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自由遭箝制持續受國際關注,《基督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記者包竹廉(Julian Baum)前天報導,台灣新聞自由正遭「軟性箝制」,觀察家憂心台灣媒體失去獨立公正的報導能力,淪為金主與政府的文宣機器。
馬英九政績409
〔摘要1.5.2011 蘋果〕台灣新聞自由遭箝制持續受國際關注,《基督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記者包竹廉(Julian Baum)前天報導,台灣新聞自由正遭「軟性箝制」,觀察家憂心台灣媒體失去獨立公正的報導能力,淪為金主與政府的文宣機器。
報導以《中國時報》前記者黃哲斌因不滿業配新聞使廣告和新聞不分,憤而辭職的消息,引出台灣新聞媒體遭政府、政黨與商業利益用金錢挾持的局面。
報導引述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的話:「台灣媒體不具有獨立地位。」管中祥指,戒嚴時期政府以高壓控制媒體,現在以砸文宣預算的「軟性」壓力讓媒體屈服。政府以納稅人的錢買新聞,只是新聞自由遭威脅的冰山一角。
最嚴重的例子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政府用大筆稅金替自己宣傳下,媒體報喜不報憂,使攸關台灣與中國前景的政策缺乏深入討論。
《新頭殼》網站編輯,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前會長莊豐嘉在報導中說,台灣「幾乎所有媒體」面對中國新聞都已在「自我審查」。
報導也提及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投書《華爾街日報》亞洲版,指台灣新聞自由正在退化。自由之家連兩年調降台灣新聞自由評比。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遭人憂慮正以政治審查箝制媒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