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不懂經濟,劉院長看來也只懂科技。曾被封為「新政府財經總設計師」的蕭副總統卻被憲法的備位框架鎖住,站在旁邊只能空著急,這就是造成今天台灣經濟困境的主因。
三四十年前,台灣能在亞洲四小龍中獨樹一幟,靠的是人才而非庸才。兩蔣對經濟都是門外漢;但他們知人善任,找來尹仲容、李國鼎、趙耀東之類有遠見、勇於負責、甚至敢跟老闆頂撞的人,賦予全權,讓這些人放手去做。所謂「台灣奇蹟」不是天上掉下來,而是人做出來的。
劉院長組閣時,找來的副院長及財經首長都是在蔣經國或李登輝時代就跟過前述幾位開路功臣的資深官員。外間的觀感是:他們雖然熟悉財經事務,卻只會循規蹈矩地辦事。偏偏遇上世界經濟陷入停滯性通貨膨脹的深淵:美國經濟受二房拖累,已有十幾家銀行倒閉,連長期扮演景氣龍頭的汽車業都搖搖欲墜,情勢嚴重程度遠超過一般人想像之外。
今日不止台灣,全球股市匯市都在不斷下跌。這是一場世界性的災難,不知哪年哪月才能轉危為安。此時此刻,台灣需要一位獨具隻眼和果斷決策力的「經濟沙皇」,能把握他要走的方向,而內閣中似乎缺少這麼一位人才。
為什麼要一位獨斷獨行的經濟總管呢?因為把所有的人都找來開會,七嘴八舌,絕非解決問題之道。久在官場打滾者都知道:遇有難題,只要開會商討,即使結論出錯,可以推到大家頭上,而把自己應負責任減到最低。總統和院長都為經濟著急之時,越開這類無所不包的會議,越找不到方向,又怎能拿出正確結論來?
前立委劉憶如說得好:這種鉅細靡遺的大型跨部會聯席會議提出一百個方向,其結果等於沒有方向。而最荒唐的一個方向,就是拿降低證交稅來搶救股市。報載即將逕付二讀,更是莫名其妙。
做股票的朋友告訴我說,炒股行家根本不把證交稅這種微小數看在眼裏。靠調降證交稅去搶救股市,等於給患癌症的病人一顆阿斯匹靈,無濟於事。如此全無大方向而亂下藥,只會給民進黨更多攻擊政府無能的彈藥,替馬總統製造更多的頭痛。
昨天股市大漲,只能看作曇花一現,無法抗拒經濟大環境的壓力。沈富雄要劉內閣考慮在國慶日前改組,並非必需。但找個有理想、有擔當的人來挑起重整經濟的大擔子,卻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