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黎明前的黑暗
2008/10/01 23:05:31瀏覽106|回應0|推薦0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0.01 03:05 am

儘管美國的布希政府與在野黨領袖為顧全大局,於戮力協商、挑燈夜戰之後,推出高達7,000億美元的紓困方案,力圖扭轉江河日下的全球金融危機;但美國眾院議員則迫於選票壓力,不識大體,以些微票數否決此方案,導致美股暴跌,拖累全球股市。 

其實這乃是意料中事。次貸風暴從去年8月爆發以來,由於高度創新的金融性商品將風險精巧包裝向全球銷售,使危機藏於九地之下,迄今無人得窺其全貌;因而經過七、八年暗中積蓄的風險本已十分驚人,在不可知、不確定的情況下,更被加倍放大,等到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一一中箭落馬時,情勢似乎已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布希政府深恐事態落到完全失控的局面,乃甘冒大不韙,一舉提出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企圖以此雷霆手段,遏止信用持續收縮將造成的可怕危機。也正基於相同的體認,在野黨的國會領袖以及兩黨總統候選人也全力支持此一方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達成協議。 

當此方案曝光,等於美國政府正式向大眾宣示,美國經濟已處於十分危急的狀況,必定會令原本已焦慮恐懼的社會大眾,陷入更大的恐慌之中,情勢自比未提出紓困方案之前更加惡劣。此時唯賴紓困方案快速落實,使金融市場資金乾涸的困境有望紓解,恐慌才有可能逐漸消除。因而眾院否決紓困方案,形同美國的官方對此緊急狀態袖手坐視,任其惡化,則恐慌不減反增,股市出現有史以來最大跌幅,自非意外。如果近日美國參院不能設法扭轉此一形勢,讓紓困方案起死回生,恐怕美國與全球股市還會進一步向下探底。 

從美國與全球各國的股市所反映的恐慌,並非無的放矢;因為次貸風暴攻擊的標靶正是金融體系的核心,而其無限放大的風險與恐懼,正在全球各地促成信用的急遽收縮,如果此一收縮過程不能及時扭轉,其後果的確無比可怖。 

19291933年美國的經濟大蕭條,由於其衝擊過於巨大,造成的傷害迄今未見可與類比者,因此直到今天每一提及,仍令人不寒而慄。但如此可怖的災難,並不是什麼天大的災害所造成;事後追究其成因,學者已有公論:完全是信用緊縮闖的禍,因此倘若眼前的信用緊縮逆流無法遏抑,下一步,即無不可能造成全球經濟大蕭條。 

80年前的美國經濟大蕭條,乃是因為當時的貨幣當局完全不了解總體經濟運作的規則,在經濟降溫導致投資需求收縮時,為了維持利率在一固定水準不降,而不斷收緊信用;由於利率始終拉不上來,收緊信用乃更加用力,在四年之間,完全擊潰了美國經濟。 

1936年,鑑於古典經濟理論無法對治大蕭條,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慧心獨運,創造出總體經濟理論;一方面為總體經濟運作構建出具體而可用的模型,為各國執政者提供了最清晰的病理剖析;一方面提出各種對治經濟衰退的藥方,保證大蕭條永不再現。我們幸而生於凱因斯理論已十分普及的今日,豈有可能再陷入經濟大蕭條的噩夢? 

不過,此次金融風暴與1929年的信用收縮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當時只不過是一國的央行政策失誤,如今是各國的金融體系共同為信用緊縮的瘟疫襲擊;前者目標顯著,輕易可改,後者則散在全球每個角落,每個金融機構,任你有天大的神通,也難以一網打盡。 

但情況縱有不同,病因則無二致;一旦認清信用緊縮是禍源,只要不斷擴充信用,終能扳倒緊縮的走勢;目前所缺的,就是各國央行與政府尚未認清禍因,展現必欲擒此賊的魄力。布希政府願以7,000億美元投入金融市場,正是魄力的表現;如果方案可以落實,聯準會輔以降低準備率、擴大貼現窗口等手段,信用緊縮從美國這個始作俑者一朝反轉,大有可能。 

只是目前紓困方案在美國眾院碰壁,要待參院另提方案捲土重來,曠日廢時;在這個空窗期之中,從美國到全球的恐慌大增而四顧無援,這會是全球股市最黑暗的時刻。但股市不斷重挫、民眾信心潰散,或許正是讓美國選民認清事態極端嚴重,任何遲疑瞻顧都會帶來更慘痛的代價,而終於改變心意,支持紓困方案。我們認為紓困方案必定會以某種形式過關,而此一雷霆行動應會成為扭轉信用緊縮的重要轉捩點;當這一天來到,黎明就不遠了。 

2008/10/0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iryshen1017&aid=226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