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08 08:39:05瀏覽299|回應4|推薦3 | |
笑著讀《找死專賣店》
作者:尚.雷德 皇冠出版社出版
文/柳一
屠家人開了間<找死專賣店>,專賣各種「保證死、無效退錢」的死亡用具。
客人進來,要說「小姐,諸事不順」或「先生,祝你一路好走」。 客人走了,要說「永別」,因為不會再見了。
屠媽以大兒子文森(取梵谷.文森自絕身亡)、女兒瑪蓮(取瑪麗蓮夢露自絕身亡)悲觀厭世的的個性為榮,沒料到小兒子竟沒遺傳到這種優良個性,反而樂觀到一種怎麼企圖教育他要悲觀都沒用的程度。
女兒瑪蓮十七歲生日時,全家用做成棺材樣的生日蛋糕為她「慶死」(生日表示離死亡日又更近了)。媽送的禮物是「一支裝滿毒藥的針頭」,瑪蓮若把它注射到體內,就會在口中分泌毒液,凡是親吻她的人都會死。媽媽同時也宣佈,明日起專賣店推出新的營業項目──「死亡之吻」,只要有客人付費,就由瑪蓮執行親吻送毒的工作。
弟弟送一條白色絲巾,瑪蓮以為是要讓她上吊用而高興地收下,弟弟卻說用意是讓她裝飾自己變美、心情變好。
瑪蓮每晚在鏡子前圍白色絲巾攬鏡自照,還真的慢慢愛上美美的自己了。
店裡的「死亡之吻」銷路不錯。唯有一天,瑪蓮不願對一位擔任墓園管理員的青年獻吻,爸爸大叫:「完了,女兒愛上這個墓園管理員了,所以不讓他死。」
自從瑪蓮陷入愛河,與墓園管理員訂婚後,全家(除了爸爸)都逐漸轉變,最後家裡竟被轉型成<找死專賣店.玩笑體驗版>,客人們笑嘻嘻地走入,點著骷髏頭造型可麗餅吃吃喝喝,詢問有何新搞笑尋死玩具……店的營業額成長三倍。
唯一堅持悲觀路線的爸爸,賣給想在電視上以Live播出集體自絶的貪污政府官員新研發的保證死商品,沒想到內容卻把小兒子調包成笑氣,官員吸入後笑成一團。
<找死專賣店>因而被死不成反出糗的政府官員勒令停業,氣極的爸拿著短刀往小兒子逼進,後退的小兒子意外跌出窗口,失足墜落高樓,幸而被文森哥抛擲的頭上繃帶解救。在被拉回窗口的過程,他看到、聽到全家對他的愛。
「他們的幸福、他們對未來頓時產生的信心,以及臉上洋溢的笑容,就是他一生努力的成果。」這樣想的同時,小兒子認為此生任務圓滿達成,於是他鬆開拉住繃帶的手,墜落。
這幾年生死學變成顯學,走進書局總看到這樣的書名《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生命中最後的花嫁》、《死前你一定要做的幾件事》、《送行者》等等。前幾年開始,寫遺書變成一種越來越多人能接受的觀念,殯葬業也變熱門行業,連五月天都唱出了眷戀人世不忍離去的<如煙>,演藝圈竟也有以「景行廳男孩」為名的搞笑團體。
死亡變成一種可以討論的事情,應該算是好事吧!只是這類書總以較嚴肅的角度去寫,看完了,雖有體會,但看的時候總是屏氣凝神的。死亡議題,如空谷鐘聲,讀者凝神靜默,唯恐褻瀆。
如果看書不想畫重點,也想換個另類閱讀生死學的心情,這本書絕對是個有趣的Kuso版。
雖說是一種搞笑寫法,書中仍與《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提出了一樣的見解:人為什麼值得活下去?因為「去愛」!「愛」使生命變得美好有意義!
的確如此,瑪蓮因一條絲巾(愛她的弟弟送的)而愛上自己,也改變了人生觀,愛上了墓園管理員;也漸漸影響一家人的人生觀。全書不多著墨卻呼之欲出的關鍵就是這個「愛」字!
去愛!像溫柔流瀉的月光。 去愛!像輕盈拂面的春風。
在「愛」這個字之前,我們學會付出與謙卑。
我們不必去了解什麼是死亡,因為我們將用「愛」當作人生的畢業證書,換取另一段旅程的門票。
我對這本書唯一的挑釁,該是結局小兒子自絶死亡這一部分。或許作者想藉此表達,小兒子不是生來當屠家人的,他代表的是一種「神喻」:上天派他來教會這家人如何去愛!但我還是希望他們能像最俗氣的童話版本,快快樂樂地生活一輩子;就如我看《姊姊的守護者》一書,遺憾為何終於拿回「身體醫療使用權」的少女安娜,最終卻仍遭意外車禍而死亡。
內心裡渴望圓滿,也真希望下一本寫死亡議題的作家,能給一個更不遺憾的結局。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