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偕同亞松大誦唸玫瑰經 -- 痛苦五端
2018/05/03 16:55:21瀏覽592|回應0|推薦0

痛苦五端 (星期二、五)

痛苦一端:默想耶穌山園祈禱

「他們來到一個名叫革責瑪尼的莊園裏;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裡,等我去祈禱。』遂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與他同去;他開始驚懼恐怖,便對她們說:『我的心靈悲傷得要死;你們留在這裡,且要醒寤。』耶穌往前走了不遠,俯伏在地祈求,如果可能,使這時辰離他而去,說:『阿爸!父啊!一切為你都是可能;請給我免去這杯罷!但是不要照我所願意的,而要照你所願意的。』」(谷1432-36
耶穌
憂悶痛苦萬分,為接受及完成父的旨意,直到死於十字架上。
亞松大跟隨耶穌:「我願意做耶穌所做的……」, 她在一封寫給總會長的信中說:「我渴望效法耶穌,我請求你准許我誓許一個聖願…… 就是要完全按天主的旨意生活,每言每行都是為了天主,這是我唯一的安慰……這誓言就是把我的思、言、行為,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全獻給耶穌聖心……我只願取悅祂,我願在這以我的鮮血寫誓詞上簽名為證。
反省:那麼我們自己呢?我怎樣在每天的生活中了解天主的旨意

     
              痛苦二端:默想耶穌受鞭笞之苦

 「比拉多釋放了巴辣巴;至於耶穌,把他鞭打以後,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瑪2726
耶穌甘願愛到底,取了人性,完全與人一樣。
亞松大勉力緊隨基督生活:當她在佛羅倫絲會院的時候,有一天,勞苦工作結束後,有一位同伴修女對她說:「你對這些勞苦工作有什麼想法?多勞累呀?」
亞松大回答說:「這一切是為了天國,及幫助我們成為聖人!試想想,這些勞苦工作都是為天主而做的,如果與耶穌為我們所受的苦難比較,這不算什麼!」
反省:我們是否常常牢記我們生命的目標?願意重新勉力,邁向耶穌願意我們前去的地方?

           
             痛苦三端:默想耶穌受茨冠之苦辱

 「一位士兵用荊棘編了一個茨冠,戴在他頭上」(瑪2729
耶穌默默地受苦。
亞松大常在極大考驗中,被黑暗、懷疑、失意及吹毛求疵的心窄想法折磨。她並沒有被這些考驗嚇倒,反而不斷保守她內心的平安。她在一封寫給一位與她同期初學的修女信中,寫道:「當天主特別愛一位靈魂的時候,會同時給她在內心掙扎到致命境界的考驗。這些考驗痛苦都是為幫助我們學習如何善度內修生活;最重要的是:不要放棄,要懷著戰無不勝的忍耐持守下去。」
反省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無可避免的考驗呢?我們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為天主忍受一切的考驗呢?

          
             痛苦四端:默想耶穌背負十字架

「他所背負的是我們的疾苦;擔負的,是我們的疼痛……」(依434)    
耶穌承擔了人類的痛苦,他知道,也甘願地接受,因他的苦難救贖了普世亞松大在生活中常聆聽愛的聲音,常默觀耶穌的苦難。她每天為愛背負她的十字架。有一位作證的修女說:「她常安慰和鼓勵痛苦中的人要振作,時常主動挑選最重和最謙下的工作本份。」在葛來佛羅達會院(Grottaferrata),十二月份的天氣是非常寒冷,也是收集橄欖的時候。收集橄欖的工作是非常勞累,因為收集者要常彎着背,手指因冷凍的天氣而爆裂……亞松大提議說:「讓我們為天主的愛採摘每一顆橄欖……這奉獻有如真福苦難瑪利亞修女所說的,是用小針刺死的致命方式。」
反省我們是否偕同耶穌為了愛,爽快地接受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十字架?是否意識到這是參與耶穌救贖普世的行動?

                                                  
           痛苦五端:默想耶穌死在十字架上

「這時大約已是第六時辰,遍地都昏黑了,直到第九時辰。太陽失去了光,聖所的帳幔從中間裂開,耶穌大聲呼喊說:『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托在你手中。』說完這話,便斷了氣。」(路2344-46
耶穌奉獻一切……把一切托給父說:「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在你手中。」
亞松大
偕同耶穌把自己交付給天父。
亞松大在中國時,她居住的地方發生了非常嚴重的傷寒瘟疫,修女團體其中的兩位成員也被感染而卧床。亞松大臉色蒼白,絲毫不考慮自己的健康,奮不顧身,力照顧病人……終於她也病倒了……她意識到這是耶穌曾走過的道路……當她陷入神智不清時也不停地祈禱……她不停地喃喃呼喚着耶穌聖名……「聖體、聖體」;「聖體、聖體」,亞松大一生緊隨耶穌,愛慕耶穌……每時每刻她都滿懷感謝,全心奉獻……她的一切都是愛天主而做……
反省讓我們反躬自問,我們是否全心信靠天主?相信祂在我們生命的旅途中,特別是在痛苦及受考驗的時刻,引領着我們?無論是輕鬆無關重要的瑣事,或是艱巨困難的大事,一切都是為愛天主而做!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mmtaiwan&aid=11173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