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1 01:10:04瀏覽3176|回應2|推薦4 | |
十五~十六世紀是藝術史上的文藝復興時期, 地點是在荷蘭中南部, 比利時, 及法國東北方, 後來我們統稱這塊區域為'' 尼德蘭 '' ( Netherlands ), 也有學者主張'' 文藝復興泛稱尼德蘭 '' , 文藝復興以恢復古希臘及古羅馬的輝煌為宗旨, 在黑暗中古結束後萌生'' 再生 '' 的理念. 這也意味著人們從教會及封建制度中'' 重生 ''. 這是一個從神本主義走向人本主義的過渡期. 但宗教為出發點而寫的音樂仍佔大宗. 在這同時代的文學藝術有: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達文西, 及莎士比亞等. 而科技成就包含1455年的古騰堡活版印刷術 ( 不用羊皮手抄了, 表示樂譜更有機會完整保留, 傳播 ). 羅盤的研發也是這時期重要的成就之一.
尼德蘭成為一種類似'' 國際性 '' 音樂風格, 各地的音樂家都來此地學習, 最後在義大利工作, 這也造就了義大利後來發展成兩個學派. 第一是 威尼斯學派(Venetian School ), 以A.Gabrieli及他的姪子G.Gabrieli為中心人物, 發展較為開放的樂風, 繼承Willaert的聲響分群(即 空間影響音響 )的概念, 使其發展至高峰. 而另一學派為保守的羅馬學派 (Roman School ), 他們是由一群在教宗直屬教會下任職的作曲家組成, 其中代表就是 Palestrina. Giovanni Preluigi da Palestrina (音樂之王: 帕勒斯堤那) 他的本名是 Preluigi, 至於 Palestrina是他出生的小鎮, 但後來我們多用他出生的城鎮稱呼他. 關於他的出生年份的相關資料, 大部分的學者及音樂理論家都持保留態度. 各種資料紛雜, 有1525及1526之說, 更別提他的真正的生日了...唯一可以確信的, 他誕生在文藝復興後期的義大利. 第一次出現他的名字的文獻, 是在教堂裡的唱詩班, 他從小就待在教會合唱團裡唱歌, 長大些擔任教會的管風琴手, 我想, 這是他後來一生都奉獻給教會的相關連結吧! 他受到 Pope Julius III的賞識, 在1550年, Pope Julius III從主教升任教皇時, 他就提拔Palestrina , 到 Giulia 教堂擔任音樂指導(唱詩班指揮), 這可以說是Palestrina如魚得水的時期, 他將第一部出版的彌撒曲集 (1552)獻給 Pope Julius III. 但在新任教皇 Paul IV上任後, 以他已婚的身分不適合擔任教士為由, 勒令Palestrina及兩名合唱團團員辭退. 但Palestrina馬上找到其他教堂的工作, 也習慣同時在很多教會裡面服務, 雖然途中也因為薪資問題和雇主翻臉, 但是, 他似乎終其一生都沒有離開教會. 在文藝復興初期, 有位音樂家叫做 杜飛 (Dufay) , 他將Motet中的定旋律改用世俗曲調, 此後掀起了這陣風潮, 後來甚至加入世俗的歌詞, Palestrina同時代的作曲家, 大多習慣用描寫世俗情愛的Madrigal(牧歌)為基礎創作聖歌, 其中 , 使用這種借用手法最厲害的就是O.Lassus(拉素士), 幾乎佔了他一生作品中的半數. 相對而言, Palestrina也有使用這種借用世俗曲調的手法進行創作, 但作品數量極為稀少. 熱中於借用的作曲家, 作品甚至多達六七個聲部, 音樂聽起來紛雜混亂(例如: 下面定旋律寫得是 主耶穌我愛祢; 而上面聲部的歌詞會是 今天心情很差, 車子被偷了…之類幾種沒有相關的歌詞.), 因此漸漸失去純粹傳教或歌詠上帝的意義. 當時的教會公議會曾討論要禁止複音Missa的演出, 有學者認為, Palestrina利用嚴謹的作曲手法, 嚴守對位的種種規則(包含: 跳進後要級進並反向解決, 極不協和音一定要解決等等.), 並將紛雜的世俗定旋律改回以葛雷果聖歌 (Gregorian Chant)為主軸. 