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願甘心為神花費
2021/07/03 00:04:00瀏覽477|回應0|推薦5
良 智
賬單故事引發的思考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寫給他母親一份賬單,賬單上明碼標價了孩子幫母親幹家務活和照顧妹妹後,母親該支付給孩子的報酬共計50美元。這位母親支付給孩子50美元並另附一份賬單給孩子,上面寫著孩子的出生、孩子生病時母親的陪伴、母親教會孩子走路以及為孩子祈禱等應付的賬單,每一項都是0美元。孩子看後十分羞愧,將母親給他的50美元放回了母親的口袋……
看完這個小故事我微微一笑,心想:「畢竟故事中的孩子年齡還小,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原諒孩子的天真呢?」可靜下心來想想,無知孩子的想法折射出的不正是現代多數人的心理嗎?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很多東西都可以被明碼標價,我們也理所當然地拿自己的付出換取相應的報酬。有時,本應是理所應當的付出卻因著我們的換取演變成了無情的交易。
我為神撇棄花費、勞苦作工是為了什麼
此時,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經歷。前段時間,教會的工作比較忙,我每天起早貪黑地奔波忙碌著,雖然很苦很累,但我卻樂此不疲地做著。有一天,我早上五點鐘就從家裡出發,要在六點前趕到三十里外的一弟兄家,之後和弟兄姊妹一起去傳福音。雖說嚴冬已過,但餘寒未了,尤其是黎明時分,經過漫長一夜,寒冷吞噬了大地,路旁的樹木都被凍得無精打采。儘管我穿著厚棉襖和風衣,但摩托車帶起的風還是拼命地往袖筒裡鑽,直抵胸膛,我猶如掉進了冰窟窿,雙腿也凍得麻木了,只好幾次停下來跺腳取暖。那時,我心裡不由得想:「如果不是為了教會工作,誰會在這麼冷的天這麼早出門呢?我現在所做的這一切神應該都看在眼裡了吧?」我又想到信神這些年,我一直撇家捨業地傳福音見證神,每天風裡來雨裡去,忍受著世人的毀謗譏笑,還遭受著執政黨的抓捕迫害。我為神花費付出了這麼多,最後得的祝福、賞賜肯定會不少,到主來時,肯定會賜給我榮耀的冠冕吧。想到這兒,我心裡不禁美滋滋的,渾身都充滿了力量,也不感覺天氣有多寒冷了。現在看著「孩子寫給媽媽賬單」的小故事,我心裡很受責備:「我的想法和故事中這個孩子的做法有什麼區別呢?我以外表的受苦、花費向神索要祝福、冠冕,這不是在與神搞交易嗎?」

基督徒在寫靈修筆記

這時,我突然想起聚會時林弟兄讀的一段神的話:「有許多人跟隨神只關心自己怎樣才能得福,怎樣才能躲避災難……這些人跟隨神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一個目標——得福,除此之外與他們的目標根本不相干的事他們都懶得去搭理。他們認為信神能得福這是最正當的目的,也是他們信神的價值所在,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那就什麼都不能打動他們的心。這是更多的當前信神之人的現狀。他們的目的、存心聽起來很正當,因為他們在信神的同時也在花費,在奉獻,在盡本分,他們在付出青春年華,也在撇家捨業,甚至長年累月地在外奔波忙碌,他們為了最終的目的改變自己的愛好,改變自己的人生觀,甚至改變自己的追求方向,但他們卻不能改變自己信神的目的。他們都是在為經營自己的理想而跑路,不管道路有多遠,也不管途中有多少艱難險阻,他們都堅韌不拔、視死如歸。是什麼力量能使得他們如此這樣地不斷付出呢?是他們的良心嗎?是他們偉大、高尚的人格嗎?是他們與邪惡勢力抗衡到底的決心嗎?是他們為神作見證而不求報酬的信心嗎?是他們為了成就神旨意而不惜付出一切的忠心嗎?還是他們從來就沒有個人奢求的奉獻精神呢?對於一個從來就不知道神經營工作的人能付出如此多的心血代價,這簡直是天大的神蹟!……一個從來就不了解神的人能為神付出如此多的代價,這裡除了與人息息相關的利益之外,還能有其他的理由嗎?話說到此,我們發現一個人都從未發現的問題:人與神的關係僅僅是一個赤裸裸的利益關係,是得福之人與賜福之人的關係。說白了,就是僱工與僱主的關係,僱工的勞碌只是為了拿到僱主賜給的賞金。這樣的利益關係沒有親情,只有交易;沒有愛與被愛,只有施捨與憐憫;沒有理解,只有無奈的忍氣吞聲與欺騙;沒有親密無間,只有永不能逾越的鴻溝。」(摘自《人在神的經營中才能蒙拯救》)
神句句發人深省的話語敲打著我的心,我為自己受點苦、有點撇棄花費就向神索要恩典、祝福的想法感到羞愧難當。曾經我以為自己是真心為神花費,是最愛神、忠於神的人,現在才發現自己這麼多年撇家捨業,付出青春年華,忍受痛苦患難,不是因為自己人格高尚,也不是因為自己多麼愛神、順服神,而是想以此跟神索要祝福、賞賜,換取天國的福分。我把受苦、花費當成了與神搞交易的籌碼,但凡付出一點就趕緊記到自己的功勞簿上,時時都在心裡謀劃著怎麼從神那裡得福、得賞賜,這不正是與神搞交易,不是在利用神、欺騙神嗎?我的作工跑路裡有太多的摻雜,有太多的無理要求,我真是個唯利是圖的卑鄙小人,實在是太自私卑鄙了,沒有一點正常人性該具備的良心與理智!
這時我才認識到:我們人被撒但敗壞後奉行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撒但生存法則,本性都特別自私卑鄙、唯利是圖,不管做什麼事付出了就要求回報,處處為自己的利益考慮打算。以至於我們信神為神奉獻花費也都帶著個人的存心、摻雜,我們只想藉此換取將來的賞賜與祝福,並不是甘心奉獻,這樣的付出花費沒有對神的愛與還報,只有冰冷的交易,真是太傷神的心了!我們帶著這樣的觀點為神受苦、花費,怎能得到神的稱許呢?
神的愛無法數算 怎樣還報萬一
後來,我又看到神的話說:「神造了人類,無論是人類敗壞之後也好,還是人類能夠跟隨他也好,他都把人類當成了他的至親,就是人類所說的當成了最親的人,而不是玩物。雖然神說自己是造物的主,人類是受造之物,這話聽起來有一點等級的區別,但是事實上,神為人類所作的一切遠遠超出了這一層關係。神愛人類、眷顧人類、牽掛人類,包括他源源不斷地供應著人類,在他心裡從來不覺得是額外的事,從來不覺得這是一件功勞很大的事,他也從來不覺得拯救人類、供應人類、賜給人類一切是對人類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只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以他自己的實質與他的所有所是這樣默默地、靜靜地供應著人類,無論人從他得到了多少供應與幫助,他都沒有向人邀功的任何想法或者是舉動,這是神的實質決定的,這也正是神性情的真實表露。……即便人類常常有一些讚美神或者是見證神的表現,但這並不是神從人那兒索取來的,因為神從來不打算用任何的對人的好去換取人對他的感恩或者是人對他的還報。」(摘自《神的作工、神的性情與神自己 一》)

