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正眼邪眼---明
2007/03/01 15:44:49瀏覽111|回應0|推薦4

恩師說:「禪,的確向上一路,千聖不傳。但是如果你不修行,卻得不到正受。」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把那千聖不傳的佛法人格化,你的生命仍舊得不到正確的感受,也不會有真實的受用。所以「法身功德在無漏,諸漏盡時法身成」。

然而,認識指導行為,佛法人格化的過程也必先有正確的認識,這就像眼睛睜開,就必須認得路,否則如何運足前進。所以說,修行人「六度萬行,般若作眼」,此之謂參學正眼。

學禪雖然必有「正眼」,但是我們靠著表層意識,從禪宗典籍或祖師們的開示,是無法領會的。為此恩師以大慈悲心舉揚「安祥禪」,而且「為了不捨方便,甘冒大不韙」為眾生直下界說,將千聖不傳的「禪」,說到九點九九成,甚致因為說得太過了,一身是病,受到懲罰,亦無怨言。

恩師的悲心,光耀禪門,令人讚頌,遙念恩師,心中澎湃難已。

恩師開示「參學正眼」,係就學子「兩年來接觸最普遍、百千個問題歸納出來的幾個重點」做一個總的開示。讓我們再體會一下恩師的開示:

禪,只是心的原態。

安祥是一種調和、統一的心靈狀態。沒有憂慮,沒有恐懼,沒有攀緣,沒有矛盾;離開一切執著、一切相對,就是安祥的心態。

古人參禪學道,走遍百城煙水,所謂「芒鞋踏破嶺頭雲」,所追求的絕不是什麼道理;所獲得的只是一種安祥的心態。

安祥才是禪的生命、法的現量。

別人所傳承的法是不是正法,端看它能不能給人以「正受」。是真禪?是假禪?就看能不能給人以安祥的覺受。

而且所謂的「正法」,都是教人「自除迷妄」、「自我淨化」的,毋須假借其他的玄奇。

那麼,什麼是「正眼」?什麼是「邪眼」?如何判別?應該不再是一個難題。「正眼」即是「佛心眼」:參學不離本心,不假外求,保任安祥,即是「正眼」;修行離開本心,心外求法,喪失安祥,即是「邪眼」。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cy22&aid=78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