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非洲版的搶救貧窮大作戰
2006/06/09 07:35:35瀏覽2451|回應5|推薦59
「降低貧窮」已成近年來國際援助之最高目標。無論是以個別國家為對象的「降低貧窮策略計畫書(PRSP,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Paper)」,或是全球課題的「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均以此為最大挑戰。千禧年發展目標明白宣示,在2015年以前,全球絕對貧窮人口要減半──這樣的目標是否可能達成?毫無疑問的,焦點必須放在非洲(指漠南非洲,不含北非)。MDGs 揭示在2015年要完成的八大目標,可說每一項都與非洲的開發問題息息相關,無疑的,非洲的開發問題,即是全球的開發問題。若能降低非洲的貧窮,則全球之貧窮問題亦能獲得解決。

許多研究都顯示,非洲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也是一個看來前途相對黯淡的大陸。對許多非洲國家而言,經濟是個危機領域,部份非洲裔菁英或意見領袖將此歸因於殖民時代之遺毒,歷史或許是個沈重的包袱,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到目前,非洲一直受到兩個相關主題的支配:政治民族主義與經濟發展。自獨立之後,非洲諸國無不力圖達成民族主義與經濟發展的目標,但是經過多年的努力之後,卻只看到大多數的非洲國家都已形同破產,他們的經濟政策全都掌握在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手中。以迦納為例,西元1957年,前英國殖民地黃金海岸獨立為迦納,Kwame Nkrumah總統宣稱,該是非洲人首次享有自己的政治王國,以及伴隨而來的經濟獨立了。但是,將近半個世紀過去了,雖然迦納是個政治獨立的國家,其經濟發展並未跟上世界其他國家的腳步。在1960年代早期,相較於其他的亞洲國家如南韓、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剛獨立的非洲前途一片看好,舉例來說,1967年時,迦納的國民生產毛額( GNP per capita ) 為240美元,而印尼僅僅50美元,南韓140美元,泰國為170美元。但到了1995年,南韓的國民生產毛額達到9,700美元,泰國2,740美元,印尼相對較弱為980美元,卻也領先迦納的390美元 (資料來源:World Bank )。

當年經濟發展相對較弱的亞洲,如今的經濟實力是全世界矚目的「亞洲奇蹟」,為何非洲不能?非洲該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馬歇爾計畫」呢?

美國為協助重建二次大戰後的歐洲,使其『免於因貧窮而淪為極權主義的犧牲品』而提出的「馬歇爾計畫」,可謂國際援助之濫觴,無論其原始構想為何,綜觀其結果,此計畫是成功的,戰後歐洲的發展,恐怕遠遠超過美國的預期。但類似的援助體系,同樣由世界銀行主導的經濟援助計畫,施行於非洲國家卻不見效果,顯然非洲需要一套屬於自己的馬歇爾計畫。或者可以以『非洲的發展經驗與世界其他貧窮地區是截然不同的』作為結論, 但非洲地區之發展遲滯若要歸納出一個主要原因,歸根究底,應當是「治理」的問題。制度和治理是降低貧窮的最主要因素,世界銀行的研究顯示,外國援助若是針對那些經濟制度和政策較為完善的窮國,就會對降低貧窮發揮較大的作用。其首席經濟顧問Bourguignon亦指出,援助會促進那些機構和政策較完善的國家之發展和降低貧窮,但在政策和機構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這種援助是無效的。

制度和治理,卻正是許多非洲國家的致命傷。以殖民地時代的疆界為主體而獨立的非洲,無論心態上或經濟上,很遺憾的,在獨立後,還是得依附於其殖民母國的羽翼以求生存,東西冷戰時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方面意識形態因素牽絆,另方面也為了方便管理,並能繼續保有對前殖民地的影響力,遂默許許多治理不善之獨裁政權存在,而這一點,相信是許多非洲國家政府迄今未能步上軌道的主要原因。

開發需要有效的、有能力的國家,援助國該如何幫助如此制度不健全、治理不力的非洲呢?除了期待這些待援助的非洲國家能改善其政策和治理,並希望援助國能信守其進一步開放貿易、增加援助以及擴大債務減免之承諾──除了這些開發經濟學家的老生常談之外──另一個可行之道是,設法將一個經常被排除在外、被刻意或不經意忽視的重要因素納入非洲開發計畫中:非洲婦女。