基督徒在看神話

神的話使我深受感動:神把我們從茫茫人海中揀選回來,使我們藉著讀神的話明白了一些真理,有了分辨善惡、美醜的能力,能與世人分別為聖,免受撒但的苦害,活在神的看顧保守中,走追求真理、敬畏神遠離惡的人生正道。可我們卻不思還報神恩,信神只為得福,當為神作工花費受了一點苦之後,自私和貪婪的本性都暴露了出來,常常以此為資本向神索取恩典,求神保守自己的家庭和睦、家人平安,更一心盼著神將來賜給我們天國的福分、榮耀的冠冕……我們向神列出的賬單不知有多長,而神自從創世以來為我們人類付出了一切,又向我們索取什麼了呢?神造了我們人類,吹給我們氣息,又為我們預備了空氣、陽光、雨露、各種食物等等,使我們在神的供應、滋養下正常地生活。人類被撒但敗壞後,神藉著摩西頒布律法與誡命教導人類如何生活,如何敬拜神,帶領人類幾千年。後來,人類常常犯罪守不住律法,隨時會被定罪、處死,神又親自穿上肉身被釘在十字架上,以他無罪的肉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將人類從罪中救贖出來。從此,我們接受主耶穌的救恩,向神認罪悔改,罪就得到了赦免,享受到了神賜給人的豐富恩典與祝福……神一直在默默無聞地供應我們,說話作工帶領我們,為我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代價,但神從未要求我們還報給他什麼,只是希望我們能對他有真實的認識與順服。面對神這份沉甸甸的愛,我不禁捫心自問:「我還有什麼資格為一己私利或是因自己作工花費受了一些苦而要求神,向神伸手索取恩典呢?這不是太沒理智了嗎?」
我們當有的理智與追求
神的話說:「人的本分與人的得福或受禍並無關係,本分是人該做到的,是人的天職,應不講報酬、不講條件、沒有理由,這才叫盡本分。……你不應為得福而盡本分,也不應怕受禍而拒絕盡本分。我對你們說一句這樣的話:人能盡自己的本分那是人該做的,人若不能盡自己的本分那就是人的悖逆。」(摘自《道成肉身的神的職分與人的本分的區別》)「信神就是為了讓你這個人能順服神,能夠愛神,盡到一個受造之物該盡的本分,這是信神的目的。」(摘自《話語成就一切》)從神的話中我明白了,為神作工花費不是我們跟神搞交易的籌碼,也不是我們換取賞賜祝福的方式,而是受造之物該盡的本分,是我們的職責,不管我們以後的結局如何,本分是天經地義得完成的,就像兒女孝順父母一樣理所當然,這是我們當有的理智。我們信神得有正確的追求目標,得追求真理,實行神的話,心甘情願為神花費,真心愛神體貼神心意,遵行神的教導,成為有人性、有理智的受造之物,讓神的心得到安慰,這才是一個受造之物該有的追求,這樣活著才能對得起神無私的供應與賜給。想到主耶穌的門徒彼得,他為主花費作工,牧養眾教會,把一生都獻給了主,期間不知受了多少苦,還遭受執政掌權者的逼迫,最後為主倒釘十字架。彼得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跟主搞交易,換取天國的福氣或更多的祝福、恩典,而是建立在愛神的基礎上,是為了遵行神的旨意,完成神的託付。彼得把為主花費當成最榮耀的事,把愛主、滿足主當成信神唯一的追求目標,因此他最蒙主悅納,最終他得到了神的成全。
明白這些後我心裡亮堂了,我認識到信神為神作工、撇棄花費,首先得選好方向、選對目標,應該效法彼得追求愛神、滿足神,甘心為神花費,忠心盡本分,完成神的託付,否則只能南轅北轍,信到最後也不能蒙神稱許。
感謝神的開啟帶領!阿們!
     每日讀經是基督徒與神親近的一種方式,那該如何讀經能達到果效,與神更親近呢?歡迎通過Messenger與我們聯系,一起探討。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meskr4gr&aid=164599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