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踏輕胡椒鴨適合冬季養生 》營地午餐的輕鬆備料法,快速享用美食
2024/11/18 21:49:27瀏覽14|回應0|推薦0

每次規劃露營行程,最讓我頭疼的就是餐點準備。露營不像在家裡,有現成的廚房設備和齊全的食材;在戶外,一切都得精打細算。

首先,必須考量到食材的保鮮問題,特別是夏天,稍不注意就可能導致食材變質。

而空間有限,我得想辦法把所有食材和調味料壓縮到幾個保冷袋裡,還要確保東西不會在路途中洩漏。再來是菜色的選擇,既要簡單易煮,又要符合大家的口味,才能在戶外快速完成一道美味的料理。

在有限的水源下清洗食材和餐具,也讓我得更加注意用水的節省。

以前光是備料,大概超市就買扛一堆東西回來,真的非常辛苦,這次的露營人數比之前多,大概3個家庭的人次,雖然食材可以分散給大家準備,但是事前處理(切菜,清洗)真的很繁瑣

所以這次大家決定直接用現成的料理包來處理,第一選擇就是火鍋啦;畢竟火鍋只要把東西放進去煮一煮就好,非常簡單,不用過腦,但是湯頭這件事就真的很看功力,所以就上網做了一些功課,發現可以滿足10人以上的鍋物,踏輕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很多平臺上面看到這個品牌的踏輕鍋物料理,讓我非常好奇,他有四道別出心裁的鴨式火鍋,有胡椒鴨、麻辣鴨、薑母鴨、洋蔥鴨,這幾道料理是外面鍋物店比較看不到的料理,除了冬天必備的薑母鴨外,其他都是很具特色的鍋物料理。

我特地上網做了一些功課,想看看其他人對這個品牌的試吃評比。瀏覽了不少部落客和食評家的文章後,我發現大家對踏輕的評價相當一致。

許多人都提到他們的湯底特別,冬天吃真的非常適合,而且不會過於油膩,這讓人即使吃完一整鍋,也不會感到負擔。而且,食材的新鮮度是大家稱讚的重點,尤其是鴨肉和自己買的蔬菜搭配,讓鍋物吃起來更有層次。也有人提到踏輕的湯頭有種自然的甘甜,這來自於食材本身的原味,而非依賴過多的調味料。這些評比讓我下定決心,就是他啦,這次兩天一夜的露營料理就是踏輕啦!

這次我選擇的就是胡椒鴨跟洋蔥鴨,感覺是最符合大家口味,所以只要再準備一些蔬菜,就可以快速搞定啦。

這次露營的地點選擇在南投埔里足跡民宿,外面有一個很大的露營廣場,整個環境都非常好,而且重點是沒有討厭的小黑蚊,就非常大推,而且帳篷用品,都已經架好,老闆服務真的很好

南投埔里足跡民宿相關聯繫方式

地址: 545南投縣埔里鎮福長路12巷75號

預約住宿電話: 0921 313 067

在露營的當天,我負責準備餐具,朋友則在一旁幫忙處理份量極大的洋蔥鴨,說真的,料理一定要看使用說明,一定要先解凍,不然我看屠龍刀也劈不開這個厚實的鴨肉。

看看這個分量,我已經用了10人份的鍋子了,還是滿出來了,都比小朋友臉還要大,這邊我們少做一件事,解凍後應該要先將整隻鴨都拆解好再煮,整隻鴨下去煮太不明智瞭,光是等水滾,大家可能就要餓肚子了。

所以加熱到一半後,感覺鴨肉沒那麼硬,就放到砧板二次處理,不然烹煮太費時了

洋蔥鴨的份量真的沒話說,應該是鍋物中的巨無霸了,果然就如官網說的,整隻鴨下去調理,真心不騙。

大家坐在一旁圍成一圈,看著鍋裡的湯頭逐漸變得濃郁。一位朋友忍不住偷喝了一口湯,立刻露出滿足的笑容,直呼「這味道絕對是今天的露營之王!」

露營的樂趣不只是享受美景,更是在這樣的互動中增添了無限的回憶。當香噴噴的洋蔥鴨上桌時,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舀了一碗,熱呼呼的湯頭暖入心脾,這一刻,我想,露營的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來做一個踏輕洋蔥鴨的簡單評比吧

