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讓幸福來敲門 一定要修心------明
2012/11/28 19:09:37瀏覽82|回應0|推薦3

 

恩師開示「幸福之道」,二諦總持,世法出世法都說得很圓滿,如法修行,不但人生一定能夠獲得真正的幸福,更有可能成佛,獲得圓滿生命的純幸福。

 

世間法對於「幸福」的體會落差很大,有人覺得一碗陽春麵加一個滷蛋就能夠感受到幸福;有人覺得住在華廈,食前方丈才會是幸福。之所以落差這麼大,都是因為凡夫迷而不覺,並不明白真正的「幸福之道」,更不能明白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幸福之道」提示我們「修心」不只是修行的重要課題,更是具體而微的幸福之道。人生是一段學習的過程,我們學得的,有些是光明面,有些是陰暗面;有些是善,有些是惡…等等。所以我們出生以後,就在「二元的相對意識裏打滾」,在「分別心的作用中生活」,我們學得越多,真心越被埋沒,若是不能回復清淨本心,就會一直活在分裂、矛盾、陰暗的心態中,煩惱也總是難斷,所以讓幸福來敲門,一定要修心,「修心」才是幸福之道的「起點」,也可以說「改變自己的心態」才是幸福之道的「起點」

 

世人大都離開「修心」去追求幸福,結果反而走上「不幸福之道」,殊可憐憫。獲得「兒孫滿堂」或「福祿壽喜財」固然也是幸福的條件,但並非是必要條件,因為它只是一時的假合,只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幸福,並不健全穩固,轉眼消滅,師父稱它為「假幸福」。他說:「真正的幸福,不應該以這幾十年短短世俗的幸福為滿足,而應該追求永恆的幸福」。

 

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須付出「去幸福之賊」的代價;想要鞏固幸福,必須「建立幸福的條件」。如果「我們所要的是真幸福,是健全穩固的幸福,是有基礎的幸福」,那麼「幸福之道」只有一條路,也就是經由「修行」獲得「安祥的心態」。只有「安祥的心態」才是幸福之道的必要條件,因為有了「安祥」才能享受「福祿壽喜財」。

 

「幸福之道」的修行方法是非常務實的,不論是「去幸福之賊」還是「建立幸福的條件」,都要到「現實的環境」「現實的人際關係」中去歷鍊,去學習,去下功夫,如果只是一個人在家讀講詞、思惟問題,是不可能獲得幸福的。

 

修「幸福之道」除了須「生處轉熟」建立幸福的條件之外,更須偏重於「熟處轉生」,也就是「去幸福之賊」。但是幸福之賊何其多,人的慣性又何其強大,人生苦短,用減法一個一個去減,恐怕會時不我予,轉眼之間,無常已然迅至,終其一生還是無法獲得幸福。師父有一段警語說「有些人聽了我十年、八年的法,還是不改變,跟他怎麼講他都不改變」,實在值得我們謹記與省思。我常覺得修行如果能夠學得馬祖大師教石鞏射鹿「一箭射牠一群」的方法,就像在使用電腦,把資料「mark」起來,一併刪除,豈不得力、省力。

 

師父說「要達到真正的幸福,必須通過『中道』的途徑」。我自省對人治事、生活理念乃至修行會偏離中道,都是因為我還存有「自私自利」及「貪、瞋、癡、慢、疑」的心態,一有了這些黑暗的想念,就很難做到真正的中道,所以師父把它們一一列為「幸福之賊」,也就是說要走中道,必定要在「改變心態」上去下功夫,消滅幸福之賊而後慶快平生。

 

後記:研讀 恩師的「幸福之道」讓我獲得二點深刻的體認:

一、禪,不是象牙塔裏的觀賞品;不是深山古剎裏高僧大德的專利品;更不是有錢有閒、文人雅士茶餘酒後的情趣與調味料。禪也不是壁立萬仞、高不可攀,像銅牆鐵壁般毫無門路可入,禪與我們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是活生生的展現在血肉現實的人生中。

二、禪定是「外不著相」「內心不亂」,顯然「禪定」是「真我主宰心國的能力展現」,只要真我主宰心國的能力越強,禪定的功夫就越深,也就能使內心寧靜,獲得安祥的心態。而後行深安祥,禪定越深,真我主宰心國的能力越強,這樣良性循環的結果,累功換勳,必然有一天會達到禪的最高境界。而培養真我主宰心國的能力就是從「去幸福之賊」開始,從此揚棄「觀念遊戲」,不要再「以幻為真」,而是「找出自己的毛病,堅決地把它拔除、丟掉,揚棄私我之欲」這是如法踏實的修行。

 

安祥禪特別重視覺受,祂能給人「醉三昧」的覺受,一點也不假。感恩 師父開示「幸福之道」,讓我有機會在寫完心得之後,當下獲得這樣的覺受。只覺得身心舒暢,心窩熱熱,走在路上,見到一對牽手的小情侶,悠然而過,我彷彿能夠讓他們獲得我的祝福,走上幸福之道,這種「醉三昧」的覺受「足讚」,超乎言語所能描述,但願能長久保任。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cy22&aid=708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