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後,去掉殼的米,稱為糙米。糙米包括92%胚乳,3%胚芽,5%米糠層,米糠層是指果皮、種皮、糊粉層,為粗糙纖維組成,水份不易浸透,煮出的糙米飯較硬且粘性低,較不受歡迎,所以再碾去糠層得胚芽米,再去胚芽,得精白米。如圖
![](http://npo-135.npo.nat.gov.tw/files/albums/其他/稻榖結構圖1.jpg)
米由三個主要部分即皮(果種皮)、胚(胚芽)、胚乳所成,各部機能特性為:
(1)皮部(Bran):即種皮由外側的果皮與內部之種皮所成,擔任保護胚及胚乳之角色,皮部常含高濃度之粗纖維,灰分,粗脂肪。此部含多量之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及無機質,與胚芽一樣成為糠而剝離。
(2)胚芽(Embryo)(胚):為種子之最主要部分,發芽之際為形成根與葉的新植物體之部分。其成分為多含脂質、氮、無機質,調製時,胚與皮部(果皮、種皮、糊粉層)一同剝離而成糠。實際上,米糠是糠層與胚、碎米的混合物。
(3)胚乳(Endosperm):乃貯藏發芽後供給芽與根養分之營養素的部分,由多含澱粉粒的細胞所成,也含蛋白質。乃米粒之主要可食部。胚乳的外層與種皮相接之胚乳的一部(層)為糊粉層,此層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
![](http://npo-135.npo.nat.gov.tw/files/albums/其他/稻穀結構圖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