露營中餐-踏輕洋蔥鴨調理包

**外觀** 
洋蔥鴨的調理包打開後,搭配一整隻的鴨肉,湯底有一股濃郁的洋蔥甜香。湯的顏色偏金黃,洋蔥的味道小朋友也可以接受。

**鴨肉份量** 
鴨肉份量豐富且厚實,每一片鴨肉都充分吸收了洋蔥的自然甜味,肉質細緻多汁,輕輕一咬,豐富的肉汁和,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更特別的是,踏輕將鴨肉處理得剛好,不僅軟嫩且不失彈性,,湯汁浸潤其中,整個口感層次瞬間升級。

**湯頭口感** 
湯頭非常柔和,洋蔥的甜味自然地融入湯底,帶來一種舒適的甘甜感,溫潤而不膩口,讓人不知不覺就喝了好幾碗。

**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 
推薦搭配蓮藕、甜玉米和菠菜,這些食材的甜味與洋蔥湯底搭配起來是絕配。飲料方面,建議搭配檸檬水,既能解膩又能增添一絲清爽感。

第二天的中餐一樣是搬出踏輕另一個推薦鍋物-胡椒鴨,有了昨天的經驗,這次退冰後,有先稍微分解整隻鴨下去煮,畢竟人總是要有學習能力的啦XD

說實話,這鍋胡椒鴨的胡椒味真的相當濃郁,煮的時候香氣一飄散出去,連隔壁帳篷的朋友都紛紛探頭過來,好奇我們到底煮了什麼料理。當湯鍋滾開時,陣陣辛香帶著暖意撲鼻而來,朋友們調侃說,這鍋胡椒鴨恐怕成了整個營地的「香氣宣傳大使」。

當我們終於盛上一碗熱騰騰的胡椒鴨湯,那辛辣卻不嗆口的胡椒味迅速在舌尖散開,每一口都是享受,這樣的香氣和滋味,應該要再把這道胡椒鴨列入菜單,甚至可能吸引更多朋友一起來享用。

露營中餐-踏輕胡椒鴨調理包

**外觀** 
胡椒鴨調理包打開後,整隻鴨的份量就是巨大,真的很適合露營大家圍爐一起吃,一餐就可以馬上腳絕。湯底的顏色清澈,帶著淡淡的琥珀色,透著一股溫潤的胡椒香。

**鴨肉份量** 
鴨肉的份量相當大方,肉質鮮嫩,煮得剛剛好,不會過老,胡椒的香味與鴨肉的自然甘甜完美融合。

**湯頭口感** 
湯頭清爽而不過於厚重,胡椒的辛辣恰到好處,溫暖而不嗆,但是辣度的感覺因人而異,可能有的人會覺得稍辣,整體口感很適合冬天圍爐。

**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 
建議搭配高麗菜和金針菇,這類蔬菜的清甜能中和胡椒的辛香。飲料的部分,推薦搭配一杯清香的烏龍茶,讓整體風味更加清新。

踏輕鍋物線上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PEPPERDUCK

這次的露營旅程,讓我深刻感受到大自然與美食結合的那份純粹與滿足。洋蔥鴨和胡椒鴨這兩道鍋物,絕對是這趟露營的亮點。洋蔥鴨帶來的自然甜味,讓每一口鴨肉都充滿溫潤的滋味,溫和卻令人難忘;而胡椒鴨的濃郁辛香則為整個營地增添了熱鬧的氣氛,那種隨風飄散的香氣,路過的營友應該都非常羨慕我們。

這次和朋友們一起到南投露營,一邊享受暖呼呼的火鍋,一邊聊著天,笑聲和濃濃的湯香交織在一起,讓我明白露營的樂趣不僅僅在於美景,更在於與好友分享美味、共度美好時光的那種喜悅。這次露營,絕對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回憶,而這兩道鍋物,真的超值得,份量大,多人一起享用真的超劃算,省去備料的時間,也多了一些時間可以到處看看風景。期待下次露營,帶上更多美食,繼續這段美好的冒險。

 

 

踏輕胡椒鴨鍋物試吃推薦露營一直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放鬆時刻,但要讓整趟旅程更愉快,能品嚐到美味的料理絕對是關鍵。想像一下,在微涼的山林夜晚,和親朋好友圍坐在帳篷旁,微風輕拂下,熱氣騰騰的鍋物飄散出誘人的香氣,這就是露營的真正樂趣。而**踏輕鍋物**正是讓這一刻變得完美的秘密武器!

