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梁皇寶懺》要義
2010/04/04 20:12:31瀏覽15066|回應0|推薦3

梁皇寶懺》要義 

 這部懺一共有十卷,前後有四十段。與經典一樣,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序分第一敘述全文大意就是講解「慈悲梁皇寶懺」的大意,第二請求三寶加被

然後進入正宗分,是這部懺的重要部份:

第一卷:第一皈依三寶,第二斷疑,第三懺悔

第二卷:第四發菩提心,第五發願,第六發迴向心

第三卷:第七顯果報

第四卷:有顯果報第七的一小部分,與第八出地獄

               把地獄名相說出來; 

.

第五、六卷是解冤釋結

.

第七卷:自慶警緣三寶懺主謝大眾,乃至流通分的第十三總發大願、第十四奉為天道禮佛、奉為諸仙禮佛、奉為梵王等禮佛

. 

第八卷:從第十七到第二十六代替阿修羅道、替一切善神禮佛,乃至為十方過去比丘、比丘尼禮佛

. 

第九卷:替阿鼻地獄眾生禮佛乃至為畜生道眾生禮佛、為六道眾生發願等;

.

第十卷:第三十八菩薩迴向法,第三十九發願、第四十囑累

這就是梁皇懺十卷所分的四十段,這四十段等於四十品。 

這四十品的重要性,是從前面皈依三寶起

.

  第一是皈依三寶:寶誌禪師等編撰這部懺,一開始就是先皈依三寶。過去祖師大德無論是造論、造懺,都是要先皈依三寶。現在我們做早晚課,也皈依三寶,在寺院裡面,假如沒有時間念其他的,三皈依是一定要的。為什麼要三皈依呢?表示作為一個佛教

徒,時時刻刻不可把三寶忘了。

.

假如一個佛教徒心中沒有佛,怎麼配作佛教徒?

假如心中沒有佛法,怎麼去修呢?

如果心中沒有僧團,如何去遵從呢?

    皈依三寶有四種的意思

.

一、順古聖先賢造論的儀式,印度的龍樹菩薩當時造論時,

        一定要先皈依三寶,因此就仿過去儀式先皈依三寶。

.

二、讓眾生能夠增長福德善根。

.

三、表示這是佛教的經典,不同於外道經書,外道的經書沒有依據,佛教是以三寶為所依。

.

四、顯示能皈依之我,與所皈依的三寶,體性都是空寂的,可是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的。

  第二是斷疑:有一些疑問要斷除,這個疑是根本煩惱,能障礙

信心。在斷疑這個階段,是講我們所看到的世間因果報應,好像會讓我們生起懷疑,好比有些人一輩子做壞事,可是他賺大錢、過得好;有些人一輩子做善事卻窮苦的不得了。

這樣說來,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意義在那裡?是不是行不通?在斷疑這段,就講得很清楚,世間的因果報應,不是像我們想的那麼單純。 

眾生從無始以來,生生世世都在輪迴,我們所能知道的,只是這一生、這一世的事情。前生前世的事,我們都不知道。所以現在雖然做得很好,卻在受罪惡的果報,那一定是在還前生債;這生雖然做得很不好,卻還很如意,那是他前生有做好事情。如果前生福報享盡,一定會遭受痛苦的果報;現在做好的人,假如前生業消了,還是會好的。這裡面就是談現在、過去、未來,三世因果的種種複雜問題,說因果感應相生必然之理。

  第三是懺悔:翻為中國話是「悔過」。我們作三寶弟子,首先要皈依三寶、恭敬三,之後要把內心的懷疑去掉,要對因果報應有正確的觀念。了解這一生為何這麼不如意,那一定是前生造罪惡來的。既是前生造業來的,就要好好求懺悔。所以在懺悔第三裡面,就把懺悔講得清清楚楚,裡面談到事懺、理懺。

事懺是以事相來懺悔,像拜懺時,自己感到生生世世造了很多罪業,所以在菩薩面前求懺悔。

理懺是能體會真理,知道世間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都是空的,一方面體會真理,一方面求懺悔。在焰口本裡有四句話:「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意思是:了悟一切法空,而求懺悔,對懺悔法,能達到進一步的功效。 

