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了無新意的馬英九?
2008/05/27 02:37:36瀏覽236|回應0|推薦1

了無新意的馬英九?

Posted on 2008-05-26 08:04 守寍寍 閱讀(16794) 迴響(0)

一場失敗的記者會?


「你可不可以再說得具體一點,你能夠在一百天之內,落實什麼樣的事?」這樣咄咄逼人的質詢氣勢,不是發生在立法院,而是五月二十一日,馬英九上任總統第二天,召開的國際記者會中的一幕。來自英國的BBC(英國國家廣播電台)記者,因為覺得馬英九的回答太過於空泛,決定「直搗黃龍」,他毫不客氣地要馬英九直接講重點。


提問犀利的還有日本記者。他質問馬英九,為何在就職演說當中,只提到與美國的關係,卻沒有提到日本?


馬英九不卑不亢的答覆,以及偶爾參雜在答話中的馬式冷笑話,雖然讓他安然度過了上任後的第一場國際記者會,但很顯然地,這場四平八穩的記者會,並沒有滿足媒體掏挖的胃口。要不然,在國際記者會隔天舉行的國內記者茶敘會後,媒體的相關報導,不會讓「馬嫂周美青已在五二○之前就向服務的兆豐金申請退休」,以及「馬大姐馬以南、馬大舅周偉奇分別辭去原有的工作」這類的週邊新聞,搶去了原本眾人應該關注的油電價調漲等重大民生議題的版面。
 

的確,站在媒體的角度,馬英九週邊的花花草草、歷史八卦,與馬蕭二人競選期間持續不斷說了又說的硬梆梆政策相比,前者當然更引人注目、可看性也高得多。君不見五二○總統就職典禮,最搶鏡頭的除了周美青的服裝首飾、周美青的服裝首飾之外,還是周美青的服裝首飾!
 

以前當記者的時候,最頭痛的,是把各種問題回答得非常得體、無論怎麼問,他的答覆內容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受訪者。以媒體的嗜血度來衡量,這種受訪者所講出來的話,只有第一次採訪時可以採用,接下來幾次,預期他所講的話,應該眼睛閉著都可以背得出來。這樣的受訪內容,怎麼搶得到版面呢?
 

馬英九此時此刻的談話模式,像極了媒體最怕遇到的這種受訪者。他不會爆料,只會繞著自己所主張的政策,耐心而不間斷地反覆申述;媒體所預期的語出驚人,在馬英九的談話裡,似乎很難找得到。也難怪五二○當天股市重挫,會被部份投資人解讀為「馬英九就職談話內容了無新意,所以使得台股大跌」。


國家公司的大老闆V.S.專業經理人


這樣的人擺在企業裡,活脫脫就是專業經理人的翻版。專業經理人在每個年度終了,除了要檢討這一整年績效達成率之外,還必須訂定下一個年度的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方法。專業經理人要處理的事繁瑣而細膩,所做的卻是讓一個企業步上軌道、穩健發展的基礎工程。

 

專業經理人背負著所謂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ex,關鍵績效指標),每一週、每一月、每一季,用各種不同的數字明確而精準地衡量著他的表現,企業裡最高階的專業經理人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執行長)更得扛下整個公司的成敗。也因此,他們受訪時總是評估再三、字斟句酌,刻意壓抑著自己真實的情緒,只一心一意想要把公事處理好。訪問結束後,他們會回想自己在受訪時說了什麼話,萬一傳達的訊息有誤,還要拚命追蹤,防範不當的言論外流。


從陳董事長到馬總經理


大老闆就不同了。他們是最大的出資者、也是擁有公司股權最多的人,他們常做的事,就是喊出一個看起來難以達成的目標,然後以此去挑戰專業經理人的能耐,要他們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大老闆沒有受雇於人,因此說話可以無所顧忌,那些敢於在媒體上畫大餅、說話勁爆的人,十之八九都是大老闆。當然,與每句話都要審慎衡量的經理人相較,大老闆們的訪問內容,可看度顯然高多了!
 

只是,大老闆似乎不必對業績負責、也不必對發言負責,萬一公司的表現最後沒有達到大老闆對外喊出的目標,挨罵、下台的是那個負責扛業績的CEO。對照馬英九上任總統後「臨深履薄」式近似無趣的小心翼翼發言,以及前總統陳水扁只要一受訪、媒體就等著看有無爆料好戲的態度,兩人在「國家」這個公司所扮演的角色,前者像專業經理人,後者則像大老闆。
 

如果你是「國家」這家公司的股東,你要專業經理人治國,還是大老闆治國?

 

引用:http://editor.chinatimes.com/shou/archive/2008/05/26/236.html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rstonly&aid=190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