為什麼說踏輕鍋物是露營的最佳選擇?首先,踏輕的調理包不僅方便攜帶,操作也超簡單,只需要熱水煮沸,就能迅速變成一鍋香氣四溢的美味火鍋。對於不想在營地花太多時間備料、卻又想享受豐盛餐點的你,踏輕鍋物無疑是最聰明的選擇。胡椒鴨的辛香溫暖,洋蔥鴨的甘甜入味,再加上麻辣鴨的濃烈刺激,無論你是偏愛清爽湯底還是重口味,都能在踏輕鍋物中找到心頭好。踏輕胡椒鴨露營料理包開箱

除此之外,踏輕鍋物選用的都是新鮮食材,湯頭濃郁卻不油膩,讓你在戶外用餐也能吃得健康又滿足。露營時,溫度往往會較低,而踏輕的胡椒鴨和薑母鴨特別適合寒冷的夜晚,喝上一口辛香四溢的湯,暖流瞬間從胃部蔓延至全身,給你滿滿的能量。更棒的是,這些鍋物湯底不需要額外調味,天然的食材就能帶出豐富的層次感,不僅滿足了味蕾,也減少了準備的麻煩。踏輕胡椒鴨湯頭口感分析

踏輕鍋物讓你在露營時省去繁瑣的食材準備與烹飪步驟,只需短短幾分鐘,就能讓所有人享受美味的火鍋料理。當你在帳篷旁,一邊看著星空一邊品嚐這鍋熱氣騰騰的踏輕鍋物,保證這次露營的體驗將成為你記憶中最難忘的一次。不論是好友聚會還是家人共遊,踏輕鍋物都能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歡笑與美食交織在一起。踏輕洋蔥鴨露營料理包開箱

還在猶豫露營該帶什麼餐點嗎?立即選擇踏輕鍋物,讓你的露營之旅從此與眾不同,無論在哪裡,都能享受到如同餐廳般的頂級火鍋!現在就行動,為你的下次露營準備好這份滿滿幸福的美味吧!踏輕胡椒鴨鴨肉多汁推薦

爸爸是去年初夏時候走的,我以為自己會傷心很久,但并沒有。 我花了大概三個月的時間來習慣一個重要人物在生命里的退場,之后,間或只會在聽到一首歌、看到一張照片的時候心塞。偶爾有些小事也會讓我不可自已地想他,好比最近,快到年關了,我就會糾結,要不要做雞絲蛋餃。 雞絲蛋餃是我們家過年餐桌上必備的食物,其實它跟普通蛋餃沒有多大區別,只是把豬肉換成了雞絲,但因為這是隸屬于爸爸的“榮譽出品”,所以他每年都要提前好久念叨這件事:“阿劍啊,明天提醒我去超市買雞哦。阿劍啊,青豆剝好了沒有?阿劍,快叫你媽把鋁勺找出來……”總之,離過年還有兩個禮拜呢,做蛋餃這件事兒卻成了他的頭等大事。照媽媽的話說,他平時是不干事兒的人,一年也只有這一次,頗有些家主的樣子。 都說男人要是認真起來,大多是一等一的廚師,不過就是懶。這點我絕對可以作證,爸爸做的蛋餃,皮子一個都不帶碎的,最結棍的還是那個餡兒,有雞肉,有青豆,有大白菜,有筍丁,還有他獨門調出的醬油汁,一口下去,就是一包甜甜的湯水。這哪里是什么蛋餃,簡直就是花式餃子,但他開玩笑說,這是他獨門的戴氏蛋餃,將來能靠這個開店賺鈔票的。 他很是為這一年一次的“勤勞”愉快,可惜的是,從少年到青年,再到為人父,我都沒機會找到這快樂的本源。小時候,我想這快樂大概來自于熬夜的幸福,因為他總是在午夜做蛋餃,好像寫作的人習慣午夜奮筆疾書似的。而小孩子一年到頭被允許晚睡的時間太少,但到了“蛋餃時間”,仿佛他自己就先把日夜顛倒了。于是,拿“學做蛋餃”當借口,我也能順理成章地“不睡覺”,跟他在灶頭間“熬”,從沒想過要仔細看看他的每一個動作,只是覺得于萬籟俱寂的時候,好像醒著就是一種優勢,聽蟲子的鳴叫、聽風聲,聽晚歸的人騎著自行車從遠處駛過來——他進弄堂了,他要轉彎了,他的車輪好像被什么東西磕絆了一下,他終于停好了車……我執著于這些在寂靜深處似乎永遠不滅的聲響,卻連他一個“轉勺”的動作也懶得看,這注定我現在根本沒法兒將蛋液在勺子里轉圓。但彼時,在這小小的灶頭間里,我們各行其是,只有蛋皮的香氣在空間里肆無忌憚地亂闖,偶爾也會勾得我偷偷拿起一只做好的蛋餃,對著邊緣的皮咬上一口,但這種行為要是被爸爸看到,就一定會吃到一個“麻栗子”:“小赤佬,儂不曉得這芯子沒熟啊!吃壞肚子!”但這嗔怪里分明有許多得意,好像他是天下第一做蛋餃的大俠,無人能比。 做完蛋餃,一般都是凌晨兩三點的時候,他不管我是肚子餓還是嘴巴饞,就會拿了小鍋子去海寧路的通宵面店,打一碗牛肉面回來,然后把面放鍋里再煮一遍,順勢丟下兩個剛做好的蛋餃,只需五分鐘,一碗熱氣騰騰的“半夜飯”就做好了。這是不可抗拒的深夜福利,以至于我那時想,爸爸應該做的慢點,再慢點,好叫這夜跟這味道一樣,留在齒間,不囫圇到肚子里,那樣才好。 爸爸走后,我只夢見過他一次,盛夏的時候,我們卻在嚴冬的灶頭間做蛋餃,他的臉一直背著我,只是那手熟練地轉著圈。在夢里,我想,這回得仔細地看,一定要學會。這綿長的夜,走得越慢越好,好叫我記得他所有的動作,以及他身上的每一個細節,最后,可以做出一只不輸他的蛋餃來。 因為我也有個小囡了,將來,或許他也會偷吃我做的蛋餃,誰曉得呢。 >>>更多美文:情感日志

