,還贊助她領養3個小孩的台東一間育幼院。

李安認為,陳女士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不在於她的卓越非凡,而是她的樸實和樂善好施。李安特別引述陳女士對記者的談話:「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讓全球都了解陳女士的價值觀。

對於一夕成名,李安說陳女士並未陶醉在名氣之中,反而揮揮手,似乎不願多談,或許這讓她的生活帶來困擾,「這沒什麼好說的,因為我又不是在參加什麼比賽,我沒有真的捐很多啦。」

李安說,陳女士打算拿出資金,在教育、生計和醫藥費上協助窮人。李安文末盛讚陳女士的善行「了不起」,而在她餽贈的東西中,她所樹立的典範最為寶貴。

【Newtalk 2010.05.02】

 

陳樹菊 獲一等教育文化獎章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只有國小畢業的台東菜販陳樹菊,因愛心助學,昨天獲教育部頒發「一等教育文化獎章」。陳樹菊的善行也具感染力,昨天宣布將成立基金會,幫助沒錢就醫、就學的人,立刻募到了一百一十萬元。

陳樹菊昨天趁北上到榮總看病之便,戴著馬英九總統送的國旗徽章、手表,到教育部接受表揚,並接受補教慈善會捐給她基金會的第一筆捐款五十萬元。

教育部過去曾頒過十七枚一等教育文化獎章,得獎者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已故物理學家吳大猷及經濟學家李國鼎等,陳樹菊是唯一國小學歷的得獎者。她說,「我書沒念很多,國小還差一點畢不了業,今天能來教育部,心裡真的很歡喜。」

至於成立基金會的宗旨,她表示,第一是要幫助生病沒錢看醫生的人,「我家就有兩個人(媽媽與弟弟),因生病沒有保證金耽誤了。」其次要幫助因沒錢無法升學的學生,且以台東的學子為優先。

但陳樹菊說自己能力有限,要慢慢存錢,立即就有補教慈善會表示願意率先捐出五十萬,教育部次長林聰明也以自己及夫人名義各捐五萬元。教育部長吳清基在為口中的「阿菊姐」別上獎章後,也表示要捐十萬元。在場的補教業者隨即加碼,捐款很快累積到一百一十萬元,已達目標一千萬元的一成以上。

吳清基說,陳樹菊是「小市民大善行」的表率,已有多家教科書出版業者計畫把陳樹菊的故事編進國小及國中教科書,作為學生學習的典範標竿。

陳樹菊計畫在本周成立基金會籌備處,但因尚未立案,無法公開募款,民眾有意捐款可洽詢台東縣仁愛國小老師李國榮,電話(○八九)三二二○七一轉二五三。

教育部昨天也發表委託世新民調中心進行的「日行一善」民調,顯示十六至廿九歲的年輕族群雖有行善的意願,但實際表現出的善行卻較少,如分擔家務、參與社區公益活動比率,都比青壯年族群低。

【2010/06/22 聯合報】

 

日行一善 陳樹菊獲一等文化獎章

【台灣醒報記者楊懿報導】久違了的陳樹菊女士今(21日)出現在教育部頒獎典禮上,衣著不改樸實,身穿黑上衣搭配白外套,再加上一慣的白色球鞋,陳樹菊在接獲教育部長吳清基頒發的一等教育文化獎章獎章時,只是低頭不語,靦腆微笑,現場鎂光燈齊閃,捕捉陳樹菊的畫面。

為善從你我做起,教育部為推動「日行一善」,現場請來甫獲「美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的愛心菜販陳樹菊女士,藉由陳樹菊行善的故事,來啟發社會大眾,共同推動「小市民、大行善」。

陳樹菊謙虛並簡短的說:「我只是一個賣菜的小市民,真不好意思被這樣報導,以我一個人的人力很有限,謝謝大家的幫助。」中華民國補教慈善會為響應陳樹菊女士的善舉,特別捐助50萬元協助陳樹菊成立基金會,希望早日達成1000萬基金會目標,讓行善更發揚光大。

