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2/07/15 09:57:19瀏覽992|回應0|推薦7 | |
1.旱溪水流真的不多 旱溪橫貫台中市,以市區的河川來講,算寬敞了,平日水流稀少,以沙洲及其野生植物為主,雨後即較充沛。 旱溪在原台中市的兩旁稱為旱溪東西路,沿路都築成自行車道,以松竹路為畫分點,往太平方向的稱「旱溪自行車道」,往潭子方向的稱「旱溪親水式自行車道」。 旱溪自行車道長6.9KM,來回近14KM,單趟消耗140卡,來回可消耗280卡,感覺很有誘因。 由於地處原台中市的郊區,所以沿著河堤騎自行車的FU不錯,沿途向內看可欣賞河川風光,向外看欣賞沿岸建築,這裡是重劃區,所以建築都很新穎,廟宇也特別大,路寬闊人車少,自行車道有特別修整過,來免費自助騎一趟很不錯!如果這樣還不能滿足你的運動量,那還可以接另一頭的親水式自行車道喔! 圖一~三:起點路標。 圖四:旱溪標示牌。 圖五:我想不出理由為何騎單車要穿鞋襪?所以就全程光腳丫。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562816110616117&set=pcb.1562818540615874&type=3&theater 2.自行車道有風格 自行車道有經過特殊設計喔,還頗具巧心呢! 圖一:這輛腳踏車模型其實是紅綠燈(車道正式開始!)。 圖二:坐椅設計成河流波浪狀,欄杆是自行車狀。 圖三:有的車道深入河岸,滑翔下去有點刺激說! 圖四:我說路寬、車少、景觀優美唄! 圖五:不同路段種植不同樹木,綠影成蔭,但回來後發現臉還是曬黑了!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563276497236745&set=pcb.1563280097236385&type=3&theater 3.僅存的土塊厝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563975983833463&set=pcb.1563977340499994&type=3&theater 4.終點,或者轉彎 邊騎邊欣賞河岸的景觀、造型、塗鴉,以及遠眺的美景後,終於來到盡頭,一個告示牌寫著「終點」,另一個交通號誌牌指示轉彎。我不服輸的轉往另一頭的旱溪親水式自行車道,但騎了一陣子還是遇到終點,或者轉彎。 我想,在不停的轉彎後,最後還是會有終點的時候,但重要的是那個過程和精神。 圖一:聖母橋通往樂成宮媽祖廟及旱溪老街,但老街完全不見了。 圖二:水雉公園的後現代水雉雕像。 圖三:沙洲的樹木長超過橋面了啦! 圖四:跨河大橋。 圖五:終點,或者轉彎。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564339720463756&set=pcb.1564343013796760&type=3&theater 5.盜漁實錄 圖一、二:這群外勞在旱溪上張網,將魚「一網打盡」。 圖三:魚獲兩大袋,魚兒還不小!(照片左處) 圖四:揚長而去,跟同伴會合。(照片中背影者)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563591360538592&set=pcb.1563592873871774&type=3&theater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