小時候還是生產隊,山杏樹是受保護的經濟植物,沒人敢隨意砍伐。所以山杏樹長得很茂盛,成片,漫山遍野都是。大樹底下還長著小樹,泛濫開來,一坡一洼都是杏樹。早春,首先開進人們眼中的只有杏花。 清明一過,暖風才真正吹進我家鄉的山里,杏花借著風的溫度快速孕育,只幾天時間,陽坡碗兒里的杏樹就開始泛紅,那是花萼的顏色,然后一天天變淺,由暗紅、紫紅到粉紅、粉白,最后全白,像雪一樣。大人根據杏花的顏色確定種地開犁的時間。我們小孩兒們呢,根據顏色確定采花的時間,當看到杏林由紅變白,個別地方呈現粉色,我們就相約去采杏花。大人們一般不管,因為也沒幾個孩子,折不了幾枝,不會影響收成,況且能不能長杏兒,還不在花開的多不多,要看天氣,如果正趕上杏花盛開時降溫返凍,那這一年就長不了幾個杏兒了,所以小孩子折幾枝杏花兒,大人們都不當回事兒。有時大人收工也會捎上幾枝花蕾較多的,回家后插在罐了水的玻璃瓶里,還要弄出一個造型,擺在板柜上,讓它在瓶中開放,簡陋的農家一下子有了幾分小資的情調。 要是趕上風調雨順,等到地里莊稼苗一寸來高,山上的小杏兒就該有玉米粒大小,可以摘著吃了,小伙伴們偷偷跑到山上采摘,嘗個新鮮,因為肚里沒油水,什么能吃的都有吸引力。杏兒太小,就整個扔進嘴里,酸中帶一絲苦味。再過幾天,杏兒見大,有手指肚大小時就不能整個吃了,里邊的杏仁已經苦了,就得掰開來,把里面還是一泡水兒的杏仁兒扔掉。再過幾天,就長杏核了,外面的青杏肉也變得難吃起來,非要吃,得去尋找家杏兒了,相比山杏兒,家杏兒的果肉厚些,味道也好吃些。家杏兒一般都是有主兒的自留樹,人家不讓摘,只好退而求其次,找二倚子杏兒吃,啥是二倚子?就是介于家杏和山杏中間的那種。每到這個時候,生產隊長就會開會宣布,不許偷摘山杏了,抓住罰錢,扣工分! 再長,山杏就徹底沒法吃了。家杏呢?要么是集體的,要么是各家的自留樹,都不能再摘了,而其它的野果已開始能吃了,比如桑椹兒,各種野菜到處都是,酸溜溜、羊媽媽、細細菜……誰還掂記又苦又澀的山杏呢? 等到端午節一過,家杏兒就陸續成熟,什么關老爺臉兒,香白杏,五月忙,好多品種。生產隊的家杏兒摘下來分給各戶,自家有杏樹的也紛紛采摘,不太成熟的放在墊了捂香蒿的席蔞里捂上幾天,就會自己成熟,又軟又香。 山杏兒還得再過個把月才能采摘,我們那兒叫襰杏兒,襰回來以后只要杏核兒,杏肉部分都扔到河邊,自然消化。杏核兒晾干之后砸開,取出杏仁兒,賣掉。生產隊解散以后,山場也分到各家,山杏兒成了一項不小的經濟收入。 收完了山杏兒,該捋杏葉子了,此時正是農閑,捋杏葉子就成了重頭戲,杏葉子營養豐富,可以用來喂豬。可是不能直接喂,會藥死的。捋回來的杏葉要在大鍋里煮熟,用笟籬撈出,然后拿到莊前的小河邊,用石頭在河里攔出一個池子,將煮過的杏葉泡在水里,讓流動的河水帶走杏葉里的毒素,十幾天后再撈出放在大缸里備用,才能放心地給豬飼喂。過去的豬肉絕對綠色,沒有添加劑。 捋杏葉不能太狠,要是把一棵樹的葉子全捋光,會影響來年杏樹結果,所以每家都會嚴格看管自家的杏山,以防被別人偷捋杏葉。偶爾會有個別杏樹在秋天開花,就是杏葉被捋光所致。本該在來年開的花提前開了,明年就無花可開了,哪來的山杏?所以杏樹多的人家或村組就要嚴防死守。 過去的山杏仁兒好像都用做了藥材,比較富裕的人家會留下一些用來制作杏板兒,一種鹽淹的小咸菜,調劑一下生活。后來有人研究出了杏仁霜、杏仁露,杏仁兒就身價倍增了。除了承德的露露杏仁露,其它的杏仁露廠家這幾年一下子出現好多,難道杏仁兒的產量翻了幾番不成?看著哪乳白色的液體,我有時在想,那里邊到底有幾顆杏仁呢? 又該到杏花開放的季節,還是想著到時去山上折幾枝帶著花蕾的杏花,做個插花放在案頭,讓春光浸滿我的書房吧! 2018年3月17日燈下。 >>>更多美文:散文隨筆

