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慢活之樂
2011/01/23 07:22:03瀏覽1233|回應17|推薦129

《舊金山晨霧中的公園一隅》 

 

 

今晨送女兒進教室後,在走回停車場的途中遠遠就聽到尖銳的咆哮聲。一位女士因匆忙而疏失,下車開車門時「擦撞」了隔壁男士的汽車車身。只見那位太太頻頻道歉,而那位先生火氣上揚,得理不饒人地扯開嗓門大聲訓斥對方。看到此景我內心暗忖,今早他們倆的好心情,是不是因此而破壞殆盡?

在舊金山灣區,年輕有活力的族群占大多數,不少工程師因為長期生活在「高速度」、「高壓力」的風暴中,導致憂鬱症、躁鬱症的患者逐年增加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我常想,當快板的生活節奏令人心浮氣躁,少了彼此「包容」的意願,甚至犧牲了生活的「質感」,或者使人身心俱疲,同時產生失落感時,人們是不是可以選擇「慢下來」的生活方式呢?此時「慢活」就不只是風潮和時尚了,它是一種懂得「愛惜自己」的生命態度。

常看到有些家長帶著小孩趕場上各式的才藝班,形色倉皇,令人心疼。其實,我也曾經因為身份的轉換,在「忙與盲」的日子裡,恍惚過了數年忙亂的「狼狽」生活。現在,我是慢活生活哲學的擁護者,在孩子們上學到放學的黃金六小時中,用最適合身體的速度完成該做的每一件事。除了減少活動和聚會,用多出來的時間,提筆記錄生活的痕跡,同時儘量放慢思維,用「心」體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幫助自己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沒有出遊的夏日悠閒午後,慢板的音符、香醇的咖啡加上一本引人入勝的好書,讓我放鬆了心情也提昇了生活的境界。在刻意放慢的步調中,我成了觀察家,發現天空是畫家手中的調色盤,可以自由放縱地調和出千變萬化的色彩。因為放慢而來的恬靜心情,讓我愛上清晨穿透薄霧的陽光,掺和著帶有露水的空氣,灑在身上暖暖又寒寒的感覺;也愛上了夏夜的微風、蟲鳴、蛙嘓以及冬夜伴隨冷冽綿長細雨而來的淒清、寂寥和一點點的禪意。原來,當一切不再匆忙時,生活中的感動也變得豐富了!

有些朋友很早就體會慢活生活的好處。他們當中,有的人致力於「身心靈」合一的舞蹈教學;有的人轉換職場,從事「拈花惹草」的園藝工作。這些無非是給自己放鬆的機會和思考的時間,進而保有快樂生活的能力。

何妨試著在下班後和不用上班的日子裡,重新調整步伐和生活節奏,學習放下牽絆並留意周遭平時不曾注意的景物。就讓悠閒、從容的心「內化」成為自己的生命特質吧!相信往後的生活會充滿驚喜而快樂不已!

 

2009  舊文重纂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風情中岸 - 懷念稻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慢活有道
2011/03/28 15:12

有一篇舊日拙作 無為而為 敬請賜讀

慢工出細"活" 想想日本震災 是該放慢一點生活的步調了

謝謝分享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flyeh) 於 2011-03-29 15:25 回覆:

必定過去拜讀

謝謝風情中岸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11/02/04 09:47

如果那倆人換個態度來處理這件事搞不好會有意想不到的好心情!︿︿"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flyeh) 於 2011-02-24 16:40 回覆:

嗯,「理直氣和」的態度有助於雙方溝通和增進事情的處理效果,也不致於破壞原本的好心情。

謝謝鵲 ~


小帥哥~女人可以這樣過日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身心盡的統合是需要在生活中經常反思自行
2011/01/31 00:50
《前往出處》

 

http://blog.udn.com/tomy41/4825128

↑美女照片招領及來聽好好聽的合唱歌曲

http://blog.udn.com/tomy41/3370743 

↑來看美麗的新娘及很棒的訂、結婚手冊參考

並誠摯的感謝您的推薦與到訪及讓我登尋人啟事

提前特來這兒賀歲囉!


