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05 12:49:04瀏覽283|回應0|推薦2 | |
行政院長江宜樺三月二十二號在立法院院會被立委問到如何解決缺水危機,江宜樺的答案竟然是「希望颱風早點來」。聽起來很好笑,但是這個答案一點都不假,而且道出了台灣雨量變化的特性。
台灣平均年降雨量兩千五百公釐,是全世界平均值九百七十三公釐的二點六倍,但同時又是全世界排名第十八個最缺水的國家,地狹山多使得每個台灣人能分配到的雨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左右。 今年的春雨雨量銳減,全台西半部各地地雨量平均只有歷年同期的十分之一,水利署卯足勁宣導全民節約用水、加強農業用水管理、利用鋒面雲層經過台灣的機會施做人工增雨、加強水庫供水量的總量管制...種種的措施都是要想辦法減緩水庫水位下降的速度。 另外一個做法是清除水庫淤積的泥沙,才能增加水庫的蓄水容量。雖然水庫原本就留有淤積的空間,但是水利署副署長田巧玲指出,台灣在九二一大地震後,山區土石被地震搖鬆,加上三、四年前莫拉克風災破紀錄的大雨沖刷,把山上集水區的土石順著河流堆積在河床造成淤積,也流進水庫,大幅增加了南部各水庫淤積的程度。 國外的水庫清淤,有備援水庫專門做為水庫清淤時的替代供水來源,但是台灣地狹山多的地形,多數水庫一年要裝滿好幾次水才夠用,更不用說是蓋備用水庫。 水利署今年水庫清淤的目標是兩百一十一萬立方公尺,目前進度超前,已經清了三百萬立方公尺的淤泥。對農家來說,剛好是種植農作物的肥土,但是就算有地方消化這些淤泥,要從深山中運出來也是個問題。 有立委說,台灣會缺水是因為水庫蓋得不夠多。不過身兼台大土木系水利組教授的內政部長李鴻源則說,台灣已經沒有可以蓋水庫的地方了,所以要解決缺水問題,勢必得把水回收再利用。 台灣七到九月颱風季水太多、十一月到四月很缺水的現象是環境和氣候使然,地震、颱風、土石流讓每一滴水對我們來說都必須珍惜,政府不僅要治水,還要多管齊下去利用水資源,大家對水的觀念也不能停留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開源節流靠的是每一個人日常生活的小動作,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轉載自102.4.5中廣新聞)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