農村地壟溝里爬出來的人,鉤桿鐵齒并不陌生,尤其是鋤頭,我從記事的時候,就知道我家西下屋的倉房偏廈子里有三四把,大鋤板的,倒扣斗形的,扇面形的,鐵鋤頭板面溜光錚亮,一點也沒有銹跡。那幾張鋤頭,爺爺、父親總害怕雨天生銹,使著不透落,每年一進入四月就掛在三間房的陽面墻垛子上,讓它們感受著強烈的陽光。每一天收工回來,爺爺、父親總是把幾張鋤頭收拾得锃明瓦亮。大鋤頭主人是爺們兒,小扒鋤屬于娘們兒。倉房里還存著六七把小“扒鋤”。大鋤頭,小鋤頭,都是東北大平原上的農民們愛不釋手的季節性勞動工具。一九七四年八月,我九年級畢業第一天一到生產隊報到,程隊長就指示領工員到生產隊倉庫保管員那領了一把大鋤頭、一把扒鋤。回家父親用搶刀坐在門檻子上開了刃,用銼銼去了毛刺兒、電焊留下的麻麻點。安上了一個和我一般高的柳木鋤把,這一把大鋤頭一直跟我到了1990年谷子、糜子放片上場的季節。 鋤頭,是農民人手一把的勞動工具。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是石鋤。有文字記載的青銅鋤最早出現于西周時代,一直沿用到春秋戰國。1953年春,中央國家文物局考古訓練班專家在浐河東岸半坡村附近發現一處類似遺址的遺跡。在河岸臺地的剖面上,有灰土層、紅燒土層、紅燒土、灶坑和灰坑,以及夾雜在灰石中的骨制斧、錛、刀、笄、針等各種工具、用具。1954年秋到1957年夏,考古專家先后進行了5次較大規模的發掘,這5次發掘并清理了40多座房屋遺跡,發現了我國最早的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錛、石鋤、石鏟、石刀、陶刀、石磨盤、石杵、石鑿等735件。從大量的石鋤、石刀、石磨上看,古老的中華民族和其他先民一樣,“以食為天”,為了生存,把鋤頭、刀具、石碾子、石磨作為最尊崇的勞動工具。 隨著冶鐵技術的發展,我國戰國時期出現了鐵鋤。1950年河南輝縣固圍村出土了長10、寬10.5、距2厘米的鐵鋤。中國歷史博物館藏的這種形狀的鐵鋤,造型符合力學原理,安裝把柄后有利于農民們使用。輝縣鐵鋤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一把鐵鋤。 鋤頭和草是天敵。除草、松土有利于植物土壤中的養分,使莊稼根部及時透氧、吸氧,保持正常氧氣循環。氧氣循環也利于秧苗保墑,提高地溫。所以鋤頭在農耕四季中的夏秋兩季是一件不可缺少的田間勞動生產工具。 東北平原,在農業生產這一方面研制出了很多“先進的”勞動生產工具。比如在遼南、鐵嶺、北安、饒河、方正一帶開發使用了現代化的鋤頭——“除草機”“鏟耥機”。機械化鏟地,讓躬耕隴畝的農民大開眼界,也告別了大幫哄,一人一壟的笨拙手工鋤地的年代。 南方的鋤頭和東北大平原上農民使用的鋤頭是兩碼事,我們東北平原的鋤頭是“鏟形”平放,和土地地面接近于平行,稍稍有點吃土的角度,摟的成分大。刨,往下,鏟,隨著作用力向使用者用力的方向,鏟的土層薄。