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行為學派的學習理論
2013/07/02 13:39:44瀏覽4815|回應0|推薦0

行為學派的學習理論

行為學派(behaviorism):心理學的一支﹐以科學的方法研究個體的行為。因此﹐研究的目標行為均可以觀察出來﹐也可以進行量化的外在行為﹐俾能對行為具體而明確的描述﹐以有效控制行為的表現。

依理論特性、制約取向可分成兩種:

反應制約學習理論(Theory of respondent conditioning)

別名:古典制約制學習(classical conditioning)

創始人:蘇俄人﹐巴夫洛夫Pavlov, I. P.

  • 巴夫洛夫Pavlov, I. P.:狗唾液的反射反應實驗﹐鈴聲--食物--分泌唾液;鈴聲--唾液(刺激-反應的學習模式)

  • 古典制約學習實驗

    • 學習要項分為:

          1. 非制約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CS)未經學習的反射動作中﹐引起反射動作的因素﹐如食物
          1. 非制約反應(unconditioned response, UCR)因非制約刺激﹐產生的未經學習的反射動作﹐如唾液
          1. 制約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
          1. 制約反應(conditioned response, CR)

    學習舉例:看到橘子(出現橘子的名稱)﹐會念出"橘子"

     

    操作制約學習理論(theory of operant conditioning)

    代表人物:E. L.Thorndike, and B. F. Skinner

    代表活動:

      1. E. L.Thorndike,貓的嘗試錯誤學習歷程﹐找出正確的操作活動
    1. B. F. Skinner﹐白鼠、壓桿、食物
    • 操作制約的學習假設:

  • 人類的學習是反應的表現﹐而反應的形式是受外在制約的影響。因此﹐人類的行為是因"操弄"環境的結果﹐行為所得的回饋是正面﹐則類似行為會更多。

  • 學習的應用:

  • 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or 行為改變技術

  • 例如過度矯正法、隔離法、隨機教學法、行為契約法

  • 學習的觀點:

    • 學習的特性:

  • 學習的定律:Thorndike

      1. 準備率(law of readiness):學習者的心理(動機)與生理的準備度
      1. 練習率(law of exercise):反復練習可進入長期記憶
    1. 效果律(law of effect):行為的回饋﹐增強物

    增強原理:

    1. 增強物的種類與選擇
    2. 增強方式
    3. 實施原則與步驟
    4. 分配時距
    5. 增強時機

    整理至:網路資料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hbc&aid=786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