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陳樹菊女士是平凡中的不平凡,曾有出版社致電到教育部,希望將陳樹菊女士的故事編入國語、社會教科書,為孩子樹立教育典範。

吳清基呼籲,不應善小而不為,其實行善很簡單,現場童軍隊示範,如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例如幫忙分擔家物、友善鄰居;幫助他人,攙扶老年人過馬路、公車捷運上讓座;珍惜地球資源,自備環保筷和購物袋;甚至是擴大到實際捐款等等,這些看似幫助他人的行為,其實都可以讓自己更加快樂。

此外,教育部委託世新大學民調中心研究,發現30歲到49歲青壯年族群參與社區或機構的志工團體的比例較高,而將近9成的受訪民眾認為,社會亂象與個人修養不足有關,因此教育部今年特別強力推動「日行一善」。

台東菜販陳樹菊每天省吃減用,靠著賣菜微薄的利潤,積存一筆積蓄,從86年起陸續捐出將近1000萬元,給需要的弱勢族群或是母校興建圖書館,因而入選為「美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形式低調的她,為「為善不欲人知」做了最好的詮釋。

【台灣醒報 2010-06-21】

✽ 貓 ✽(fyjen) 於 2010-11-04 10:18 回覆:

BBC:軟實力 讓世界看見台灣

英國廣播公司(BBC)廿四日報導,台灣經常被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偶爾還跟泰國混淆。雖過去一年與北京當局關係改善,台灣政府和民間都很希望能打開國際知名度,而憑藉著軟實力,台灣有些個別民眾努力的成果比政府更加顯著。

BBC說,這些個人包括女子高球好手曾雅妮、在YouTube一鳴驚人的「小胖」林育羣,還有獲選為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的賣菜阿嬤陳樹菊

24日刊登在BBC英文網站上的報導說,台灣過去滿足於身為高科技生產國的地位,如今則希望世人都知道這個地方,並且能到這裡訪問。

這篇發自台北的報導說,這是馬英九總統策略的一部份。他說,台灣若要站上國際舞台,就必須加強所謂的「軟實力」,包括開發全球知名品牌、提升台灣在高科技乃至於藝術、美食和時尚等領域的能見度,此外還有行銷台灣的優點。

【2010/10/27 聯合報】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電腦急救醫生 照亮部落
2009/06/15 20:41

【記者侯千絹/屏東報導】電腦高手盧志良6年來走遍屏東縣偏遠地區義務修電腦,同時推動部落數位化,成為部落的電腦急救醫師,他一心想成立中途之家幫助更多弱勢青少年,成為部落族人口中「心中有光的人」。

61年次盧志良學的是資訊,父親是榮民、母親是魯凱族人,原本在台北世界展望會工作,6年前返鄉開設電腦公司,發現城鄉與部落間的數位落差懸殊,部落很多孩子課餘時間四處遊蕩,於是投入原鄉希望教育工程,成為原住民文教協會創會元老。

穿梭數十部落之間

部落沒電腦,他四處籌募,受贈的電腦殘缺不全,經過他重新拼裝、整修後送到深山部落。山區溼度高、落雷多,電腦經常故障、中毒等狀況不斷,他經常飛車在屏東縣8個原鄉數十個部落間,成為名副其實的電腦急診醫師。

原住民文教協會理事長梁明輝說,有天晚上10點,他們在滿州鄉九棚接到一通電話,「能不能讓志良早點回來,女兒過生日,等爸爸回來切生日蛋糕」,原來是妻子商請讓志良早點回家,只是從太平洋邊的九棚趕回家裡夜已深,只剩桌上蛋糕,妻女早已入睡。

不計代價教導原民

去年經濟風暴,志良的電腦公司倒了,為維持家計,他考上原民會的原住民就業服務員,服務地點在高縣,每到假日照樣穿梭各部落,最近連妻子的畢業典禮也缺席,因為志良正忙著教導各部落教室製作電腦網頁。

