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25 14:18:14瀏覽3130|回應13|推薦179 | |
宛如走路的速度:我的日常、創作與世界 我的作品不是我創造的,作品和感情原已內含在世界之中,我只不過是集中起來加以揀選,再展現給觀眾看而已。作品是作者與世界的對話,你認為這樣的世界觀是謙虛而豐富的,或只是創作者的軟弱?這種對立其來有自。~p32 「是枝裕和」是一位對自己格外誠實的導演。他的人文哲思常常是從日常生活而來,所以電影有著濃濃的關懷而不說教。他許多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生命的記憶,擅長細膩地描述並溫柔地審視社會各個層面以及現代家庭的種種問題,不高聲吶喊,只是讓影片人物或事件直接而且自然地陳述表達。有趣的是,是枝導演並不認為自己的作品是創作,而是整理及展現原已存在於世間的各種感覺和情緒。他形容自己的電影作品是「安靜沈靜於水底的東西」,這本如歌行吟般的散文隨筆是「沈靜之前,緩慢漂浮於水中的泥沙之結合」。是枝導演很確定地相信,那些目前尚未成形的泥沙,透過持續的觀察、思索,將會成為下一部電影的芽與根。 生活親切,一點一滴從眼睛流進心裡,生活用心了,自然有份人性相遇的敏銳。是枝導演誠懇質樸地表現生命共通的經驗,讓人相信片中的人物真實存在於我們的周遭。他深深感動於女劇作家向田邦子在生活細節上的專注和觀察,所以每當有人問起是否受小津安二郎、成瀨巳喜男等名人影響時,他總是不諱言:「雖然與有榮焉,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向田邦子的排名更勝他們兩位」。 是枝導演的作品幾乎無一不在死亡的陰影籠罩之下,包括早期的「幻之光」、「下一站天國」以及較近的「橫山家之味」和「海街日記」。當一再被問及:「為何老是喜歡在作品中描繪死者?」他隨興地回答:「日本沒有絕對的神,取而代之的就是死者,比方我們之所以有愧對祖先的説法,純粹是為了讓生命過得有意義,於是需要死者的存在。」他關注死者身後人物的心路歷程,從未以描寫某人死去的過程來煽動劇中人物和觀眾的悲情。他提到精神科醫師野田正彰在其著作《服喪》一書中寫出「人在服喪中也可能具有創造性」,讓他從中理解到,服喪儀式不是只會引發悲傷痛苦,過程也能使人成長。因而他透過後來的創作:堅持、鍾情於「喪失」而非「死亡」。 是枝導演善於運用「走路」的鏡頭來表現人生的韻味,一如影像,這本宛若電影書的文字節奏,仍以走路的速度,悠緩深遠地探索著雲淡風輕卻有真趣的生活境界,捕捉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突然展現出的美麗剎那,他獨特的視角所呈現的精神內涵、美學觀和世界觀,值得我們慢慢地品嚼。 《我的意外爸爸》 在片中扮演父親角色的福山雅治陷入「血緣」和「時間」二擇一的苦惱。 《橫山家之味》 導演紀念母親之作,影片中的日式平房其實是他母親回不去的夢幻老家。儘管影評人 Dennis Lim 評論《橫山家之味》欠缺小津電影裡一貫堅持的審慎與有所節制的簡樸,家的滋味在影像娓娓道來中,仍處處可見是枝的細膩和精彩。 《奇蹟》 導演想傳達的訊息是:「世界就是這麼多姿多采,日常生活就是這麼美麗,生命本身就是奇蹟」。 《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最新作品,改編自吉田秋山的漫畫,由日本當紅四位女星: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廣瀨鈴主演,入選第68屆坎城影展主競賽片。全片在和美、溫善、生機的氛圍中,有著導演一貫的關懷。 是枝裕和的電影也像日本著名導演小津安二郎一樣,總是回歸到溫情的家庭秩序裡,這次選擇在小津的安眠之地「鎌倉」拍攝,又將主題聚焦在「女兒」身上,或許是想藉此片向大師致敬吧!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