這派學者認為Palestrina是宗教音樂的“拯救者”但大多數學者對此仍持保留態度, 認為Palestrina並不足以影響公議會的決議, 而最後複音宗教音樂能倖存, 應該有其他的因素. 但Palestrina的作品仍以宗教為主. 曲式以A cappella (人聲無伴奏調式合唱曲)為主軸, 擴及 彌撒(Mass or Missa), 經文歌 (Motet) , 讚美詩歌(Hymn) , 聖母瑪莉亞頌讚歌 (Magnificat), 禱文 (Litany), 耶利米哀歌 (Lamentation)等等, 以及少量世俗的牧歌 (Mardrigal). 在音樂史上, 似乎大家給予Palestrina的評價並不是太高, Palestrina那些整理出, 而後發揮得淋漓盡致的規則, 其實都是前人就有使用的. 而他的定位不是創新者或改革者, 他是一位整理者,發揚者. 我們來聊聊Palestrina的八卦吧! 1570那十年對Palestrina是一個大轉折, 他的兩個兒子相繼去世, 而妻子也因為黑死病流行分居兩地… Palestrina在難過之虞, 曾有想當教士的念頭, 但後來, 他轉而和一名富有的皮草商遺孀(寡婦)結婚(重婚?), 從此不愁衣食溫飽, 專心作曲, 事業到達巔峰! Palestrina留在音樂史上的評價兩極, 至於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我想, 一個人的一生, 不能用十萬字論文或是幾頁節目單生平排版可以說盡的(我想起盧炎爺爺的紀念音樂會報告), 音樂家… 我想, 我們可以專心諦聽他的音樂了, 也許, 非語言的語言, 就是最完美的表達方式吧!! : ) 最少, 這是我比較願意信仰的. 參考資料: 1.Counterpoint : The Polyphonic Vocal Style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 (Kund Jeppesen) 2.大陸音樂辭典 康謳 著 3.黎明音樂辭典 洪萬龍 主編 4.新編 音樂辭典 林勝儀 編譯 (新發現!推薦推薦!) 5.世界音樂大典 許常惠 編著 6.音樂辭典 Christine Ammer 著 (新發現!推薦推薦!) 7.簡明音樂辭典 劉岠渭 著 (ps. 劉教授在北市美術館有開講座, 主講室內樂.及古典音樂欣賞) 8.牛津音樂辭典 麥可. 甘迺迪 著 9.西洋音樂簡史與譜例 熊澤民 著 10.Wikipedia 11.Classical Composer Database 12.小孟精心規劃的上課內容, 和一年前很乖地整理的筆記 (我要把他當嫁妝!...ㄜ…我是說我嫁得出去的話… ) 漸漸明白和體悟: 網路上的資料雖然方便但並不全然可靠! 若要求“真”還真的要用很多紙本書籍來佐證及比對, 然而, 書本也不一定會全然正確的……其中雖然有點辛苦, 還被淞笑“阿呆”: ( 但是, 當我有新發現, 或很沒禮貌地找出資料上的露洞或錯誤, 並且用證據試著證明它…這種感覺真的太妙了! 我窩在圖書館裡, 請教一本本''老老''老師…累了就到非書資料庫去聽Palestrina的典藏絕版CD(我真的好想買它…), 絲質般的聲響包裹, 貼近心靈最深處…就有動力繼續找我想知道的答案^^ 我找到我喜歡的聲音, 比管絃樂還迷人的聲音… 期待均憲快點寫出來我的長(短)笛協奏曲, 記得…不是Concerto for Flute (Piccolo) and Orchestra喔!!!是~ for Flute (Piccolo)and Huge Choral !!!^^~* 最後, 要先謝謝大家...然後,還是想幫自己拍拍手…學到了新的東西^^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