不管是鋤頭,還是鎬頭,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躬耕隴畝形象賴以生存的道具。哪一個場景,都離不開火燒云,都是在夕陽下,彎下腰去,面對我們慈善而貧瘠、地老天荒的黃土地、黑土地。鋤頭,不只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堅強的慨嘆和牢騷,鋤頭已經伴隨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告別了九章、天問,揭竿而起的時代。 說起鋤頭,東北大平原上,人們一定還記得鐵嶺昌圖的張鐵窩子。民國初期,鐵嶺通江口有名的富商張鐵窩子是永增盛商號的創始人,因其經營的鐵匠爐在當地有一定影響,人送綽號張鐵窩子。1903年沙皇俄國修建中長鐵路,火車逐漸取代了水路和陸路運輸,于是這個叫張鐵窩子的人開始關注農具鑄造業。據講,當時從關里運來的農具比較暢銷,而鐵嶺、四平、通遼東部地區鐵匠爐較少,張鐵窩子看準了這一商機,幾經波折籌措資金,建起了鐵嶺地區一家最大的鐵匠爐、鐵匠鋪,也就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公私合營過來的國營通江口農機具修造廠。這個修造廠主要以鑄鐵鏵、生鐵鍋和農用的鐮刀、菜刀、釤刀、鋤頭、掛馬掌等為主。綽號張鐵窩子的意思是所有的鐵器張家無所不能。 鋤頭不僅是勞動工具,也是農民田間地頭較量體力的好工具。夏季鏟耥季節,干了兩三個小時的莊稼漢,一到休憩的時候,總有一些體力較好的小爺們,在地頭較量一些拉鉤、支黃瓜架的“體育”競技比賽。 鋤鉤很像我們漢字里的標點“問號”(?)。拉鉤,就是你一張鋤頭,我一張鋤頭,兩個鋤鉤子一搭,就開拽。有能耐的,有耐性的,有力氣的,會使悶勁的,也有會找竅門的,十有八九會贏。拉鉤過程中,也是通過這種方式檢驗某一家鐵匠爐、鐵業社鋤鉤子的質量。拉鉤的結果是你要輸了,你的工分賬上就劃給贏家兩分或三分。 一九七四年八月,我剛剛回村“就業”當了一位農民,就趕上了放秋壟。放秋壟就是已經接近成熟的莊稼地里,再最后鋤一遍草。也就是農民常說的“摟草打兔子”。基本程序規矩是拔大蒿子,拿大草。見草下鋤,我不知道這一項最簡單的活計還有很多竅門,一鉆進青紗帳里,里面悶得大汗淋漓喘不出氣來。一根五六百米長的壟頭四根壟一排,就是快手也要半個小時。要是遇到蒿草多,難鏟,至少接近一個小時。放秋壟,隊長、領工員是“查邊”的。他們拎著鋤頭做監工。若是哪個偷工減料,“花搭”板子帶冒鋤,浮皮潦草,不管三七二十一,冷不防,照你后屁股就是一鋤頭掄下去,非打你個前趴子不可。我就是一排四根壟沒到頭,讓老隊長打了三回的“小半拉子”。 1990年,我工作調動,回歸省農墾總局的一家農場,我的兩把鋤頭一個小扒鋤一直跟回農場多年,山坡上開點荒,刨點地,幾把鋤頭就解決了我們一家六口人的吃菜生活自救的大問題。直至農場使用了松土機、鏟耥機、中耕機,農場連隊職工的鋤頭才逐漸退出歷史的大舞臺。我家的幾把鋤頭,在墾區博物館里做了編號,一直成為了展覽的人見人贊的小“文物”。 >>>更多美文:心情日志

