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測:ㄧ場夫妻深夜爭辯
2011/10/25 10:43:29瀏覽230|回應0|推薦18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

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

 

秋天有雨的早晨,在上班途中,浮出幽夢影裡張潮這段話,心中黯然一笑。想起半月前我和外子的一場爭辯,那晚幫國三的女兒解國文試題,一首改作自書法家黃賓虹撰作的聯語,幾乎動搖我們長達十八年的感情。

 

何物媚人,二月杏花□□□;是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空白選項的原始解答,應是「八月桂」。可是選項中沒有這個答案。

 

於是,外子選出答案為「六月雪」,我選出答案是「秋日桂」,結果我們答案都不對。我私心以為外子的「六月雪」,就格律上是合適,但我覺得「杏花」應該對「桂」,就文意表達較為合宜,老師對我們解答全盤否定,而她自創出的解答卻極不合格律,碩士媽媽從不服氣國文老師,到生博士爸爸的氣,原本一題簡單的基測國文模考試題,不論就文氣格律上論,老師的自創解答都有問題。

當下怕把女兒思緒攪亂,我們夫妻關起書房門展開討論之後,博士爸爸睹氣說:「欠學!實在不知道國文老師為何這樣解答,後學甘拜下風。」我也生氣回答:「讀書不求甚解,你應該要追根究底找尋出處,給女兒一個正確的身教。」第二天一早想想,我還是想要搞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正當我把試題傳給外子同時,他也把已找到的原始出處傳給我,然後他用長篇來解釋,提到出題人的為難,他說:

「命題老師找到一個好聯語,但是又不想完全抄用,就想自行更改來作為選項,但是原有聯語的語言邏輯和意義脈絡,偏偏很難一起更動,出題老師ㄧ改,就可能改出問題,這是真實情況。對於這種問題,我們要告訴小孩聯語對仗的要求,注意詞性,數字,平仄以及意義的對比關係,這一題,我們討論知道就好了,不知以為然否?千萬別告訴孩子,基測已經是夠亂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irymomy&aid=577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