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10 00:42:10瀏覽182|回應1|推薦2 | |
台灣就是因為與中國靠太近,從一九九○年起,產業大舉西進,多數綁在中國,才使台灣產業空洞化,失去經濟成長的強勁動能。反觀韓國,一方面進行全球化佈局,並未依賴單一市場,一方面則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出享譽全球的知名品牌,如三星、現代、LG等,行銷遍及全世界,出口貿易乃大幅成長,帶來韓國今日的繁榮進步... ------------ https://city.udn.com/63512/3673513?raid=3938021#rep3938021 (轉貼) 馬政府推動ECFA已達方寸大亂境地 馬政府為了推動ECFA,簡直已到了荒腔走板、方寸大亂的地步,全面開動政府機器,一則動用大筆預算,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與置入性行銷,再者多數政府官員正事不辦,幾乎成為「ECFA馬上辦中心」的尖兵,將全部心力用來宣傳ECFA,跟不同意見者大打口水戰。換言之,這個政府自從上台以來,毫無作為與績效,已是多數民眾共同的看法,只有在推動ECFA議題上,像是吸食鴉片,進入亢奮的迷幻世界,滿口胡言亂語,行為乖張,執政者如此表現,令人不敢領教,也為全民福祉憂心忡忡。 馬政府之亂了方寸,從很多小地方便可窺知跡象。例如ECFA攸關兩千三百萬人福祉,更牽涉與敵國之間的談判,是否應該簽署,應依據主權在民原則,交由全民公投,才能作最後之定奪,不能任由馬政府少數高層獨斷獨行。可悲的是,馬政府不但拒絕公投,甚至研考會用民脂民膏進行民調時,竟然不敢直搗問題核心,詢問民眾對ECFA的支持度,而是虛晃一招,改問是否支持馬英九總統赴各地舉辦ECFA說明會。這種民調毫無必要,馬英九既是總統,民眾當然希望他下鄉說明政策,如此問法等於在問一個不問自知的答案,不但有如「脫褲子放屁」,浪費人民的稅金,更證明馬政府對ECFA根本沒有信心接受民意的檢驗。 其次,馬政府為了一手遮天,不願讓民眾聽到質疑ECFA的聲音,對於相關批評與報導,立刻發出聲明與反駁,甚至連學者訪問,堂堂政務委員也好似閒著沒事做,一一辯駁,針鋒相對,完全容不下一點異議。其實,若是政府官員的澄清反駁,能夠讓真相愈辯愈明,則這些人縱然使用國家資源,倒也不失為一件功德,悲哀的是,這些官員的澄清與反駁,根本是建立在錯誤的解讀與分析之上;駁人之言,反而禁不起別人的反駁。 坦白說,馬政府一向以高學歷自豪,可是卻被既定立場與意識形態所蒙蔽,官員們為了自圓其說,不是斷章取義,便是扭曲資料的意涵。譬如,為了凸顯馬政府向中國傾斜的正當性,明明陳水扁前總統主政時代對中國的經貿依賴度已到達四成的警戒線,而且經濟成長率亦高於馬英九接掌政權後的表現,這些專家學者型的官員仍可睜眼說瞎話,抹黑阿扁時代採取鎖國政策,導致台灣經貿被邊緣化。事實上,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將近半的出口依賴在一個市場,況且依賴的是敵國。台灣每出口一百元貨品,就有四十元是銷往中國,絕大部分對外投資也都是在中國,累計金額估計約有三千億美元,這怎能叫鎖國?真相是「鎖在中國」。 再者,為了佐證所謂台灣未與中國簽署ECFA,就會被邊緣化,朝野為此爭辯,就是空轉虛耗,這些官員更不惜把台灣的出口成長說成是衰退,且以韓國為例,指韓國對東協出口的市佔率高於台灣,似乎台灣未簽ECFA,才造成經濟表現落後於韓國。其實,韓國經濟成長高於台灣,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兩國從一九九○年出口台灣稍微領先的局面,到二○○七年,韓國出口三六三五億美元幾為台灣二千億美元的一.五倍,結果固然令人唏噓,但癥結絕非台灣未掌握中國崛起契機,恰恰相反,台灣就是因為與中國靠太近,從一九九○年起,產業大舉西進,多數綁在中國,才使台灣產業空洞化,失去經濟成長的強勁動能。反觀韓國,一方面進行全球化佈局,並未依賴單一市場,一方面則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出享譽全球的知名品牌,如三星、現代、LG等,行銷遍及全世界,出口貿易乃大幅成長,帶來韓國今日的繁榮進步。 總之,韓國近年來的經濟表現領先台灣,已是公認的事實,此項結果與「東協加一」無關,也不會因台灣與中國簽署ECFA而改變。台灣一定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振興國內產業,鼓勵投資設廠,增加就業人口,才能追上韓國。馬政府若還執意簽訂ECFA,台灣經濟必然死路一條,還談什麼跟韓國競爭?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