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門聖地法門寺
2007/02/19 04:06:25瀏覽633|回應0|推薦6

96/2/14()

電視播放法門寺佛指舍利報導:

佛門聖地法門,歷史悠久是天意,

佛陀舍利出此地,宣揚佛教不餘力。

(宗教現象,解[960214c]法門寺位在今陝西省扶風縣北崇正鎮,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西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于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西元558年,北魏皇室後裔拓跋育曾擴建,並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開塔瞻禮舍利。隋文帝開皇三年(583)改稱“成實道場”,仁壽二年(602年)右內史李敏二次開塔瞻禮。 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5年)敕建並改名“法門寺”。法門寺的舍利迎奉和其後的輝煌鼎盛其實自唐太宗就已經開始了,貞觀五年(631年),岐州刺史張德亮奏請開啟法門寺塔,供養真身舍利,太宗敕許之,自此開了唐代諸帝禮佛之先河。唐太宗詔啟塔基,影響深遠,對李唐王朝三教調合的政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當時,儒教本是國教,道教祖師姓李,被李唐王朝視為本家。惟佛教是外來文化,極易受到排斥。太宗的做法便明確了佛教的地位,使儒、道、佛三教鼎立之勢由此形成。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據史載 “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可干戈平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後一次送還佛骨時,按照佛教儀軌,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稀世珍寶一同封入塔下地宮,用唐密曼荼羅結壇供養。唐代諸帝篤信佛法,對舍利虔誠供養,寺院大小乘並弘,顯密圓融,使法門寺成為皇家寺院及舉世仰望的佛教聖地。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宋代法門寺承襲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闊氣勢,被恢復到最大規模。金元之際,法門寺仍是關中名刹。明清以後,法門寺逐漸衰落。民國二十八年(1939)在愛國志士朱子橋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來最大規模的維修。文革期間,紅衛兵欲挖地開塔,良卿法師點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塔下珍寶。1981824日,寶塔半邊倒塌。1986年政府決定重建,19872月底重修寶塔。適逢四月初八佛誕日,“從地湧出多寶龕,照古騰今無與並”,在沉寂了1113年之後,2499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地宮內出土的稀世珍寶,不論在中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佛指舍利出土後,曾四處展覽、宏揚佛教,亦曾出國至台灣、香港韓國等地展覽,萬人朝拜,掀起熱潮。)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zmind&aid=75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