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嘉雯
「她看看錶,看看鐘,又躊躇了一會,終於走到售票處,問道:『現在票子還能夠退嗎?』賣票的女郎答道:『已經開演了,不能退了。』她很為難地解釋道:『我因為等一個朋友不來——這麼半天了,一定是不來了。』
正說著,戲院門口停下了一輛汽車,那車子像一只很好的灰色皮鞋。一個男人開門下車,早已有客滿牌放在大門外,然而他還是進來了,問:『票子還有沒有了?只要一張。』售票員便向虞家茵說:『那正好,你這張不要的給他好了。』
那人和家茵對看了一眼。本來沒什麼可窘的,如果有點窘,只是因為兩人都很好看。」(張愛玲《多少恨》)
霞飛路上的國泰戲院是張愛玲最喜愛的地方,她在小說〈多少恨〉裡,以這家戲院昂揚的景觀,很巧妙地烘托出女主角難掩的愁緒:「迎面高高豎起了下期預告
的五彩廣告牌,下面簇擁掩映著一些棕櫚盆栽,立體式的圓座子,張燈結彩,堆得像個菊花山。
上面涌現出一個剪出的巨大的女像,女人含著眼淚。另有一個較小的悲劇人物,渺小得多的,在那廣告底下徘徊著,是虞家茵,穿著黑大衣,亂紛紛的青絲發兩邊分 披下來,臉色如同紅燈映雪。....她獨自一個人的時候,小而秀的眼睛裡便露出一種執著的悲苦的神氣。為什麼眼睛裡有這樣悲哀呢?
她能夠經過多少事呢?可是悲哀會來的,會來的。」
張愛玲是電影迷,小說〈多少恨〉其實是改編自她的電影劇本《不了情》。對於張愛玲而言,現代都會裡的電影院,本身即是最廉價的王宮,裝潢全用玻璃和絲絨, 以及仿雲母石的偉大建材。人們一走進電影院,就像是浸在一只放大了千萬倍的玻璃杯裡,最吸引人的是一種光閃閃的幻麗潔淨。
每當電影開映之後,穿堂霎時冷落下來,空蕩蕩的大廳成了宮怨的場景,遙遙地聽得見別殿的簫鼓。
國泰電影院的斜對角是「老大昌」食品店,當時人們看完電影出來,往往到那裏去喝杯熱咖啡坐一坐。我在老大昌買了一個拿破崙酥,奶霜綿密厚實,口感極好!
七七事變那一年,住在張家近蘇州河畔的老宅子裡,每晚聽得見砲聲隆隆。張愛玲的母親安排她與舅舅一同搬到離國泰戲院不遠的陳偉達飯店,這幢房子在當年是很現代式的建築,既像旅館,又像別墅,裡面除了服務生,幾乎沒有中國人。
而今,陳偉達飯店已經拆除,改換成PRADA旗艦店。事實上整條淮海中路正是一條精品名牌街,張愛玲當年在這裡住了兩個星期,每天逛霞飛路,看電影、喝咖啡,現在回想起來,那時走在這條街上的張愛玲,正在醞釀著顛覆中國現代文壇的不朽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