一 北風呼嘯,刮過日間繁庶熱鬧的城口鎮,河水緩緩流淌,長長的街道被夜色籠罩,寒氣彌散。 紅軍戰士圍火盆而坐,烤食物充饑。剛剛在溫泉池洗漱過的身體還冒著熱氣,幾分愜意。 忽然響起一支曲子,清幽跌宕,仔細聽了,正是《梅花三弄》。 嚼東西的聲音忽然停了,年輕的臉龐閃現出凝思靜穆的神色。 就在兩天前,另一些戰友在銅鼓嶺和前來阻擊的國民黨軍隊正面交鋒,100多個鮮活的生命說沒就沒了。這樣的犧牲換來主力紅軍的短暫休整,仿佛是用筆草草寫就的嘆號和頓號。 那夜有沒有月光呢?就這樣露宿街頭,和衣而睡。那是1934年11月6日,一切才剛剛開始。 82年后的秋天,當我踏上廣東韶關這片土地,才知道長征最初的步伐是這樣邁出的。 其實,也并不真的知道。 很多時候,路過一個地方,只是路過,未曾刻意留下供人追溯的痕跡,何況是匆忙的行軍途中? 于是,那些嶄新的標示牌成了最清晰的也似乎是唯一的證明。 在仁化縣陳歐鎮營下村,聽當地人講述口口相傳的紅軍路過此地的故事,我一時迷惑,近旁那棵360年樹齡的小葉榕樹會不會知道得更清楚? 而當年紅軍8名傷病員被敵軍推下日頭河時,洶涌的水流是不是帶著刺骨的寒涼?這些,也只有那座建于清代的石橋知道吧,它見證過多少的滄桑往事,可還記得當年的風雨如晦? 在原址為高崗廟的仁化縣中山公園,埋葬29名烈士的高高紀念碑后,孩子們在石砌的墳塋上玩耍,陽光穿透高大的落葉林,時間在指縫中滑落。 走過古秦城的舊門樓,看到被廢棄的錦城溫泉舊址,墻面已斑駁,門框搖搖欲墜。溫泉池內水流依然,散發出濃郁的硫黃味,還有婦人在里面洗衣服。當年,這里曾蕩漾著紅軍戰士的歡笑聲吧。試圖喚起想象,卻有種記憶被誰暗中偷換的感覺,仿佛到了不真實之處。因為這未被修飾的簡陋,突然心痛。 在寂靜的正龍街上,看到曾作為中共地下聯絡點的兩間房子,依然是破敗,隱藏在周邊的民居中,更顯蕭條。但據說已被政府收購,將重新整修,恢復原貌。 我抱有希望且相信:后來的年輕人即便帶著對長征的模糊感知走過這里,也能被喚醒,也能有深深的了解和觸動。 二 綠荷裹飯,客集如云,素竹成行,箋排似雪……這幾個詞穿過茫茫歷史撲面而至,瞬間擊中了我。正在修繕中的長江鎮廣州會館里,一塊清朝光緒年間的石碑上,記錄著這座古鎮當年“長江紙貴有勝洛陽”、一時商賈云集的盛景。 此地竹密林深,新生嫩竹柔韌滑澤。經過選筍、壓榨、磋筍、抄紙、切割等22道工序,由人工制作而成的紙,色澤淡黃,瑩潤如玉,被稱為玉扣紙。 玉扣,多么形象!曾經不僅作為貢紙,更進入普通人家。這里的老百姓,那一雙雙撫摸過綿軟細嫩紙張的手,沾染了多少文化的墨香;而用這紙包裹過的當地美食,又曾帶來多少口齒留香的回味。 1931年,紅三軍來過這里,那時,在古雅的廣州會館,毛竹和紙張被大批的棉布、軍服替代,也曾變成藥物和食鹽;紅軍長征路過此地時,曾目睹昔日廣屬商賈桑梓情深的會館又成為見證紅軍將士昂揚斗志的臨時指揮部。 往事悠悠。時光是只魔術手。 那日,行至樂昌縣五山鎮,灼人的秋陽隱去,忽然起了風,冷雨飄落。 竹林里,他踱著步,抬頭,輕撫,看準了,利索地砍下一棵。取毛竹其中的兩節,剖開,酒香帶著清淡的竹香,人群一片驚呼。 這是石下村村民張求華的專利。退伍還鄉后,他一直思考如何用毛竹致富。經過反復試驗,他把當地傳統工藝釀制的米酒注入毛竹竹腔內,讓酒與竹共融,自然生長。 多么奇妙的創意。 正如當我們帶著酒香和暖意爬上五山梯田,被遠山的黛綠和稻田的青綠、檸黃所組成的大美畫面震撼,也被每塊稻田邊寫有主人名字的標牌吸引。 