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07 23:04:06瀏覽1775|回應12|推薦77 | |
你教孩子打高爾夫,還是叫他去放牛? 這是教育的大哉問,宜大題小答,不必做成論文。 台湾這期(1163)的商業周刊,報導台玻集團的總經理帶領他的十歲小孩打 高爾夫球。聽說小朋友開球有 另一個讓這位總經理如此教育下一代的原因,是他十二歲的時候,也就是半世紀之前,老董父親就領他下球場了,覺得收穫良多。 半世紀之前,山腳下人我讀小一。學校教室不夠,要讀下午班,上午十一點父母還在田裡,於是我學會生平第一道菜-煎荷包蛋。無師自通,看會的。 富商巨賈自有不同於常人的教育方式。 中信金控的三位少董,在國內讀完小學就被安排出國,先留日再留美,在美利堅讀的是 Wharton School。高爾夫與紅酒同樣是他們的必修,我說的不是在學校,而是在他們的職場。當然看到辜老先生的大尺寸相片,被高掛在華頓商學院,領先各界華人Donate世界名校,感覺真是與有榮焉。(我非校友,到該校訪友而已)。
少董各有所長,所長有時可通總統官邸。 台灣的第一代企業家,苦於外語能力不足,所以竭盡所能,送子女出國學習,這是好現象。現在的年輕一代,畢業後先上班幾年,存了一些錢,出國去打工和遊學,長見聞還各地去玩玩,讓我既羨且妒。這是大時代和大環境給他們的機會。 《旺旺中時》集團的老闆蔡衍明,可不信邪。 兒子讀到高中,他喊夠了,領他們入商場。他認為社會大學比什麼都重要,商場輸贏跟學歷毫無關係,實戰經驗最重要;他也帶孩子上酒家,他說這樣孩子將來不會<暈船>。 這一家不打球。 蔡衍明證明了他全對! 事實上,除了走學術路線,要有學位,要讀名校之外,一個人的生涯成就跟讀多少書,讀什麼書,真的無關。人生的際遇十分特殊和奧妙,如果經過父母的精心安排,或代為安排,那樣的過程實在無趣!順著興趣走,最是重要。 台灣有一種學校,過去叫<水產學校>,現在稱<海事學校>,有些升級了稱作<海專>。和<艋舺>片中的學校差不多(衆格友的親朋中如有人讀以上學校,應該是對海事有興趣,屬例外,事先敘明。)山腳下人我讀高中時,碰到成群水產學校的學生,低頭不敢直視,且作尊敬狀,免遭不測。 不過,台灣卻有三個行業的領導人物,都出身水產學校,且在他們的領域獲得極高評價: 電視模仿秀的天王 郭子乾, 天主教台北教區總主教 洪山川, 還有首富 郭台銘。 他們都沒有讀大學,成就了今天的地位。就好像有人替雕刻藝術家 朱銘慶幸,因他沒有掉進學術染缸,才有今天世界級的成就。 王偉忠、吳念真兩人讀大學,讀的鴉鴉烏;嚴長壽、王陳彩霞(夏姿創辦人)書讀的比前面兩人更少,大廚阿基師又比夏姿老闆讀更少。除了嚴長壽,我還懷疑其他的人外文懂多少,但無損於他們在行業領一時風騷。 沒有什麼學歷的還有台灣的周董,他唱歌、作曲、演戲、導戲盡顯才華;天后Jolin勇敢地提早走出校門,香港的成龍,大陸的李連杰,日本名建築師安藤忠雄……等等,太多人了,都是成就非凡。
順著自己的興趣走,加上當事人的敬業,被激發出來的才華,天主都會適時安排貴人出現相助,<天道酬勤>就是這個意思。 台灣傑出的新生代 時尚設計師們: 吳季剛設計的晚禮服,歐巴馬太太穿去就職晚宴; 古又文、黃嘉祥、陳紹彥…….等等,紛紛得到國際設計大獎; 有些人讀的學校你應該沒聽過,如今卻大展才華,跳上了國際舞台;如果他們還在台灣循著正規的高中、大學、研究所,不知今日成就如何? 辛苦的父母們,可以不用再安排孩子的前途了,如果他們想丟下學業,搞些他們的興趣,有可能就是拋下學位躲進車庫的比爾蓋茲,或賈伯斯了。 台灣被扼殺的比爾蓋茲和賈伯斯,車載斗量,難怪做代工做的要死。這局面校長負一半責任;另一半,眾多的傑出父母要買單。
進步的社會每隔幾年,都會冒出一堆新的工作機會,人人有機會;擔心孩子的前途是多慮了。 我喜歡的<蘋果橘子經濟學>這本書(大塊出版,2006年),告訴天下父母,你是什麼 比你希望 孩子是什麼 還重要。 不知道父母親們對這句話,是要笑,還是要哭 ? 所以你帶孩子去看法國凡爾賽宮,去逛台北故宮,跟他的學習成績無關。 我本人願意證明作者說的對,這些事都發生在我家。 於是,<蔣總統>生的兒子也叫<蔣總統>,老布希總統生 小布希總統;王董的兒子也是王董,都是上面那句話的例證。 錢思亮當台大校長,生出兩個中央研究院院士,外加外交部長錢復。陳新安當過高雄縣長,也生出兩個中央研究院院士,前衛生署長陳建仁兄弟。 等等!那各行各業,同樣也包括學術界的 眾多傑出人士,還有 udn眾多優秀格友,他們的父母親另一個身份叫做<升斗小民>那又怎麼說? 小時候同樣住在山腳下,現在是高雄西子灣旁 中山大學的校長,他種田的父親對他的教育,完全採<放牛吃草>式。 下課後或星期假日,幼年時的校長都必須牽牛去吃草,水牛吃飽了,再找個魚塘或小河,讓牛泡澡。校長的爸不知道什麼是教育,只知道讀書可以脫貧,於是他認真種田,兒子認真讀書,一路讀到大學校長,如此而已。 山腳下鄰居某人,生了六個子女,他比蔡衍明更聰明。孩子唸完小學,一個接一個被趕下田,鄰居時常掛在嘴邊的話是『種田最實在,有飯吃』。可是那些孩子們知道光吃飯還不夠,於是一個拉一個,都跑去都市工作;每逢過年,長大的孩子們回來,老屋前一排進口車,是山腳下一景。
放牛的孩子,打高爾夫的小孩,都有前途,你說呢?
※ 延伸閱讀 : 愛屋及烏(http://blog.udn.com/francis2395/3652779)
|
|
( 在地生活|高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