社會學家告訴我們,在一切社會中,人們所能掌握的財富與權力都不平等。在很簡單的社會當中,分類的基礎是年齡與性別,長者和男人比幼者和女人可掌握更多的權力與聲望。因此,不意外的,在普遍貧窮的非洲,貧窮人口還有著性別差異,其貧窮人口中大約百分之七十是婦女。比較令人意外的恐怕是,一些援助計畫可說是間接造成此種現象的幫兇,在部份非洲國家,傳統上由婦女負責耕種以生產全家的食物,但大部分的援助計畫皆以男性為對象,訓練男人耕作並鼓勵他們生產經濟作物。在這過程中,非洲婦女失去的是她們對土地的控制權、取得現代農業技術的機會、以及某種程度的經濟獨立機會。

身為「第三世界」的「第二性」,非洲婦女的處境遠比她們的男性同胞艱難,事實上非洲婦女所爭取的,並非西方女性主義者所強調的偏重意識形態的兩性平權問題,她們要的只是一個生存下去的機會而已。提昇非洲婦女的地位,並非如同一般非洲男性所恐懼的,以為引進太多的外來思想足以摧毀非洲的傳統文化,而是將原本女性所該享有的權利還給她們,比如說,讓女孩和她們同年齡的男孩一樣,有受教育的權利,讓婦女受教育並非將西方的價值觀強加於非洲人身上,接受教育是「人類發展」一項重要的選擇,不應被任何人視為一種「恩賜」,國家應制定相關之教育政策,並確實執行。

近幾年國際援助機構開始認知並接受婦女為非洲發展的重要變數,雖晚,但不失為重大的進步。將非洲婦女納入非洲開發計畫中,並不表示將非洲男性排除於開發計畫之外,而是視婦女為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催化劑,攜手達成「降低貧窮」的目標。一個完整的開發計畫,社會各階層的共同參與也是重要的因素,不應將婦女、兒童、傷殘人士等弱勢族群排除在外。

非洲各國人民甚或政府,似乎太依賴外來的援助了,但是除非非洲人自己覺醒,了解非洲的前途還是掌握在非洲人的手上,否則,再多的援助都是無用的。非洲的馬歇爾計畫,應該由非洲人自己來制定,並加以實行。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tu916&aid=304812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國的工作
2006/06/15 09:35
援外的慈善行為如果是來自於真誠的援助,便不該挾持他們的貧弱,以圖利自己,這些援助計劃該由聯合國做出統籌,而非由強權國蠶食鯨吞,聯合國如果無法使這些貧弱國度成為瑞士這般的自由中立國度,聯合國的工作未免也太遜了?!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6/06/11 16:28

在歐洲經常能從新聞報導、記錄片、電影........中了解非洲時況.
戰亂与獨裁政治, 大概是非洲人民貧困的主因,有時候會很懷疑聯合國及World Bank的角色. 每年西方國家投注大量的救濟資源,是否真正充份利用在協助當地的非洲人民?還是只掛羊皮賣狗肉,把救濟當政治籌碼?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問題複雜
2006/06/09 20:14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問題不是光靠外援就够的.  這些國家經濟除了礦物外, 主要來源幾乎只靠單一的農作物外銷, 要是外銷市場不好, 整個國家經濟就不好, 貧窮製造動亂, 他們剛獨立之初, 大家都很樂觀, 包括"良心發現"的前殖民國, 但很快就發現沒那麼容易, 結果他們只好邀請前殖民國回頭協助. 他們不能脫離和前殖民國的關係, 很大的一部分原是因為經濟市場管理的關係.  當然冷戰時期, 非洲變成美蘇對抗的另一個戰場, 因此扶持了一些惡名昭彰獨裁者. 冷戰時期結束後, 這些獨裁者也走路, 但還是不能解決漠南非洲的貧困問題. 很多問題在殖民期以前就存在, 在殖民期是新的問題加上舊的. 政治人物把什麼問題都歸到前殖民國而不能面對現實的經濟困境, 找出方法解決, 多少外援也有用盡的時候.

NY220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非洲女人的苦況
2006/06/09 07:56
我是最近看到影星 George Clooney 和他老爸去非洲拍的記錄片, 才開始有了解.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母國的羽翼
2006/06/09 07:53

雖然我對非洲不瞭,

但是很同意它們無法脫離殖民母國的羽翼這句話。

光是台灣都無法脫離美日羽翼,遑論是非洲了~

(不過我很期待非洲能繼亞洲之後騰飛,時代巨輪也許會這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