清冽的山泉水和晝夜巨大的溫差,讓這里的稻米韌性甘甜。這些田地以農業合作社的方式被集中打理,對外招募田園主人。只要交一定的認租費用,就可以坐等收獲加工好的優質大米。 那一刻,忍不住感嘆,這梯田不僅是大地秋日最美的曲線,更是現代田園譜寫的豐饒之歌。 那一刻,也忍不住懷想,此地正是當年紅軍進入粵北走過的最為艱險的路。 那時,在海拔1500多米的大王山,霧濃霜重,懸崖峭壁間,戰士們舉著火把走夜路,一條火龍盤旋上去,成了一座螺旋形的火燈塔。走得最遠的幾盞燈火,仿佛幾顆零落的星子。 終于,火把化作滿天星。 終于,在迂回曲折的征途上暢想的美夢都變成了眼前豐足的現實。 三 遠遠地,似乎聞到了梅花香。 明明還是秋日,但香味就是絲絲縷縷地縈繞,揮之不去。 踏上這長長的存在千年的梅關古道,踩著斑駁的青石板路,想慢一點,再慢一點,讓那些撲面而至動人心魄的故事多停留一會兒。 聽到大詩人張九齡仰天長嘯。 那是唐開元四年,時任左拾遺的他,不辭辛苦,在大庾嶺開鑿嶺南驛道。及至梅嶺頂上,巖石堅硬,阻塞去路。為了感動山神,他身懷六甲的夫人戚宜芬毅然剖腹,以命祭天。兩年之后,危崖百丈的梅嶺山隘成為一條最便捷的溝通南北的官方驛道。 這悲壯慘烈的傳說故事鐫刻在半山腰夫人廟前的石碑上,供人們唏噓感嘆。許多真切深沉的情感,因為難以言喻,一再被演繹,就如張九齡那千古傳誦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聽到英雄將領陳毅的慷慨悲歌。 1936年冬,陳毅率領的游擊隊遭敵圍困,在梅嶺樹叢草莽中隱伏了20多天,自料難免犧牲,于是揮筆寫下絕命詩《梅嶺三章》。陳毅一生金戈鐵馬,長征紅軍主力經由此地離開后,留下來堅守的那一年對他可謂最艱苦卓絕的歲月。 在梅關古道,看到他用草書寫就的這三首詩鐫刻在石碑上,“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字字如梅花笑傲風雪,句句似星辰璀璨奪目,激勵多少后來者。 看到蘇東坡和湯顯祖落寞詩意的背影。 兩位大文豪被貶,在梅關古道往返,一個寫下“梅花開盡雜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的感遇詩行,并留下一棵“東坡樹”,蓊郁青蔥至今;另一個在吟詠“楓葉沾秋影,涼蟬隱夕暉”后,完成《牡丹亭》,劇中所有的癡情與幽夢都離不開一個“梅”字。 追憶,仰望,恍悟梅香從何而來。 在這梅關古道上,在這片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粵北之地,每一片葉脈,每一方青苔,每一處水流,每一塊沙礫,梅之傲然之骨、清冽之氣,早已氤氳開來,直至無處不在。 當年詠梅處,如今梅成林。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QW155CW58PKM14



踏輕洋蔥鴨適合戶外煮食 》露營料理的省力準備法,輕鬆享受野炊踏輕胡椒鴨試吃口感記錄 》戶外料理的準備指南,露營輕鬆無負擔
( 知識學習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68fp9sb66210&aid=18135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