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31 03:37:57瀏覽1879|回應3|推薦12 | |
急遽體驗生命的脆弱與磨難——【13.TZAMETI】(台譯:百萬殺人遊戲)
文/艾癮 筆者已於2006年光點台北所舉辦的催眠影展中,觀賞過這部新銳導演Gela Babluani(傑拉巴布魯阿尼)的首部劇情長片,如此精湛純熟的拍攝手法、鉅細靡遺的刻畫人性,描寫一個平凡人誤闖入了充斥恐懼和殘酷的黑洞,過程中不斷受恐懼的煎熬與凌遲,最終的蛻變使他必須以世故的姿態去面對污穢的人性,保護自己。我只能說,這位現年僅二十六歲的年輕導演,必將會是電影界的明日之星。 全片以銳利的黑白對比色呈現於大螢幕,乍顯出一股老舊電影的復古味,多數人看不慣黑白電影,會感到可能的單調與乏味,但事實上,黑白影像的處理是導演別有用心欲凸顯出的驚悚與晦暗的強烈意念。另,導演在編劇上的鋪陳功力更是吊足觀眾胃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情緒掌控,搭上電影配樂更激起每個人腎上腺素的驚慄與緊繃感,使觀影者深陷其中, 彷彿也置身於這場地下社會的死亡遊戲。全片的對白相當少,所以配樂與畫面的結合是本片聽視覺完美呈現的重要元素,而這樣的黑白光影呈現,不禁讓我聯想到偉大名導演Robert Bresson(羅伯.布列松)的黑白電影中所呈現的對比感。 劇中一心只想工作賺錢的單純少年Sebastien(George Babluani—喬治巴布魯阿尼飾),在雇主死亡後意外得到了一個謎漾的發財機會,當他渾然不知正一步步依照指示拿到了裝有『13』數字的神秘信封,便開啟了他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死亡體驗,當他驚覺身陷泥沼,卻已無法回頭,只好無奈受制於黑道的恫嚇與脅迫,並成為賭徒們的百萬人肉賭注。『13』,是本片的原文片名,亦是男主角於俄羅斯輪盤死亡遊戲中的代號,這不詳的數字也意味著整個故事的發展與結果。 導演欲傳達的意念與影像主軸並非是這場遊戲的血腥,所以,喜愛純暴力美學者請不要對本片過於期待,因為觀者將不會看到濃稠的腦漿噴濺等極度暴力的場面,反之,導演則將人性的貪婪、生命的脆弱、人心的恐懼、求生的渴望,表現得淋漓盡致。那股摒息著許多生命迅速邁入死亡的戰慄, 不論是聚精會神等待燈泡亮起、裁判孔武有力的嘶喊,或一個個參賽者於死寂的場子中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驚恐的漫長等待,皆使人能夠強烈感受到他們經歷那份殘酷貼近死亡邊緣的崩解,並嗅出空氣中流洩著陣陣萬惡的苦澀,幾近完美的驚悚手法,實為震撼。 男主角在一天之內便歷劫了急速體驗生命的脆弱與各式極限的磨難,不難想見,他成了遊戲的倖存者,乖舛的命運在間中種種過程被洗鍊得徹底,猶如脫胎換骨,原本涉世未深的大男孩,在急遽的轉折下變得滿臉陰鬱、滄海桑田,從他眼神中,更明顯看出他面對人生絕望的冷冽,這不寒而慄的刻寫貫穿了全片的闇黑與邪惡意味,結局更讓觀者不忍與痛心。 同時,筆者也相當讚賞這位潛力十足的新演員George Babluani,第一次於大螢幕演出,便擔綱親哥哥的劇情長片男主角,這樣的挑戰在筆者看來,實屬不易,因為Gela Babluani所寫的這個角色,在情緒轉換與歷練生死的層次深度,對一個新人來說,儘管發揮空間很大,但並不容易表現。不過, George Babluani卻能深入此角,將其演得活靈活現,尤其從他初次登上死亡擂臺時的那陣股慄的癱軟、抖顫、恐懼的演出,直到他完成這項血肉之戰後所存活下來的空虛、飄渺、對生命絕望的神情與病息,以及他後續面臨種種突如其來的意外應變等演出,幾乎看不到有何生澀的缺點,他在詮釋此角的演技純熟,所以,他在《法國凱薩獎》的最佳新人獎項獲得提名。 後記:筆者除誠摯推薦這部強烈描寫人性恐懼與邪惡交疊出多層次的深度感官優質電影,亦迫不及待他們兄弟倆日後的新作,想必,一定會有更加出眾的風采呈現給影痴們,拭目以待。 評分:92% Text by艾癮 註:該評於香港《Headlines》雜誌刊登 ◆有意想轉載或連結,請來信詢問告知,嚴禁盜文,違者將依法追訴◆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