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穀倉舞 - 七對佳偶 (美國,1954年)
2018/01/07 16:48:36瀏覽1579|回應0|推薦1

Barn Raising Dance

(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七對佳偶,美國,1954)

 

本舞是美國好萊塢舞台劇改編成電影"七對佳偶"中的片段,故事背景的設定是在西元1850年美國的奧勒岡州.劇中七兄弟在蓋鎮上穀倉時,"城裡人"尬舞的情景,舞蹈內容結合了鄉村、方塊、鏈狀、踢躂、芭蕾、特技各種舞蹈元素在內,被譽為歷年百大歌舞片精采度排名第20名。

 

 

有人要聽電影劇情故事嗎?(~~~),這次劇情我是看到網路上一位旅美作家袁曉輝老師寫的,非常生動活潑。得到袁老師的垂允,引用袁曉輝老師網站的文章,如下:(袁曉輝老師網站位址: https://www.ritagiang.com/article.php?id=436)

  七對佳偶(1954)是我記憶中最好看的歌舞片之一,可能是最好看。過去這個故事的舞台劇也經常演出,近年來少見了。可能因為鄉村味太濃,與現在偏重都市文化的氣氛不合。我相信過了這一陣都市風,將來會再流行。因為這部片的主角人物都好純樸,比現時的過份開放及虛浮相比,令人懷念。

七對佳偶最吸引人的就是貫穿全片的主題曲,及其中那場舞蹈。這場舞蹈,都將鄉村的一些基本生活特技,如砍樹,走在滾動圓木上,及起建房屋等,都編入舞蹈裡。加上音樂好聽,讓人百看不厭。

劇情:

片子一開始,一個叫亞當Adam Pontipee 的鄉下男人(霍華基爾Howard Keel),他覺得自己該結婚了,就到鎮上見到女子就求婚。當然是碰釘子啦。不過他好運,遇到了一個叫Milly的女子,蜜莉有一個虐待她的兄長,因此不在乎他的求婚方式,何況他也長得不難看,兩人見面幾個小時就同意結婚了。但是當他們回到亞當在鄉下的房子,蜜莉才發現,亞當家裡還有六個成年弟弟。

亞當的父母是虔誠基督徒。他們將七個兒子按聖經舊約裡的人名,以ABC排列命名。因此順序叫做:亞當,班傑明,卡力布,丹尼爾,伊夫蘭,法蘭克,及吉登。只有法蘭克不是出自舊約。原因是舊約裡沒有一個名字是F開頭,因此他父親選了聖經裡耶穌出生時,賢人送來的禮物,一種香油Frankincense這個字,用了開頭的Frank做名(因為他出生時好香。)。這些兄弟全是紅頭髮,而且除了最小的吉登,都有六尺以上身高。

 蜜莉一進到亞當的家,就為屋裡的亂七八糟嚇壞了。更令她吃驚的是,亞當的六個弟弟全部都沒接受過文明教育,動作粗魯,更不知怎麼對待女性。因為愛烏及屋,她開始教他們基本禮節,最初簡直無從下手。好像她問其中一個男孩:你不喜歡女孩子嗎?對方回答:我根本沒見過,怎麼喜歡。那些男孩整天爭吵,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一次他們跟蜜莉到鎮上去,他們記得蜜莉教他們見到女孩要有禮貌的問候對方。但他們見到女孩子時的第一句話,居然問對方要不要分享他的煙草 chewing tobacco

 正好鎮上將舉行舞會,蜜莉為他們惡補,教會基本舞步。六兄弟的表現不俗。他們在比賽時將在農村的伐木,滾木頭,及木板上平衡等技術都融入舞蹈裡,比都市人跳得好多了。而且舞蹈中還認識了六個妙齡女子。

 但在舞會後有一場 Barn Raising 比賽才是重頭戲。這是鄉下常見的,就是當場將木材建成木框之後,豎起來做成一個穀倉。但是比賽中間都市人使詐,多次對他們挑釁動武,他們忍無可忍,雙方展開武鬥。最後連新起的屋都被破壞。後果是他們七個兄弟被禁止再到鎮上。

 不過六兄弟為心中的六個妙齡女子情牽所繫。在大哥亞當鼓勵下,他們決定到鎮上去將六個女孩子綁架到家裡,迫使對方跟自己結婚。蜜莉知道了當然生氣,叫他們把女孩子帶回城裡。但這時通往城裡的通道因為雪崩給封住了,城裡人也進不來。蜜莉還因此跟丈夫吵架,結果亞當就生氣搬到一間小木屋去住。

 蜜莉將六個兄弟趕到穀倉去住,自己和六個女子同住,以便等春天到時,城裡的家人將她們接回去。但這期間,六兄弟不時找藉口到屋子裡晃幽,各自跟心儀女生眉來眼去。而女孩子也藉機和幾個兄弟打情罵俏,打雪仗。到了春天雪融時,六個女孩子已經不想回去了。

 期間蜜莉生了個女兒,亞當也心軟回家。春天時城裡的大批人馬趕來,企圖將女兒搶回去,雖然女孩子都不想回去,城裡人卻誤以為是七兄弟在阻攔,因此雙方又大打出手。這時嬰兒發出哭聲,城裡人以為是自己的女兒居然生了孩子,而每一個女子都搶著說,嬰兒是自己生的,以便留下。最終城裡的父兄認清事實,決定讓女兒和這六兄弟舉行一個像樣的婚禮。

 歌曲

 這是一部歌舞片,因此很多情節是唱出的,總共有十多首歌,但貫穿全片的就是主題曲Bless Your Beautiful Hide,連其中的舞蹈場面也用的是這首歌。男主角霍華基爾是一個男低音,另外一部歌唱片 Show Boat畫舫璇宮也是他的男主角。兩部電影的主題曲由他唱來都份外好聽。女主角Jane Powell本身能歌善舞,是全片靈魂人物 (1929年出世的她,目前仍然健在。)而六名兄弟及六個女子也都有舞蹈根底。六兄弟失戀時唱的Lonesome Polecat,節拍很慢,但韻律感十足。

 那場Barn Raising舞蹈場面,後來被很多人認為是經典舞蹈,也被認為是最陽剛的舞蹈。參與的男演員使用斧頭,榔頭一邊舞一邊打,靴子上還沾滿了像是牛糞一樣的東西。每一個動作還配合那麼好。

 這部電影的舞蹈具有濃重的鄉土風味,是上流社會的社交舞,(電影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與偏見中常見的那一種),加上美國當時拓荒西部時的音樂及舞蹈,兩種優點配合的幾近完美。記得小時候在台灣,中學時期都有土風舞的餘興節目,當時就非常喜歡這一類歌曲及舞蹈。

 這部片子的舞蹈設計Choreography是由Michael Kidd負責,片子成功與他很大關係。據說米高梅公司最初對於這部片子希望不大,中途多次削減預算,而將投資轉到另外一部同時開拍的「大片」Brigadoon。原來準備拍實景的幾場舞蹈,都改為在片廠裡拍。看電影時也覺得是一個遺憾。因為那兩場主要舞蹈,很明顯看出是佈景,如果是拍實景,就不會那麼受限。沒想到推出後成為全年最受歡迎影片前五名,後來亦被選為歷史上最受歡迎歌舞片前20名。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flin01&aid=109887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