當您面對陽光的時候,陰影自然就在您的身後了!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flyeh) 於 2011-02-24 16:34 回覆:

謝謝小帥哥的新年賀卡和資訊

也祝您新春吉祥如意

^ ^


牧羊女--黑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活在當下
2011/01/29 12:57

活在當下真是真理

那心物一如的境界不在哲學裡

在生活裡

孩兒懂得生活

秒秒覺知力

才有創造力

小孩就是活在這情境

這就是天國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flyeh) 於 2011-01-30 05:55 回覆:

小孩分秒皆活在當下, 往往是大人生活上的良師。  ^ ^

謝謝頑童老爹,祝福 農曆新年吉祥如意 ~


the dreamer gir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祝福每個人
2011/01/29 12:36

除去壓力

放鬆心情過日子

是善待自己最基本的原則


the dreamer girl~~ 最新作品:


汶萊( Brunei )- 斯里巴加灣市(Bandar Seri Begawan)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flyeh) 於 2011-02-03 14:30 回覆:

希望每個人都能如您所言,懂得放鬆心情和適時抒解壓力,以提昇生活品質。

謝謝 Amanda

新年快樂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守護
2011/01/28 22:04

有時也常想 書讀多也未必是好,怕讀多 人反倒變笨了

網路上常見有人漫罵質疑對應他人 這正是質疑自己,也就是個人生命「品質」

心要修練 也正是需要慢活來觀悟守護

祝愛妹 新年如意延年!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flyeh) 於 2011-02-19 10:23 回覆:

在慢活中內外觀照己心,細細咀嚼人生滋味,修練自己成為「氣定神閒」的人,應可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躁進和紛端。

謝謝大哥的祝福

亦祝  新春愉快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11/01/28 18:29

漫活 就是讓自己不要緊張 每一天

要讓自己 緊張 的個性 放慢:::::::: 深呼吸:::::::::

呵呵 我也都 喜歡 睡到自然醒:::::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flyeh) 於 2011-01-29 05:23 回覆:

嗯,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慢慢感受,

讓心中的感動增加,讓日子豐富美麗 ~  

祝福  善良  中國新年快樂喔!


柔不茹剛亦不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it's not enough 24 days a day.
2011/01/27 18:53

I  think  it is a nature rule,  when getting older, the movement will be slower.

The bigger city,  more traffic, more people, that's why it causes more accidents.

 Same in UDN, how many recommendations we possible can make it a day?  Not 100.  ( recommendation  of 100 for articles,  another 1000 for blogs),  only  possible for those who are very delicated persons ( single most likely), it's not enough 24 hours  a day .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flyeh) 於 2011-01-29 05:11 回覆:

對生活事務瑣碎忙碌的家庭主婦而言,一天24小時又何嚐夠用?

精神不得鬆弛的情況下,內心難以安靜,思緒也很難清明,這樣對提昇生活品質没有幫助。

將生活步調的選擇權交給的自己的心,時時內在觀照,快慢之間充份平衡,長期累積的能量必定是正向而無窮。

謝謝 VJ 來訪  祝福中國年快樂 ~


芸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從容掌握時間
2011/01/25 16:17

當人可以從容掌握自己的時間,我想應該也算進入慢活的領悟裡了。有時候自己也是很急性的人,不過我喜歡聽慢活的音樂放慢自己的腳步,舒緩一下自己的心靈。

就像你格子裡這首chopin的鋼琴曲一樣。是自己極愛的樂風和旋律,聽著聽著再搭配妳的好文筆真覺得好舒服也很享受!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flyeh) 於 2011-01-27 05:42 回覆:

只要能配合自己身體的速度韻律行事,並留餘裕內在觀照,就達到慢活的意境了。如此,所累積的能量較易趨向正面,在心情低潮時能拉自己一把。

長期緊張忙碌的生活,心理不免受到干擾,對腦的思考運作没有益處。

芸之的音樂素養極高,何妨下次分享 Chopin 的曲子?! 

謝謝來訪 ~


~小女人皇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快慢都好控制得宜
2011/01/25 15:20

慢活快活都好只要想活,一切都能夠活出亮麗

自然的定律中有高有低,有快有慢,

只要都能夠隨心所欲的恰當,相信一切都是心之所向

活的長久,倒不如活的有意義活的有價值,

而個中滋味,只有自知了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flyeh) 於 2011-01-27 12:26 回覆:

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心中擾擾,不免因為貪念欲求而多了無謂周折和患得患失。

將生活的選擇權交給自己的心,快慢之間充份平衡,長期累積的能量必定是正向而無窮。

謝謝皇后姐留言回應 ~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