不計代價投入部落資訊教育,讓志良忙得不可開交,他說,「這件事我不做誰做」,捨我其誰的態度,部落的人都稱他是「心中有光的人。」

夫妻待缺愛學生如子

盧志良的妻子從事中途班教育輔導工作,兩人育有3名子女,卻總說自己有10個孩子,原來是將缺愛的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帶他們一起種菜、協助成立樂團等,夫妻倆希望能成立中途之家,用愛填補部落的心靈缺口。

【自由時報 2009/06/15】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傳福音、助貧困 88歲許奶奶樂活
2009/02/01 14:01

【記者李立法/屏東報導】八十八歲的助產婆許清和,春節期間忙著招呼貧病無依的流浪漢,街友還來不及道謝,許奶奶已埋首整理二手衣,準備將衣物送至山區貧戶手中;許奶奶無私奉獻,深信施比受更有福氣。

許奶奶是位虔誠的基督徒,年紀將近九十歲,依舊耳聰目明,她將自己的健康,視為耶穌的恩典,讓她得以繼續傳遞福音,幫助貧困的人,所以她每天都過得非常愉快。

許奶奶年輕時是屏東市台糖社區名氣響亮的助產士,接生三十八年,從她手中迎向新生的嬰兒超過一萬人。

羅騰園身障協會理事長蔣月惠表示,昔日屏東台糖社區的小孩子幾乎都是許奶奶接生的,她們家八個兄弟姊妹也都是經過許奶奶的雙手來到世上,慈祥的許奶奶就像是孩子們的守護天使,陪伴大家一起長大。

許清和與夫婿沒有生育,夫妻倆將社區內的孩子視如己出,有些孩子考上大學卻沒有錢念書,許清和便拿出存摺交給孩子,缺多少學費,就讓孩子直接從戶頭領取,許清和信任孩子,如同她相信人性的善良,許多曾受惠於她的孩子,長大後逢過年過節都會回屏東探望她,許清和一點都不寂寞。

許清和退休後長期擔任受刑人教誨師,還捐出畢生積蓄,在屏東縣長治鄉買地蓋了一間基督教堂,深入每個部落傳遞福音,這座教堂如今已成為當地貧戶的愛心庇護站。

蔣月惠說,許奶奶數十年來默默行善,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也不忍心讓貧窮的孩子餓肚子,春節期間,許多流浪漢在外挨餓受凍,許奶奶招待他們吃頓飽,感受年節的氣氛,有人捧著熱湯,感動得紅了眼眶。

許奶奶擔心原住民部落的窮人家天冷不保暖,春節期間忙著整理教友送來的二手衣,再透過教會牧師,親自送往山區交到貧戶手中,溫暖許多人的心。

許清和說,她有信仰,而且每天過得充實有意義,不但不覺得累,反而覺得自己越來越年輕。

【自由時報 2009/01/31】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他全盲 每月1/10奉獻
2008/11/14 13:28

【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賺10塊錢,給別人1塊錢,還有9塊錢可以花,其實一點也不多。」曾接受聯合勸募幫助的年輕全盲街頭藝人許清閔,上午表示捐款給聯勸真的是很划算! 而年輕的韓小艷,因從事紙紮用品業,常常看到在世者對往生者的愛,深覺感動,因此也想以自己微薄力量捐出1.5萬元,成為聯勸活動開跑的第一筆現金捐款。

73年次的許清閔,出生時即因先天性青光眼,導致全盲。從小學到高中畢業都在啟明學校長大,高中時參加音樂社團,靠自修考上文化大學國樂系,主修二胡、副修鋼琴,去年畢業後加入愛盲基金會的愛盲樂團。還考取台北市、縣的街頭藝人執照,有空時也應邀表演,收入穩定。雖然收入不多,但許清閔秉持著每個月撥出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獻公益,他表示,「就算是1/10,但聚沙成塔,能發揮力量還是很大啊! 」

