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1/24 00:15:20瀏覽1544|回應3|推薦12 | |
關於簡體字, 一般從小學習繁體字者, 多半會感到不習慣. 但仔細想想要如何消滅文盲, 推廣教育, 簡化實有必要. 網友Xuser所提一個是「工具」,一個是「藝術文化」的說法切中的要. 簡體字是生存工具, 繁體字則加入了藝術文化. 當因貧窮教育無法普及, 文盲普遍存在, 每個字都要用手書寫時, 簡體字是必需的, 但當生活改善, 教育普及, 電腦取代了筆硯後, 簡體字的優點就大為降低了. 好比對長年飢餓的人民, 每頓有窩窩頭吃就心滿意足了. 但經濟改善後自然會講究口味烹調. 同理, 繁體字的「藝術文化」優點不容抹殺. 而且, 象形文字的優點是易於閱讀(A picture worths a thousand words). 繁體字正因為筆劃多, 較易像圖畫一樣地被掃瞄吸收, 「下麵給你吃」與「下面給你吃」的混淆也不會發生. 許多年來, 由於中國的積弱, 使得我們對中文失去信心, 懷疑是否拚音字母優於象形文字, 這種心理在早期使用電腦時更強烈. 但由於電腦的進步(尤其在圖形處理方面), 以及萬國碼Unicode逐漸被採用, 中文得以鹹魚翻身, 反被看好. 因為在全世界語文中, 中文最言簡意賅, 一般文件的中譯文的儲存記憶體為最小. 而且中文為單音節, 讀起來最為速捷. 同樣的九九乘法表, 中文背起來要比英日語快得多. 在電腦上, 簡體或繁體字所占的儲存記憶體大小相同, 輸入速度一樣, 而呈現在螢光幕上的繁體字不但能作「工具」亦兼「藝術文化」之美. 何樂不為. 所以, 我們雖然理解「簡體字」的必要性, 但我們也要求維護「繁體字」的延續性, 並希望在生活品質提高後在全中國推動普及. 網友老羅曾說整本資治通鑑可用「簡體字」印出而不失其大意, 這表示簡體字巳有足夠的功能作為傳播知識的工具. 但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樂可以由管弦樂隊, 也可以用口琴獨奏, 你喜歡聽那一個?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