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載- 二十一世紀的佛教(上) 文/淨空大師
2019/11/18 21:09:39瀏覽66|回應0|推薦0
二十一世紀的佛教(上)
  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當然應該關心在這個世 紀裡,佛教能夠帶給我們什麼利益,產生什麼作用。
  首先我們必須給佛教下一個定義,佛教到底是什 麼?現在一般人往往認為佛教是宗教。關於這個問題, 我在五十年前就提出必須為佛教正名。中國古代聖人 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所 以正確理解佛教的定義是很重要的。當時我就提出佛 教是「佛陀教育」這個定義。從這個定義來看,佛教 是教育,不是宗教。佛陀教育的目的是教人離苦得樂。 苦由迷惑而來,樂由覺悟而來,方法就是講經教學。 從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誼中,可以很清楚的 看到這一點,佛教確確實實是教育。
  根據漢傳佛法的記載,三千多年前北印度釋迦族 的悉達多太子十九歲出家,三十歲開悟,號「釋迦牟 尼」。成佛之後就開始講經教學,將自己證悟的真理 傳授給世人,幫助世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講阿 含十二年,相當於佛教的小學;講方等八年,相當於
2
中學;講般若二十二年,相當於大學;最後講法華八 年,相當於研究所。他一生教學四十九年,舉辦過的 講經法會三百多次,一直到七十九歲離開世間為止。 由此可見,他是一位終身從事教學的職業教師,是偉 大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由於他的教學是完全免費 的,所以也可以說是一位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如 此,佛教可說是一種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
  佛教(佛陀教育)的內容是什麼呢?歸納來說, 佛教包括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科學教育、 哲學教育,而且這五種教育都達到了登峰造極。前三 種是普世教育,也就是所有的人都應該接受的教育, 這是二十一世紀世人普遍欠缺而急需完善的教育;後 兩種是高等教育,是高等知識分子所接受的教育,這 是在普世教育的基礎上,使個人境界更加向上提升的 教育,也是二十一世紀所必需的。
二十一世紀急需的普世教育    壹、佛教的倫理教育
  倫理是講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 這叫倫理。關係明白了,如何把關係處好,這是教育。
3
  佛陀教育裡特別強調倫理教育。《佛說觀無量壽 佛經》上說:「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無量壽經》 上說:「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 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六祖 壇經》上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 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善生經》更將倫理教育的細目逐條分列,以便 於奉行。
  一、父子關係
  子女對待父母:「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 云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 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 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針對現代子女不 奉養父母、忤逆不敬等錯誤行為,提供了敬順父母的 正確做法。
  父母對待子女:「父母復以五事敬視其子。云何 為五?一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 慈愛入骨徹髓,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 須。」針對現代父母疏於管教、溺愛放縱孩子等錯誤
4
行為,提供了教育子女的正確做法。
  二、師生關係
  弟子對待師長:「弟子敬奉師長,復有五事。云 何為五?一者給侍所須;二者禮敬供養;三者尊重戴 仰;四者師有教敕,敬順無違;五者從師聞法,善持 不忘。」針對現代學生不尊師重道、不依教奉行等錯 誤行為,提供了親近師長的正確做法。
  師長對待弟子:「師長復以五事敬視弟子。云何 為五?一者順法調御;二者誨其未聞;三者隨其所 聞,令善義解;四者示其善友;五者盡己所知,誨授 不吝。」針對現代老師不盡職責、疏於教授等錯誤行 為,提供了教育學生的正確做法。
  三、夫婦關係
  丈夫對待妻子:「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為 五?一者相待以禮,二者威嚴不闕,三者衣食隨時, 四者莊嚴以時,五者委付家內。」針對現代丈夫輕慢 妻子、不知體恤等錯誤行為,提供了尊重妻子的正確 做法。
5
妻子對待丈夫:「妻復以五事恭敬於夫。云何為五? 一者先起,二者後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順,五者先 意承旨。」針對現代妻子不敬丈夫、不賢良柔和等錯 誤行為,提供了恭敬丈夫的正確做法。
  四、親屬關係
  人對待親族:「夫為人者,當以五事親敬親族。 云何為五?一者給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 利,五者不欺。」針對現代人不體恤親族、不互相照 顧等錯誤行為,提供了親愛、照顧親族的正確做法。 親族對待人:「親族亦以五事親敬於人。云何為五? 一者護放逸,二者護放逸失財,三者護恐怖,四者屏 相教誡,五者常相稱歎。」針對現代親族之間不相互 往來、不互助合作等錯誤行為,提供了互相關照的正 確做法。
  五、主僕關係
  主人對待僕從:「主於僮使,以五事教授。云何 為五?一者隨能使役,二者飲食隨時,三者賜勞隨時, 四者病與醫藥,五者縱其休暇。」針對現代上級不知
6
體恤下屬、不照顧下屬等錯誤行為,提供了寬容體恤 的正確做法。
  僕從對待主人:「僮使復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 為五?一者早起,二者為事周密,三者不與不取,四 者作務以次,五者稱揚主名。」針對現代下屬慵懶傲 慢、監守自盜等錯誤行為,提供了盡職敬業的正確做 法。
  六、信仰關係
  信眾對待宗教師:「檀越(施主)當以五事供奉 沙門、婆羅門(泛指宗教師)。云何為五?一者身行 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門 不制止。」針對現代信眾不善意承事、不恭敬供養等 錯誤行為,提供了奉事宗教師的正確做法。
  宗教師對待信眾:「沙門、婆羅門當復以六事而 教授之。云何為六?一者防護不令為惡,二者指授善 處,三者教懷善心,四者使未聞者聞,五者已聞能使 善解,六者開示天路。」針對現代宗教師不勤於講經 教學、不善於教導信眾等錯誤行為,提供了教授信眾
7
的正確做法。
  如果大家都有倫理的觀念,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 關係,社會就不會有動亂。每個人愛父母、愛家庭、 愛鄉黨鄰里,他會為社會造福,絕對不會破壞社會。 所以倫理教育非常重要!
>> 續載中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mscl&aid=13094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