而紙紮用品店年輕老闆韓小艷,上午則送來聯勸活動的第一筆現金捐款1萬5千元,她表示因從事紙紮用品設計,常看到那種在世者對往生者的愛,讓她深受感動,讓她決定以自己微薄力量回饋社會。

韓小艷說「可以讓一份捐款,照顧到很多不同的社福需求,何樂不為?」韓小艷說,這就是她捐款給聯勸的理由。

【聯合新聞網 2008/11/13】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愛心老師 10年捐出上百萬
2008/11/06 15:13

【記者侯千絹/瑪家報導】愛可以複製。

瑪家國中5位愛心老師每月集資助貧童,其中,數學老師黃仕典擔任「愛心班長」,每月跑腿匯款,10年下來至少捐出上百萬元,1位考上屏教大的女學生立志成為黃仕典第二,讓愛蔓延下去。

擔任教職23年的黃仕典,11年前轉至瑪家國中任教,被原鄉孩子的熱情與純真打動,一做就沒離開的打算。

第1年擔任班導時發現班上有2位學生住在少女城,1位是孤兒,另1位因父親重殘,但這2名女孩子不喪志,學業及生活表現傑出,他決心幫助這2位學生向學。

「只要妳們肯讀書,不論讀到什麼時候,我無條件供應學費及生活費」。黃仕典這句既深又沉的諾言,至今深刻烙印在少女心中,少女乍聽之下覺得不可思議,「天底下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

黃仕典用10年時間實踐諾言,一路供應她倆念到大學,1位念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系,另一位念國立台北護士技術學院。

學校其他的老師,包括梁明輝、郭秀惠、吳文傑、蘇劫餘得知,主動加入愛心班,10年來,每月定期繳錢給「班長」黃仕典全權處理,幫助學校其他貧困學生向學,每到月初,黃仕典就得跑郵局匯款或追蹤孩子的學習情況,而蘇劫餘老師即使退休,捐款也未停歇。

黃仕典說,現贊助的高中生有10位,大學生有12位,每月固定入帳約7千元,每月最少得匯出約3萬元,入不敷出,好在高鳳技術學院的秘書陳敬佑加入,加上台北1位康先生支援最頭痛的學雜費,至於不夠的部份,他笑了笑的拍拍口袋說,絕不讓學生斷糧,至於發放總額,他第1次細算後說,至少已超過百萬元。

接受老師10年幫助的周姓少女說,她在國中時曾自暴自棄,老師四處詢找把她們帶回學校,老師怕學生挑食,午餐親手為每位同學打菜,北上念書同學抽不到宿舍,他就像爸爸北上幫同學打理住宿的問題,「他從不放棄我們,我們怎能放棄自己」。

【自由時報 2008/11/04】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花蓮賣豆花七旬老嫗 捐款12萬助貧困孩子
2008/10/30 11:25

【梁國榮報導】花蓮市碧雲莊社區,在社區民眾同心協力之下,一年當中連獲中央三項大獎,社區居民認同度高,住在此地的許多醫師、教授,不定時都會捐款給「社區發展協會」,一位七十多歲、賣豆花的劉老太太,認為自己年紀大、出不了力氣,決定捐出20萬元建設社區,讓居民感佩,不過里長認為金額過大,經過溝通,最後捐出12萬元作為貧困孩子的營養午餐之用。

劉秋鳳老太太在社區街上賣豆花數十年,看著社區從荒田變住宅區,再變成醫師、教授、律師群聚的社區,這份成長她點滴在心頭,最近社區發展協會在民眾共同的努力下,一舉獲得行政院永續發展獎、模範社區特優,以及社區發展評鑑卓越獎等,讓社區向心力越來越強,民眾主動捐款的意願也越來越高,五千、一萬的不在少數,因此當劉老太太得知社區在募款,在子女的同意下,竟然一口氣要捐出二十萬元,讓里長劉裕源嚇了一大跳。

後來經里長與劉老太太多次溝通後,決定打對折加兩萬,全數捐給花蓮市公所,做為貧困孩子的營養午餐之用。

即使自己並不富有,但劉老太太為善不欲人知的精神,已經成了世界最快樂的人了!

