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禪與修禪----明
2007/02/28 18:28:33瀏覽178|回應0|推薦4

參學正眼研讀心得(上)

 

法的真正滋味,不是從書本上可以得到的。因為教義、經典雖是佛口親宣,但是佛說:「我說法49年,沒有說到一個字」。而教外別傳的禪,卻是佛的心印,不從口宣,是佛心的真傳,把佛的心態傳給你,所以只有禪,才能顯示佛法的的大意。

禪,不從思慮而得: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

禪,不從文字語言而得:什麼是祖師西來意?你為什麼不問外面那個柱子。

禪,不向外馳求,不假外得:什麼是祖師西來意?你為什麼不問自己的意,管他東來、西來幹什麼?

那麼禪究竟是什麼? 恩師說:「禪是原本心靈的狀態」。原本心靈的狀態又是什麼?「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描述心的原態是「空」:是故空中無…無…無…。六祖壇經描述心的原態是「無念、無相、無住」。金剛經上則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可見諸法空相,空相即是實相,空相即是宇宙唯一的真相,也是原本心靈的狀態。

生命的迷失與墮落使人因而必須修行,但是「人為什麼迷失?為什麼墮落?因為有了表層意識」,表層意識是使生命迷失、墮落的元兇。然而它又從何而來呢?六祖說:「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一旦生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就出六門(眼、耳、鼻、舌、身、意);一旦見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就愛取六塵,然後「吸收、累積,成了本心原無的一層塵垢」這就是表層意識。如果我們讓表層意識逐漸遮蔽本心的光明;如果我們讓表層意識一再篡奪作主,那麼生命就只會活在色、受、想、行、識的五陰活動中;生命就只會剩下痛苦與煎熬,此處實是生命覺醒的關鍵處。

這樣說,修行莫非要以「表層意識」為敵,必去之才能成功?詳參恩師與六祖所教,似乎不然。表層意識雖然起於自性思量,但是六祖說:「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又說:「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此所以六祖教人:「不斷百思想,菩提作麼長」也!恩師也開示:「在修行的歷程上,有些問題如果不思,它就不通。佛祖坐在菩提樹下,並非在閉目養神,而是就宇宙、人生的核心問題,集中心力進行思惟,只有把難題解開、突破,才會有豁然大悟。可知正思惟不僅不會妨害修行,反之,要斷惑證真,只有用思惟做工具,向自心求答案才能一勞永逸」。

人身難得,人的表層意識相對於地球上其他眾生,其結構極為高級、健全,表層意識實在是人修行的善工具。認識指導行為,修行「因地倒,因地起」,只有善用表層意識,作理性的思考,再下手修正自己錯誤的想念、行為,逐漸去除心垢,而後「管帶」「保任」,不再讓表層意識作祟,不再讓「聖主蒙塵」,直到真心抬頭日,見性成佛時。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cy22&aid=778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