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03 00:55:28瀏覽1864|回應1|推薦3 | |
Bohuslav Martinu: Frist Sonata for Flute and PIano mov.III 馬替奴: 給長笛和鋼琴的奏鳴曲 第一號 第三樂章 (這首曲子是考試和比賽的熱門曲目之ㄧ, 也是長笛演奏者必修的重要奏鳴曲之ㄧ) I.開頭: 鋼琴的前奏部份比其他長笛奏鳴曲作品要長些(長達25小節), 我想~作曲家有意凸顯在這樂章裡鋼琴的角色重要性, 簡單來說, 鋼琴不該被解讀成'' 伴奏 '' , 而是另一位同台的演奏者. 曲子開始囉~ 我們可以開始想像Martinu的成長背景和故事囉! 他父親是位教堂鐘塔管理員, 他們一家人住在鐘塔上.......想像著年幼的Martinnu 站在高塔上, 望下廣場上遊戲的小孩, 同樣都值愛玩耍的年紀, 卻不能和他們玩在一起, 那樣的眼光和心境...... 這長達25小節的前奏, 先用大三和弦, 似乎描述光亮的白色教堂(我使用亮綠色的框框); 隨即用左右手反向, 線條式的聲部交換(Voice exchange)像教堂的鐘, 大大小小, 高高低低, 那樣的聲響是交疊, 產生光明多彩的合聲. (我使用深藍色的框框) 在第5小節到11小節(以及17-23小節), 有符值增長, 織度變鬆, 並且出現了半減七和弦, 改變了曲子原本光亮的色彩. 我覺得這段鋼琴可以因色可詮釋得寬闊些,像在高塔上俯望廣大的城鎮或平原.(我使用紅色) 在11小節後半到16小節(以及23-27), 可以想像兩隻站在塔上的鳥兒在對話( 鋼琴左右手呼應)(我使用亮黃色), 在16小節又回到大三和弦, 我覺得這個大三很特別~ 特別像鐘聲!! 在鳥兒吱吱喳喳, 細碎, 繁複, 高聲談論...!! 鋼琴給了長符值的音型, 帶領長笛進入. 在此, 就長笛演奏者而言, 幾乎習慣聽到左手級進的解決後吹出, 建議伴奏可以稍稍給在這段給一些顏色.(我使用 圖二 亮藍色) II.圈圈(1): a.技巧: 我覺得關鍵是要--放鬆. 因為它是反覆迴盪的音型(紅紫色), 若是用不放鬆的身體演奏, 會聽起來特別不流動. 對於長笛演奏者而言, 這也是一個新挑戰. 另外, 對我來說, 最困難的是咖啡色框框那段,因為想像中的拍點和吐舌和實際上聽到的感覺有所出入, 而突破的關鍵就是---對節拍器練習&多聽. 在自己吹奏的同時, 聽鋼琴的弦律, 不僅讓兩人更契合, 也讓拍點更準確. 在這裡可以和伴奏溝通, 我們觀察長笛都是以兩個小節為單位, 較緩慢地往上爬, 而鋼琴則是以半音規律地往上行進, 可以請伴奏多帶一些些. b.新發現: 我們在這裡看到鋼琴和長笛的.交錯, 我用 土綠色和 茶色的框框表示 c. 粉紅色的低音下行, 也是對於長笛演奏者來說聽伴奏的關鍵, 鋼琴伴奏可以稍微給多一些些. 同時將音樂帶往小調的色彩(第39小節). d.Thoughts: 我站在鐘塔上, 兩隻小鳥在圍欄上嬉戲, 似乎討論著要去那兒遊戲... e. 重複音型(39小節), 但提高6度, 對我來說~是小調的顏色, 似乎那是心底深處湧現的聲音, 有所求的, 有所盼望的, 略帶點憂鬱的. 是一種渴盼, 一種追求. III.圈圈(2): a.在這裡總我著實感動! 長笛和鋼琴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擁有自己獨特的音色, 獨特的個性! 可以談天, 可以討論, 也可以鬥嘴!! 我們可以看到鋼琴和長笛就像在對話一樣, 你一句, 我一句的~ b. 告訴大家一個秘密~這是鋼琴同學告訴我的喔!!(見紅色箭頭) 我們在合這裡的前幾次, 我都向他反應音樂有些停滯, 長笛的部份是長弦律, 我都帶不動他. 後來, 鋼琴同學經過幾番研究和嘗試, 他終於彈出了流動的感覺, 關鍵在於第一拍. 這個第一拍是十六分休止符+三個十六分音符(見橘色圈圈), 這拍不要彈得太過強調, 將重心擺在下一個拍點(第二拍, 是完整的四個十六分音符, 見深藍色框框), 將音樂的重心調整, 整個樂句就會流動囉!! c. 這句Espress. 是在這麼熱鬧且短促的音型裡, 很難得的長樂句. 演奏者可以好好把握, 將這長樂句吹得特別. 我喜歡將他吹得寬廣, 呼應第一段鋼琴表現 織度較鬆時的音樂性.(頁一 紅色) 未完待續~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