【中廣新聞網 2008/10/29】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數學老師 將愛傳承
2008/10/27 15:21

【記者林孟婷/六甲報導】「如果沒有家扶中心的幫忙,也許就沒有現在的我,如今有能力了,也希望能夠回饋社會」,高中時期接受家扶中心幫忙的涂博益,現在已是高中數學老師,因為感念社會幫助,也加入認養人活動,希望讓愛傳承。

涂博益說,就讀高一時,因父親生病導致家中經濟狀況不佳,在家扶中心幫助之下,他與弟弟、妹妹陸續完成學業。

考進師範大學之後,涂博益不再接受家扶中心的幫忙,但心中卻是充滿感謝,只要放假、就會回到南縣幫忙帶營隊、輔導小朋友。

涂博益說,自己是北門鄉海邊的孩子,當時經濟狀況真的很不好,但在家扶中心、及認養人幫忙之下,讓三兄弟妹都可以完成學業。

他說,母親時常跟他們說一句話,「以後如果有能力,一定要回饋社會」,這句話一直留在心中,一直到當了老師,他也加入認養人活動。

現擔任內壢高中數學老師的他,認養2名受扶助兒童,昨日他特地從北部南下第一次與他們碰面,讓他心中充滿感動。

【自由時報 2008/10/27】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女醫師牧師娘 病房走唱撫癌患
2008/06/04 12:10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屏東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李慧雲一年多來化身安寧志工,背著吉他「走唱」病房,以歌聲撫慰癌症患者的心,今年還有牧師娘張靜秀加入一搭一唱,雖然偶被心情不好的患者驅趕,但看到病患與家屬因為音樂而把握人生最後相聚時光,講出心裡的話,她們就覺得付出很值得。

一個彈吉他 一個搖沙鈴

「阿伯!想聽什麼歌?」每週五下午,屏基醫師李慧雲拿著吉他、抱著歌本,一旁的牧師娘張靜秀提著裝有沙鈴、響板等樂器的袋子,兩人穿梭在安寧病房,逐床接受病人「點唱」歌曲,遇到沒有意見的,她們便從患者的職業著手,農夫就唱「採檳榔」、漁民便選「補破網」。

古典樂迷 改唱流行樂曲

台語已能朗朗上口的李慧雲,來自馬來西亞,1996年來台灣唸醫學院,5年前進入屏基服務,期間曾赴泰北參加醫療隊,從小學鋼琴的她說,以前聽父親在家唱卡拉OK,總覺得流行歌曲、老歌是「靡靡之音」,只有古典樂才稱得上是音樂,但是前幾年接觸音樂療法的研究,並到社區大學進修相關議題後,想法逐漸改變。

一年多前,李慧雲獲知安寧病房需要音樂輔助治療,她以志工身分前往服務,剛開始她唱教會的詩歌,後來慢慢改唱病人想聽的歌,她強調「唯有和患者生命曾經擦出火花的歌,才能打動他們的心」。

李慧雲說,記得一位得口腔癌的阿公剛開始要趕她走,她厚著臉皮唱完「望春風」,阿公竟又點唱「河邊春夢」,她不會唱,阿公反說「我唱給妳聽!」事後阿公對護士說「那是他住院最快樂的一天」。

還有一位30多歲的乳癌患者,姊姊為她點唱「庭院深深」,李慧雲和搭檔唱畢,妹妹又想聽「往事只能回味」,當時她還不會唱,只好約定學好再回病房唱給妹妹聽,結果第二天妹妹陷入昏迷,已經來不及聽了,她因此下定決心要學唱更多國台語歌曲,不要再讓遺憾發生。

李慧雲說,有些病人與家屬,透過音樂放下身段緊緊哭泣擁抱,也有人聽到歌聲不再深鎖眉頭,她認為「音樂超越了語言!」服務過程看到很多故事,也治療她自己的心,她願意一直做下去。

【2008/06/04 自由時報】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