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0/04 20:59:58瀏覽1527|回應8|推薦44 | |
97/9/30(二)晨: 離鄉時淒淒,返鄉時依依, 何處是兒家,腳步不停蹄。 歷史不斷在上演著重複的戲碼:兩晉、兩宋因戰爭而造成大量的難民潮,移民們都感受到「渡江來時,都還是垂髫小兒」的失寓飄零,也都共同有「江南雖好非故土,清河祖居是故鄉」的故國情懷。四、五O年代國共內戰也造成無數家庭破碎、妻離子散,數百萬人民顛沛流離,再再刻劃了歷代戰爭的殘酷、荒謬,也反映了古今百姓的悲淒、無奈。烽火連天、誰為主宰?離鄉背井、誰把路開……四十年的分隔,不但時時難忘當年離家別親之痛、日日還要飽嚐有家難歸、有親難探那份刻骨椎心之苦。這是遙遠的歷史滄桑,也是近代的時代悲情,離鄉時淒淒,令人不勝唏噓。 八O年代後期開放返鄉探親之後,幾乎所有四、五O年代的移民也都曾回到原鄉探親,這是普世人性,依依之情,任誰也無法阻擋,但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孩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當時的移民,在鄉人的眼中成了「台胞」,而返鄉人也感覺到現在的家與兒時記憶中的家,似乎已有千差萬別,夢中的家並不是現在的家。回到了台灣,他們成了「外省人」,當本土意識高漲時,甚至被指稱「中國豬,滾回去」,真是有「何處是兒家」之感。 一朝成為移民,這條路就成了不歸路。在大巴黎區裡,生活著數十萬中南半島華裔移民,他們是七O年代共產黨砲火下的倖存者,更有幸的是,他們的僑居地原屬法國殖民地,宗主國當時基於人道主義,很慷慨地接納他們,讓他們「回籍Réintégration」,在法國停下了流浪的腳步。這些華僑過去在中南半島僑居地中多屬中上階層,當初很多人的祖先也是因為中原戰亂、天災人禍而移居,且在僑居地也生存了數代,但是因為「紅禍」當頭,原來沒有移民意願的他們,也只能腳步不停蹄,放棄一切,再度踏上移民的不歸路,帶著全家老小繼續逃難去。 卅年過去了,辛勤的他們在法國也都能佔有一席之地,閒談間,若問起他們的家鄉,一時間,倒也很難說個定。大概是會先說他是越南、柬埔寨或寮國華僑,也會以他們所說的家鄉方言來分別是潮州人還是廣東人,至於中國大陸祖籍呢?一部份人會聽長輩說過,但大部份的人,尤其是較年輕的朋友,他們接受法國教育洗禮,很自然地認為自己是法國人,只是人種不同罷了。 時光荏苒,在同一個國度裡,雖然是來自四面八方,但講著相同語言、受著相同教育、擁有相同文化背景、相同關注焦點的人們在經過數十年共同生活的淬煉之後,無論是生鐵還是舊鐵,其實早已融成一爐,候鳥早成了留鳥,過客也已變成主人,只有先來後到之差別,實無外省人本省人之分,黃種人白種人之異! BEBE LILLY - LES PIRATES |
|
( 心情隨筆|心靈 ) |