  第四是發菩提心:懺悔屬於改往,可是改往須修來。過去的罪業懺悔了, 若又造新的罪業,還是一樣。

所以懺悔的真義是:改往修來。 對於過去所造之業,透過反省、懺除,並願未來不再重犯

要怎麼修呢?從今天開始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又叫做菩薩心。菩提心的究竟是什麼?課誦本說:「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提心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對佛法沒有很深了解的人,拜梁皇懺做什麼呢?讓我業障消除,賺大錢、蓋高樓、開好車。這是初步的,這只是人間福報,有人希望拜了懺以後,下輩子能到天上做天人,那是為了求天上的福報。這都不對。

我們應該要求無上正等正覺,就是為了要成佛而發菩提心。因為修人天福報是有後遺症的,經典上寫得很清楚,雖到天上但五衰相現還是要掉下來,掉下來也許到畜生、地獄、餓鬼,都不一定的。 

總之,最重要的是要無上正等正覺、要發菩提心、要成就佛道。同時要以四諦來發四弘誓願。 

四諦是苦、集、滅、道:

觀苦諦,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願;

觀集諦,發「煩惱無盡誓願斷」的願

                      大悲心下化眾生;

觀滅諦,發「佛道無上誓願成」的願;

觀道諦,發「法門無量誓願學」的願,

                      大智上求佛道。

   第五是發願:發願與上面所講的菩提心一樣。不過發菩提心的文裡面,句句要求,無非是願。在發願第五裡面還有種種願,就是讓所發的願畢竟不退,希望我們生生世世不墮到三惡道,能夠生生世世親近善知識,對四弘誓願能夠時時發起,菩提心念念現前,希望要悲、智雙運廣度眾生,常修福德智慧,莊嚴佛果位。 

  第六發迴向心:是說發了願之後,要把功德迴向。迴向有三種意義:第一是迴事向理第二是迴自向他第三是迴因向果

第一迴事向理:我們現在拜懺乃是事相,希望拜懺這種事相能迴向,進一步體會真理,如果大家很認真拜懺,隨文作觀想,一定會體會出道理來,這樣對開悟、斷煩惱,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第二迴自向他:將懺悔、發願的功德給一切的眾生,佛法的不可思議與世間法不同。

菩薩發利益眾生之心修行是因,成就佛道是果。無論是拜懺、持咒、念佛,看你怎麼發心,由於你的發心, 所得的功德是不一樣的。

第三是迴因向果,拜懺是修行的一種善因,希望能夠得到善果,得到無上佛果位。

  第七顯果報:這裡面談很多的果報,你是做什麼才受果報,你受果報是因前生怎麼造的,這一段道理是在告訴我們,如果現在所受果報符合其中的那一條,你就是前世做了那一個不好的事情;或者你現在受的是好的果報,那你一定是做了什麼好的事情,讓我們有一個警惕,這樣我們就不會去造罪業。

佛教有幾句話說到:「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如果你要曉得前世怎麼做,你現在所受的就是;你想知道後來會得到什麼果報,你現在做的就是。

而且在顯果報第七中,談到現報、生報、後報,也就是說,你現在做,現在就受果報;或者現在做,來生才受果報;或者現在做,到幾十生、幾百世以後才受果報,這些情形都說得很清楚。 

  第八出地獄:是把地獄中的情況,一一說出來,有什麼地獄,那個地獄受什麼痛苦等等,顯示果報善惡分明、地獄痛苦的情形。目的是要讓我們思念地獄的痛苦要發菩提心。

出地獄還有第二種意思,叫做「超出」,就是讓我們知道地獄有這些痛苦,要好好去修行,超出地獄之苦,有這個意義存在。 

  第九解冤釋結:是說我們眾生從過去以來,生生世世都有結冤,因此我們這一世才有人我是非、種種紛爭,所以我們應把這些冤解掉。

       在佛教有二句話:「隨緣了舊業,莫再造新殃。」隨緣把過去的罪業了了,人對我好也好,對我不好也好,他對我不好,我就想作大概前世我對他不好,現在他替我消災,不要與他計較,不可以再造新殃。 

  第十自慶:意是是自己慶幸自己、高興自己。雖然是生在末法時代,可是能夠得到人身,又能夠生在有文化的地方,又能遇到懺悔法門,應該殷勤用功修行,絕對要生起難得的心,要好好的懺悔。在自慶中,有十五種讓我們值得慶幸的事情

.

        第一離開地獄 第二離開惡鬼

        第三離開畜生 第四生在中土,即生在有文化的地方;

        第五種善根 第六得人身

        第七具足六根;第八一心皈依正法

        第九能瞻仰佛像 第十能聽到佛法

        第十一是出家人的事情 第十二自利、利他

        第十三為善不懈 第十四能看經典

        第十五能修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rkind2&aid=391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